譚群玉

譚群玉,女,中山大學史學博士,曾獲省級“優秀教師”稱號,現為中山大學馬哲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史、近現代中國政治史、思想史研究。發表論文十多篇,合作專著一部、資料彙編一套,多次到港台進行學術交流。學術努力方向,為致力於近現代中國史學與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融合與打通。開設課程有:“政治流派與中國馬克思主義”、“中國馬克思主義史料學”、“政黨與政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群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廣西桂林
  • 職業:教師
  • 主要成就:曾獲省級“優秀教師”稱號
基本情況,承擔課程,發表論著,馬克思主義解釋史,西方思潮東漸與中國社會轉型,論文,.著作,承擔項目,學術交流,訪學及合作研究,學術會議,獲獎情況,個人,集體,

基本情況

姓名:譚群玉
籍貫:湖南祁陽
出生:廣西桂林
獲得學位:博士
工作經歷:2002至今,廣州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現代化研究所暨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86-1998,桂林醫學院社會科學部教師、助教、講師、副教授。
任職:教師
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解釋史;西方思潮東漸與中國社會轉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承擔課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以流派與論爭為中心》、《馬克思主義歷史與經典》、《中國馬克思主義傳播與解釋》、《馬克思主義文獻學》、《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潮:以西方民主思潮東漸為中心》、《政黨與政治:以近代中國為中心》等。

發表論著

馬克思主義解釋史

(一)論譯文
①《試論新啟蒙運動之“新”》(1萬2千字)(獨著),《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年第5期發表。
②《新啟蒙運動下的“新哲學”與自由主義》(1萬6千字)(獨著),《中山大學學報》,2011年7月第4期發表。
③《新啟蒙運動性質新探》(1萬2千字)(獨著),《學術研究》2011年第2期發表。
④《新哲學會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1萬7千字)(第一作者),《現代哲學》2006年第6期發表;《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社會的偉大變革》(北京:中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7年)、《馬克思主義:中國與西方的視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和《毛澤東與當代中國——認知性研究的視角》(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年版)全文收入。
⑤《中國與西方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近8千字),獨著,《現代哲學》2006年第6期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6年10月31日第4版,以“深化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為題(3千字)登載;2006年《哲學動態》第12期發表了1千5百字的簡訊;上海復旦大學主辦並出版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年度報告》(2006年度)收錄了5千字;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辦的《哲學原理》第2期全文轉摘了《現代哲學》發表的該文;《馬克思主義:中國與西方的視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論文集全文收入。
⑥《治學、哲學、美學、學科建設導論——俞吾金就聘中山大學講座教授系列學術講座概述》(6千字)(獨著),《現代哲學》2012年第1期發表。
⑦《馬克思與羅爾斯論資本主義及市場的正義》(2萬1千字)(第一譯者),《現代哲學》2007年第1期發表;2007年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哲學原理》第4期全文轉摘;《馬克思主義:中國與西方的視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論文集全文收入。
⑧《馬克思的科技理路》(2萬8千字)(第一譯者),《現代哲學》2007年第6期發表;《馬克思主義:中國與西方的視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論文集全文收入。
⑨《當代世界中的宗教與政治》(1萬4千字),(獨譯),《現代哲學》2006年第6期發表;《馬克思主義:中國與西方的視角》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論文集全文收入。
(二)論文集
①《馬克思主義:中國與西方視角》(33萬4千字)(獨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出版。

西方思潮東漸與中國社會轉型

(一)由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意識轉型(論文)
①《毛澤東時代及其後的中國共產黨與現代化認同》(1萬6千字),《馬克思主義研究》2014年8月(2014年第8期)發表第一(獨著)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毛澤東思想》2014年第6期全文轉載
②《雷沛鴻的經濟現代化思想》(8千字)(第一作者),《社科與經濟信息》1998年第3期發表。
③《略論雷沛鴻教育、社會“雙改造”的現代化模式》(1萬字)(第二作者),《教育史研究》1996年1月第1期發表。
④《論雷沛鴻的教育哲學思想》(9千字)(獨著),《廣西師範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發表。
⑤《雷沛鴻與新桂系思想比較》(8千字)(第一作者),《廣西社會科學》1997年第1期發表。
(二)由傳統走向現代的社會轉型

論文

①《制度轉型下國會議員與武力派的政治角力》(2萬8千字)(獨著),《近代史研究》(該刊物入選“2013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2009年第2期發表;桑兵主編:《轉型中的近代中國——近代中國的知識與制度轉型學術研討會論文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版)全文收入。
②《政治轉型中的派系制衡》(2萬3千字)(獨著),《思與言》(台北)2005年第3期發表;2006年中山大學出版社(廣州)出版的《論衡》第4輯全文收入。
③《轉型時期武力派與國會政派的政治較量》(1萬2千字)(獨著),《廣西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發表;梁超然主編:《陸榮廷與舊桂系學術研計會論文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全文收錄。
④《護法時期南方中間勢力的政治角逐》(1萬字)(獨著),《中山大學學報》(廣州)2004年第4期發表。
⑤《政治轉型下的實力競爭》(1萬4千字)(獨著),《看清世界與正視中國——“孫中山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選集》發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⑥《大元帥府設立前後的岑春煊與孫中山》(3萬字)(獨著),《孫中山與大元帥府》論文集發表,廣州:廣東地圖出版社,2001年12版。
⑦《論孫中山開發廣西的思想主張》(1萬字)(獨著),《廣西社會科學》1994年第3期發表。
⑧《唐紹儀、益友社與戊午軍政府改組》(8千字)(獨著),《廣東社會科學》(廣州)2004年第6期發表。
⑨《陸榮廷與西南聯合會議》(1萬2千字)(獨著),《學術研究》(廣州)2003年第5期發表。
⑩《岑春煊與清末新式教育》(1萬字)(第一作者)《學術研究》2014年10月20日(2014年第10期)發表《新華文摘》2015年第3期第162頁有內容編摘。
⑾《洪仁玕與馬建忠的維新思想比較》(1萬字)(第一作者),《歷史檔案》1998年第4期發表。
⑿《馬建忠的外交思想》(1萬字)(獨著),《清史研究》1996年第4期發表。
⒀《馬建忠外交思想的形成》(1萬字)(獨著),2000年12月台灣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和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聯合出版的《兩岸三地研究生視野下的近代中國研討會論文集》收入。
⒁《馬建忠的外交活動》(1萬字)(獨著),2000年6月《近代中國研究叢刊》發表。
⒁《馬建忠與朝鮮問題》(1萬2千字)(獨著),《甲午百年祭——多元視野下的中日甲午戰爭》,知識出版社1995年版。
⒂《我們是怎樣開設“中國近現代歷史人物選講”課程的》(7千字)(第一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教學與研究》編輯部編:《教學與研究論庫》收入,學苑出版社1997年版。

.著作

①《中山大學外語學科90年史稿(1924-2014)》(49萬字),第一學術主編,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入選“紀念孫中山先生創辦中山大學90周年校慶叢書”。
②《廣西教育史》(合著),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出版。1999-2001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承擔項目

①《中國與西方視域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項目主持人),中國國家公派留學生研究項目,時間從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
②《社會轉型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與意識形態建構》(項目主持人),2009-2011年教育部211三期中山大學專項基金子項目“社會轉型下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與意識形態建構”子課題。
③《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馬克思主義啟蒙與社會意識轉型》(第二主持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司重大招標項目,時間從 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
④《中國馬克思主義解釋系列》(主要合作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基地985項目二期,時間從2005年12月至2008年12月。
⑤《岑春煊集》(項目主持人),國家清史纂修工程項目(北京),項目編號200510121003002,時間從2005年6月至2013年12月(因文集字數比原計畫的200萬字超出一倍多,達到450萬字,國家清史纂修工程批准合法延期,已順利結題並獲證書)。
⑥《岑春煊與民初廣東政局》(項目主持人),2001年香港大學香港文化及社會研究計畫的子課題。

學術交流

訪學及合作研究

①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在美國芝加哥大學作了為期一年的訪問學者,期間系統旁聽了芝加哥大學哲學系、歷史系、社會學系、法律系的多門課程,並參與了有關學術講座和學術討論。此外,除了芝加哥大學東亞圖書館、芝加哥檔案館外,還到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美國中國研究資料中心、加利福利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史丹福大學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紐約大學圖書館查閱資料和開展學術交流,並考察了耶魯大學、華盛頓大學、喬治頓大學等。
②2001年在香港大學開展了為期50天的學術研究。期間除了香港大學圖書館外,還到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以及香港檔案館查閱過資料。

學術會議

①The Society of New Philosophy and “Sinification of Marxism”(1萬7千字),2006年7月。
②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Identity of Modernization(2萬3千字),2012年9月。
③《1913年的岑春煊與孫中山》(1萬字)(獨著),2000年11月。
④《從〈香港華字日報〉看戊午廣東政局》(1萬2千字)(獨著),2001年12月。
⑤《馬建忠外交思想的形成》(1萬字)(獨著),2000年。
⑥《制度轉型下的宗旨利益之爭》(獨著),2004年11月。
⑦《〈岑春煊集〉編輯散論》(8千字)(獨著),2012年12月。

獲獎情況

個人

1997年被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普通高校“兩課”優秀教師,是當年廣西被推選為全國普通高校“兩課”優秀教師的三位候選人之一;
1993-1996年獲廣西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佳作獎;
1996年被評為桂林醫學院首批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同年獲桂林醫學院中青年教師理論課授課質量比賽二等獎;
2000-2001年,獲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金。

集體

1999-2001獲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集體一等獎;
1993年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教學成果集體三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