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笑萍

譚笑萍

譚笑萍(1901-1946),少年時就讀於旌德白地日新國小,1924年畢業於上海國民大學。1926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8月任中共旌德特支書記。1928年2月主持召開黨義研究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被捕,後保釋。1932年3月首任中共旌德縣委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笑萍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
人物簡介,人物故事,追隨堂兄入黨 燃起革命之火,被捕保釋出獄 發展壯大組織,失去組織聯繫 仍為革命工作,搭上組織關係 重新宣誓入黨,配合組織來人 恢復重建組織,

人物簡介

1934年5月,譚笑萍參加領導旌德大禮村農民暴動,在板橋召開會議,研究暴動的行動部署。因保密工作不嚴,引起敵人注意,黨員朱貴仂被敵人逮捕後叛變,供出了暴動計畫和黨組織名單。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暴動因此而中途夭折,譚笑萍遭通緝,被迫轉移。
人民英雄——譚笑萍人民英雄——譚笑萍
“七七事變”後,譚笑萍再次返鄉,組建旌德西鄉“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新四軍駐紮皖南後,由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和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批准譚笑萍重新入黨。1938年11月旌德縣委恢復,譚笑萍任書記。
皖南事變後,譚笑萍再次被捕,出獄後於1946年病逝。譚笑萍故居位於旌德縣白地鎮洋川村,該建築占地約為5100平米,進深85米,面闊60米,院門朝東南,院內石板鋪就。原為四合院,正屋坐北朝南,兩進四廂房。東邊為譚笑萍居住,西邊為譚梓生居住。附設有長工屋、牲口屋、農具房等建築。因其家建築面積大,所以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就用“大屋”代表此處地理名稱,日久天長,村民組約定俗成地被叫作“大屋組”。故居建築於20世紀70年代被拆毀,現僅存遺址。

人物故事

追隨堂兄入黨 燃起革命之火

第一次全國大革命期間,譚笑萍從上海國民大學畢業後,主動放棄在南京棲霞山陶行知先生主辦的曉莊師範任音樂教員優厚待遇,回到家鄉日新國小任教,開展早期革命活動,1926年經堂兄譚梓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隨譚梓生、王庭甫等10多人前往武漢,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和中央農民幹部訓練班受訓。1927年2月中旬回到旌德。1927年初任中共下洋支部書記。同時,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組織,在下洋成立旌德縣第四區黨部。1927年3月初,北伐軍二軍六師,途經皖南,幫助旌德成立了農民政府。隨後,縣黨部派譚笑萍等人出席國民黨安徽省第一次代表大會。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譚笑萍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被迫轉移外地。1927年中央“八·七”會議,8月18日,譚笑萍等人由武漢返旌德,在下洋成立了以譚笑萍任書記的中共旌德特別支部,成為安徽全省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最早恢復的地方黨組織之一。1928年7月,譚笑萍在譚家水碓屋主持召開了中共旌德特支黨義研究會第一次代表會(實際上就是當時旌德縣黨的第一次代表會),通過了開展民眾運動、青年運動等議決,成立了旌德民眾教育事業促進會,掀起了“倒江”運動(推翻反動教育局長江養吾),與教育界反動勢力作鬥爭。

被捕保釋出獄 發展壯大組織

1928年11月因人告密,譚笑萍等10餘人被捕,旌德黨組織多遭破壞。譚笑萍經其父托士紳保釋後,繼續領導西鄉黨組織工作。1930年8月,中共旌德西鄉區委會成立,譚笑萍被選為書記。1932年3月,中共旌德縣委在西鄉板橋碓山成立,下轄下洋、白地、洪川、廟首、板橋、江村等6個支部,有黨員120多人,譚笑萍為首任縣委書記,同時在江村組織成立了旌德縣蘇維埃政府,擔任蘇維埃政府成員,參加領導工作,宣傳革命道理,積極擴大組織力量,組織發起了第二次“倒江”運動,同時發動廣大農民向地主豪紳作鬥爭,西鄉一帶掀起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
1934年5月,譚笑萍參與籌謀中共大禮村區委組織發動農曆六月六(公曆7月17日)的大禮村農民抗租暴動。因在板橋召開研究暴動的行動部署會議時,由於保密工作不嚴,引起敵人注意,黨員朱貴仂被敵人逮捕後叛變,供出了暴動計畫和黨組織名單叛徒告密,區委委員劉國雨等10餘人被捕犧牲。譚笑萍遭通緝後,化裝成賣字畫藝人逃至浙江桐廬避難至抗戰暴發。

失去組織聯繫 仍為革命工作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時期,譚笑萍此間由杭州返回旌德。1937年冬,譚笑萍與呂一鶴等人組建“旌德縣抗敵後援會”,後改為“旌德縣戰地服務團”,譚笑萍任該團組委。該服務團在譚笑萍等人組織下,本著堅持長期抗戰和國共團結合作的原則,揭露日寇誘降的陰謀,大力宣傳全民抗戰和民族獨立、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三民主義”,號召一切不願意做亡國奴的人們,都團結起來,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積極參加抗日救國活動,引導當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支援前線,慰問過境傷兵。及時傳播前線的勝利訊息,以鼓舞民心給全縣國小教師和外地中學讀書的高中生印發《告全縣人民書》。在全縣出版發行《抗戰情報》三月刊和《總動員》半月刊,還寄給中共在武漢出版的《新華日報》。
1938年,譚笑萍任“旌德縣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委員,並以校長身份親自帶領廟首國小高年級學生徒步到縣城演出《江山好》和歌曲《熱血》、《慰勞傷兵歌》、《槍口對外》、《黃河頌》、《古城的怒吼》等抗日救國文藝節目。同年5月,譚笑萍在旌德西鄉組建“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發展隊員100多人,成為旌德歷史上首支抗日“童子軍”。

搭上組織關係 重新宣誓入黨

1938年7月,新四軍軍部移駐皖南涇縣後,譚笑萍等人經皖南特委書記李步新和新四軍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批准重新宣誓入黨。同年11月,旌德縣委恢復,譚笑萍仍任書記,介紹王冰、呂炯、譚浩、湯太元、王士楨等20多名黨員和青年知識分子去新四軍軍部教導隊集訓半年,參訓人員受到了馬列主義思想的教育和鼓舞,政治素質和軍事知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抗戰建國二周年紀念日,譚笑萍寫道:“民族革命戰爭是千千萬萬民眾饑渴的要求,文化的食糧。今天的山僻小村莊,都巳散播下新文化的種子。我們應該在這大時代中,努力為真正大眾的文化中心,需要更新穎形式的創造與實踐。新中國的建設,必需配合這民族文化,一般提高的條件來完成。我們是大時代的青年,我們要求獲其必需來普遍地爭取文化生活,使五四以來的啟蒙運動向更高段展開,這是抗戰建國綱領中對於文化工作的要求,還需要建立更廣泛的文化戰線和更多的文化知識與技能,做一員文化戰士,英勇地擔負起民族革命戰爭先鋒的任務”(此真跡至今仍保留在其現居住在旌德縣蔡家橋鎮高溪村高嶺村民組譚笑萍先烈的孫子譚健華家中)。

配合組織來人 恢復重建組織

1940年初,胡明調任中共旌德縣委書記,李步新將譚笑萍介紹給胡明,胡明裝作啞巴長工,落腳譚笑萍家,與譚笑萍一起聯絡四鄉黨組織,成立旌德秘密縣委,胡明任書記,譚笑萍任副書記,積極恢復各地黨組織,發展黨員140多人。
“皖南事變”後,因叛徒出賣,譚笑萍被捕入獄,後被國民黨頑固派將其關押在屯溪皖南特訓處服刑一年多,由於遭受非人虐待和坐水牢等緣故,臀部爛了兩個大洞,出獄後不久就於1946年10月病逝。(譚笑萍生平照由其孫子譚健華,旌德縣攝影家協會秘書長方國文提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