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秀江

譚秀江

譚秀江,博士。1985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外語系,1992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先後獲學士與碩士學位;1998年考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攻讀古建維護與繕修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2001年至2002年在英國卡迪夫大學威爾斯建築學院(建築環境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同時任英國倫敦大學珂陶藝術學院客座研究員和英國艾伯丁大學文化史系訪問學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秀江
  • 畢業院校:江西師範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性別:男
  • 職稱:副教授
研究方向,個人履歷,參展及發表作品,發表論文,

研究方向

一、圖像符號學;
二、建築構造學;
三、跨文化語境中的圖像研究與套用:
(1)古典圖像文獻的網路集成及其共享平台的構建;
(2)計算機圖形設計的語義合成及建模系統之研發。

個人履歷

研究之餘,兼任英國大不列顛建築歷史 學家協會《建築歷史》期刊助理編輯工作。1992年9月至今任教於廣州美術學院,造型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院級精品課程“版畫創作“主講教師。所授課程先後有“版畫藝術鑑賞”、“版畫創作方法”、“圖像分析”、“畢 業創作”及其他相關專業課程,致力於“圖像傳媒”的課程構建與完善。

參展及發表作品

1980年,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木刻,江西省第一屆青年美展,江西省美協、江西省文化廳主辦,南昌;
1984年,《譚秀江個人畫展》,江西師範大學藝術系、外語系主辦,南昌;
1986年,《男青年肖像》,水彩畫,第一屆江西省、福建省水彩畫聯展,江西、福建水彩畫研究會主辦,南昌、福州;
1991年,《彭德懷》,銅版,廣東省第四屆美展,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廣東省文化廳主辦,廣州;
1992年,《吉日》,銅版,第四屆全國版畫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主辦,銀川;
1993年,《西行》,銅版,中國版畫版種大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主辦,西安;
1993年,《台階》,銅版,全國第五屆三版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主辦,西安;
1994年,《望過雪山》,銅版,《廣東畫報》,1994年第3期;
1997年,《西藏印象》,銅版,《美術學報》,廣州美術學院,1997年總第21期;
1998年,《速寫六幅》,廣州美院第六屆素描大展,廣州;
1999年,《吉日》,銅版,《中國版畫》,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版畫家協會,1999年總第14期;
2003年,《西行系列》,銅版,《廣州美術學院作品集》,江西美術出版社;
2009年,《中銳——廣州美術學院版畫系教師作品集·譚秀江卷》 ,嶺南美術出版社;
2011年,《途中》、《香風》,銅版, 2011全國教師美術作品展,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廣東美術館;
2011年,《香風》,銅版, 2011全國教師美術作品展,2011全國教師美術作品展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美術教育專業委員會、廣東美術館

發表論文

1991年,“對珂勒惠支藝術的再認識”,《珂勒惠支作品研究文集》,“珂勒惠支作品展”研討會論文,嶺南美術出版社、廣州美術學院;
2000年,“中國古代設計思想泛論”,《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華南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2001年,《智慧在科學與哲學之間閃光》,博士學位論文集,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年,“版畫藝術研究敘要”,《美術學報》,廣州美術學院學報,2002年第1期;
2004年,“建築歷史研究方法初探”,《美術學報》,廣州美術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2004年,“視覺文化分析模式”,《新美術》,中國美術學院學報(藝術類核心期刊),2004年第9期;
2004年,“回眸黑白木刻”,《中國版畫》,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版畫家協會,2004年第2期;
2006年,“從‘平動’到‘流變’:翻譯的概念嬗變”,《外國語》(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2006年第4期;
2005年,《全國高等藝術院校美術學報優秀論文選(2003-2004)》,廣西美術出版社;
2007年,“視覺文化分析模式”,博爾赫斯書店當代藝術機構,2007年10月;
2007年,“視覺文化分析模式”,《藝術史的視野:圖像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意義》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2009年,“法式的符號構造——《營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圖樣》的另一種讀法” ,《古建園林技術》 (建築類核心期刊),北京《古建園林技術》雜誌社,2009年12期;
2010年,“天象觀詮”,《中國版畫》 ,中國版畫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安徽美術出版社,2010年第1期;
2010年,“敘事性繪畫的圖像語彙及其互動體驗”,《文藝爭鳴》 (藝術類核心期刊),吉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2010年12期;
2011年,“圖譜的分形構造” ,《中國國家美術》,中國國家畫院,2011年02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