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梓生 學名棟,化名吳繼先、王克萍,安徽省宣城市旌德縣下洋村人,1923年考入南京南方大學,1925年轉入上海法政大學,並在校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安徽省旌德縣縣長、湖南省茶陵縣縣長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梓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省宣城市
- 出生日期:1898
- 逝世日期:1930
- 職業:革命者
- 畢業院校:上海法政大學
- 信仰:中國共產黨
- 主要成就:井岡山第一位紅色政權縣長
- 原名:德貴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革命生涯,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大學生、第一位紅色政權縣長:譚梓生
譚梓生,1898年12月20日出生於安徽省旌德縣西鄉下洋村。1918年長隨父就讀於宣城省立第四師範。次年因參加五四運動,險被開除。在宣師讀書期間,受任教的惲代英革命思想影響,畢業後,回家鄉在下洋日新國小任教,1922年9月,譚梓生在家鄉下洋的日新國小擔任校長。1923年考入南京南方大學,1925年轉入上海法政大學,熱情地向學生灌輸進步思想,並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大學畢業後回到旌德,協助梅大棟開展創建黨組織的工作,是旌德早期黨組織和農民運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1927年3月9日,受中共黨的指派,回旌德開展革命工作。按照上級指示,以個人身份參加國民黨,經北伐軍第二軍第六師政治部批准,譚梓生被第六師政治部主任、共產黨人蕭勁光任命為旌德縣縣長。隨後,旌德縣國共合作的民主政權旌德縣政府也正式成立。譚梓生為縣黨部執委會常委,雖然這個縣政權名義上是國民黨政權,形式上是國共合作,但實際執掌縣政府和縣黨部權力的都是共產黨員。先後在全縣建立5個國民黨區分部,成立縣黨部籌委會,以合法身份,掩護共產黨的地下工作。“四·一二”政變後,梓生毅然帶領部分同志撤離旌德,轉去武漢。不久被派往湖北通城縣任民政科長。在當地中共黨組織和羅榮桓的領導下,開展農民運動,建立農民自衛軍,收繳縣團防局槍枝,於1927年8月20日發動“八.二0通城武裝起義”。8月21日,在通城成立了我黨史上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通城縣勞農政府,梓生當選為副主席。旋即隨羅榮桓進軍鄂贛邊的修水縣境,與原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團。隨後,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譚梓生是第一批跟著毛澤東於10月27日首先到達井岡山中心——茨坪的數十人中的一個。11月18日,工農革命軍攻占茶陵縣城,成立了茶陵縣人民委員會。譚梓生被部隊指派擔任了茶陵縣人民委員會縣長。譚梓生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位紅色縣長。民國19年初,奉命密返旌德通報蘇區情況,後帶領中共黨員譚冰甌、譚鐵肩到上海向中共中央匯報工作,不幸在上海四馬路中華旅社被國民黨特務逮捕,旋押解南京,於當年9月26日在雨花台殉難。
革命生涯
一、早年的求學和教書生涯
譚梓生,原名譚德貴,學名譚棟,曾用化名吳繼光(從祖母姓),王克平(從母親姓),1898年12月20日清光緒二十四年農曆戊戌年十一月初八出生於安徽省旌德縣西鄉下洋村(今旌德縣白地鎮洋川村)。
父親譚韻南,本名譚守泰,字韻南,學名譚薰,是一個晚清秀才。他學識淵博,思想開明,提倡新學,熱心公益事業,深受鄰里敬重。1908年清光緒三十四年,在譚韻南先生和下洋村其他鄉紳的倡導下,由下洋村譚氏合族創辦了旌德西鄉著名的新式教育學校下洋私立日新初等國小堂。譚家擁有田地二百餘畝,並在安慶開有譚一寧黃煙店,家境頗為殷實。這些使得譚梓生自幼就有條件得以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家庭薰陶。
譚韻南先生共生有四子,譚梓生是譚韻南的長子。
譚梓生七歲入私塾,十歲入下洋日新國小讀書,十五歲隨父親到縣城鳧山書院(旌德旌陽第一國小前身)讀書,畢業後先後考入蕪湖弋磯中學、安慶中學。譚梓生從中學畢業後曾一度回鄉教書,開始接觸社會。
1918年9月,譚韻南先生到宣城,應聘在安徽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宣城中學前身)任教。二十歲的譚梓生隨父親也到了宣城,就讀於宣城四師。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5月8日,“五四”運動的訊息傳到宣城,縣城內各校學生紛紛舉行集會遊行,散發傳單,通電聲援北京學生的愛國鬥爭。次日,蕪湖省立五中教師高語罕到宣城,協助籌建“宣城學生聯合會”。5月29日,宣城縣城內各校學生千餘人,齊集縣城小東門外校閱場,召開“宣城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公推宣城四師學生王鼎元為會長。會後各校學生舉行示威遊行,沿途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等口號。譚梓生在此期間積極參加了宣城學生的愛國運動。
1920年宣城四師反對軍閥劣紳統治學校的“擇長易師”“三拒絕”(即連續三次驅逐反動校長)學生民主運動此起彼伏,譚梓生成為運動的學生骨幹。其間校方曾以“鬧學潮”的罪名開除了八名學生民主運動骨幹。譚梓生本來也在被開除之列,但因其父在校任教,幾經周折,學籍才得以保留。
是年11月上旬,省教育廳任命思想開明的宣城四師英語教員章伯鈞先生擔任四師校長。當時激進的民主主義知識分子惲代英也於1920年11月至1921年6月應聘到宣城四師任教務主任兼教育學、修身和國文教員。1921年9月,經惲代英介紹,另一位激進的民主主義知識分子肖楚女也來到宣城四師擔任國文教員。惲代英、肖楚女在宣城四師期間努力推廣新文化,團結師生,革新教育,從而使宣城四師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當時皖南地區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譚梓生作為宣城四師的學生,深受他們的影響。
1921年12月譚梓生轉到徽州休寧縣萬安省立第二師範學校就讀。
1922年9月,譚梓生從休寧萬安二師畢業後,回到家鄉,在下洋日新國小擔任校長,向學生積極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日後的中共旌德縣委第一任書記、譚梓生的堂弟譚笑萍(1901-1946)、旌德最早的青年團負責人詹凱烈士(1906-1941)、旌德抗日救亡運動領導人呂一鶴烈士(1908-1940)和鄭瑞等都是譚梓生在日新國小的學生,受到過譚梓生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
1923年秋,譚梓生考入南京南方大學,1924年秋轉入上海法政大學。
二、入黨後在旌德的早期革命活動
1925年2月,在黨的領導下,上海日本紗廠四萬多工人舉行大罷工。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日本大班(廠長)帶著打手槍殺中國工人、共產黨員顧正紅,打傷多人,工人進行罷工反抗。上海學生為聲援罷工工人舉行遊行示威,租界巡捕進行干預並拘捕學生,其中就有當時的上海法政大學女學生史良參加示威遊行而遭到巡捕房拘押。5月30日,上海學生及其他民眾代表在黨的領導下,舉行反帝遊行、講演,租界巡捕開槍鎮壓,死十餘人,傷多人,釀成“五卅”慘案。6月1日,剛剛公開成立的由黨領導的上海總工會宣布為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舉行總同盟罷工。接著,上海學生宣布舉行罷課,商人宣布舉行總罷市,五卅運動爆發。中國近代歷史上空前未有的大革命風暴迅速由上海席捲全國。
上海法政大學當時的革命氣氛非常濃厚。正在上海法政大學讀書的譚梓生積極參加了學校黨組織的革命活動。為了有時間參加革命活動,譚梓生還經常請與自己相貌相似、正在上海國民大學就讀的堂弟譚笑萍頂自己去上課。就在這一年的冬天,譚梓生在上海法政大學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是年二十七歲。
同年9月,在江西安源,湘贛兩省軍閥製造了“安源九月慘案”鎮壓了安源的工人運動。10月底,安源工人俱樂部(即工會)秘書梅大棟(1901-1957)從安源經蕪湖回到了家鄉旌德三都(即龍川村)梅村。梅大棟,旌德縣版書鄉龍川村梅村人,1924年在安源入黨,是旌德最早的共產黨員,也是旌德黨組織的創建者和早期主要領導人。1919年秋至1922年底梅大棟曾在宣城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就讀,和譚梓生是同校同學。
11月下旬,梅大棟在他剛剛創辦的旌德三都補習學校成立了旌德第一個中共黨支部——中共旌德三都農民補習學校支部,這也是皖南地區最早的黨組織。1926年3月,三都補習學校因“赤化梅村”被反動的縣公署查封后,梅大棟等人在縣城胡淦記麵店內開設了“輔仁書店”。書店以銷售一般書籍為掩護,秘密出售和轉送各類進步書刊,聯絡旌德各地進步青年。譚梓生在上海也常常將革命書刊郵回旌德。
1926年7月,從上海法政大學畢業的譚梓生回到了旌德。與梅大棟取得聯繫後,譚梓生協助梅大棟負責和開展旌德黨組織的工作,是旌德早期黨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梅大棟、譚梓生領導的旌德黨組織在下洋,設立了“輔仁書店”售書分店,向青年秘售進步書刊,宣傳革命思想;在西鄉,建立了農民協會,發動組織農民抗租稅,鬥地主。當年秋,農民協會將洪川劣紳呂生甫等人捆綁游鄉示眾,大快人心。譚梓生是旌德早期農民運動的重要領導人。
年底,譚梓生介紹堂弟、日新國小教員譚笑萍(又名譚凱)、同村青年、農民協會骨幹詹凱(又名詹曉峰)等進步青年入黨。次年初,又由譚笑萍介紹日新國小教員譚冰甌(1908-1930)、譚鐵肩(1910-1930)入黨,成立了下洋黨支部,譚笑萍任書記。同時,梅大棟和弟弟、共產黨員、仕川國小教員梅大梁(1909-1928)分別在縣城、仕川發展新黨員。這一時期全縣共發展新黨員三十多人。譚梓生和梅大棟、梅大梁兄弟為旌德早期黨組織的發展擴大作出了卓越貢獻。
同年12月,梅大棟被調到當時國民政府所在地湖北武漢學習工作,行前安排譚梓生負責旌德黨組織的工作。次年2月,為了培養革命青年成為工運、農運、青運骨幹,譚梓生受梅大棟函約,帶著旌德數十位革命青年前往武漢學習。
三、擔任安徽省第一個中共黨員縣長——旌德縣長
1927年2月2日,北伐軍第二軍第六師師長戴岳、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共產黨員肖勁光率部從浙江衢州進入安徽歙縣,逼近績溪、旌德。梅大棟這時正在武漢擔任共青團湖北省委秘書。2月16日,梅大棟召集旌德在武漢的共產黨員在武昌斗級營小客棧開會。譚梓生、梅大梁等八人參加了會議。會議商討了如何利用新的革命形勢,開展旌德黨組織的活動。會議決定派譚梓生立即返回旌德,領導旌德黨組織開展工作,配合北伐軍,推翻反動的縣政權,在旌德建立國共合作的民主政權。當時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根據1923年11月黨的三屆一中全會“凡國民黨有組織的地方,我黨黨員、團員‘一併加入’;凡國民黨無組織的地方,我黨即‘為之創造’”決定的精神,中共旌德黨組織為國民黨在旌德已經成立了縣黨部籌委會和四個區黨部十二個區分部。當時旌德的共產黨員包括譚梓生在內,集體都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
譚梓生2月17日動身離開武漢,2月24日回到旌德下洋村,2月25日即與下洋黨支部書記譚笑萍等人分赴三都(龍川)、里八都(仕川)、朱旺村、湯村各地,邀集一百餘人準備進縣城開會,這時北伐軍戴岳、肖勁光部也即將抵達旌德的鄰縣績溪。縣公署知事黎在符聞訊後,連夜逃離了旌德縣城。
就在譚梓生離開武漢後,梅大棟又寫了一封快信給在旌德的國民黨縣黨部籌委會負責人、共產黨員汪君實,要他做好迎接北伐軍的準備。接信後汪君實立即召集會議進行了部署,並和鄭忠齋去績溪縣城,聯繫即將到達的北伐軍戴岳、肖勁光部。
黎在符逃離旌德縣城後,譚梓生等人進駐旌德縣城,以縣教育局辦公地作為縣黨部籌委會辦公機關,並派梅大棟的堂哥、國民黨員梅樹基(1888~1974)去績溪縣城,了解汪君實、鄭忠齋聯繫北伐軍的情況。
2月28日,北伐軍戴岳、肖勁光部從歙縣、深渡開進績溪縣。在績溪縣城等候北伐軍的汪君實見到了肖勁光,向他匯報了旌德的局勢,請求派兵進駐旌德。但第六師的任務是追擊軍閥軍隊,途經寧國、宣城,不走旌德。肖勁光提出旌德黨組織可以推選一位縣長候選人,報第六師政治部批准加以委任。於是汪君實提議梅大棟為縣長候選人。肖勁光對梅大棟比較了解,1924年肖勁光從蘇聯回國,在江西安源從事工會工作,與同在安源工人俱樂部工作的梅大棟是同事,兩人還一同被安源黨組織派往長沙出席過國民黨湖南省臨時代表大會。但肖勁光考慮到梅大棟正在武漢工作,人不在旌德,不宜作為旌德縣長候選人。下午,汪君實帶著宣傳品回到了旌德。
人物事跡
譚梓生(1898-1930年),安徽省旌德縣西鄉下洋村人(現屬旌德白地鎮轄區),1898年出生於一個半耕半讀的書香世家。父親譚韻南是晚清秀才,思想開明,仗義疏財。譚梓生的童年先後就讀於私塾、下洋日新國小和縣城鳧山書院。除了讀書之外,他在家中還學會了乾各種農活。長年累月的勞動,鑄就了他吃苦耐勞、堅強剛毅的性格,增強了他對農民的深厚情感。
被百姓稱為“草鞋縣長”
1918年,譚梓生考入了宣城省立第四師範學校。後來他深受在該校任教的共產黨人惲代英、蕭楚女的影響,從思想上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堅定了革命的理想,並積極投身五四新文化運動,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7月,譚梓生大學畢業後,受黨組織指派,返回旌德開展工作,建立中共旌德下洋村支部。當時正值國共合作時期,他接受上級指示,以個人名義加入了國民黨,在全縣建立起了四個國民黨區黨部,成立縣黨部籌備委員會,積極領導革命鬥爭。
1927年,北伐軍第2軍第6師抵達皖南,進駐績溪縣城。譚梓生召集仕川、三溪、朱旺、下洋等地區黨部負責人到縣城開會,正式成立國民黨旌德縣黨部,頒發布告,歡迎北伐軍進城。駐守績溪的第2軍第6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蕭勁光委任譚梓生為旌德縣縣長。3月9日,譚梓生成為安徽省第一個中共黨員縣長。在譚梓生就任縣長的當天,依照慣例,旌德城鄉的豪紳鄉董前往縣府拜見。譚梓生鄭重而又不失幽默地對他們說:“我們這個縣府是為穿草鞋的工農民眾辦事的地方,再不是你們這些穿長袍馬褂的衙門。”紳董們滿臉羞愧,拱手告退。自此,旌德百姓就稱譚梓生為“草鞋縣長”。
譚梓生擔任縣長後,相繼建立各種民眾組織,農民協會、農民自衛軍發展到各鄉。為配合國民革命軍的北伐戰爭,譚梓生還領導開展了一系列打倒帝國主義、打倒軍閥、打倒土豪劣紳、剷除貪官污吏的民眾運動。同時又開展了嚴禁菸賭、剪辮放足等反封建活動,給封建勢力以沉重的打擊。
井岡山第一位紅色政權縣長
秋收起義失利後,譚梓生在毛澤東的帶領下,隨起義部隊轉戰上了井岡山。自此譚梓生跟隨部隊在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與羅榮桓、譚震林、宋任窮、譚政、陳士榘、張宗遜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並肩戰鬥,參加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革命鬥爭。
11月18日,工農革命軍攻占湖南茶陵縣城,成立了茶陵縣人民委員會。譚梓生被部隊指派為茶陵縣縣長,成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位紅色政權縣長。這是湘贛邊界的第一個紅色縣政權,譚梓生積極參加了政權的組織工作,並發揮了重大作用。
由於缺乏管理新生紅色政權的經驗,譚梓生將舊衙門的那套陳規陋習直接移用過來,擊鼓升堂,升堂審案,收稅完糧,一切按照舊政府的樣子運轉,這引起了工農民眾的極大不滿。
毛澤東在茅坪獲知信息後,感到問題嚴重,當即派人送信到茶陵指示工農革命軍:“新的政權不能按國民黨那一套搞。要成立工農兵政府,發動民眾開展鬥爭。”1927年11月28日,重新成立工農兵政府,縣長改為工農兵政府主席,由譚震林擔任,譚梓生調回部隊工作。
“你們休想從我身上撈到一根稻草”
1930年6月,譚梓生奉命赴上海向黨中央匯報工作,途經旌德時,向家鄉堅持秘密鬥爭的共產黨員介紹了中央蘇區情況。爾後,帶領中共黨員譚冰甌、譚鐵肩前往上海。8月,三人在上海四馬路中華旅社不幸被敵人拘捕,隨即被押解到南京國民黨首都衛戍司令部進行審訊。
譚梓生等人被捕後,敵人如獲至寶,他們軟硬兼施,並用各種酷刑折磨、拷打譚梓生,試圖使他屈服。譚梓生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崇高氣節,意志似鋼鐵一般堅強,敵人從未從他口中獲得一點有價值的情報,得到的卻是一頓憤怒的斥罵。譚梓生正氣凜然地宣告:“你們休想從我身上撈到一根稻草。我就是共產黨員,你們可以消滅我的肉體,但是決不能動搖我對共產主義事業的信仰!要殺要剮,隨你們便吧!”國民黨南京政府惱羞成怒,立即設立“法庭”,1930年9月26日,譚梓生英勇就義,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