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文貞

譚文貞,女,1943年5月出生於湖南省攸縣桃水鎮桃水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1949年8月,攸縣解放。次年,譚文貞進國小讀書。初小畢業後,回響黨的“組織起來”的號召,譚文貞和一批小夥伴自發地組織起來,成立了季節性的互助組。1957年,譚文貞繼續進高國小習,1959年肄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文貞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43年5月
  • 性別:女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文化學習,搶救秧苗,計畫生育,主政公社,農業成就,理論學習,工會工作,工會業績,晚年工作,

人物簡介

樂於奉獻
苦難的童年生活,使譚文貞十分珍惜新社會的幸福;幾年的學校政治、文化教育,更堅定了她聽黨的話、跟黨走的決心。從學校返回農業第一線後,譚文貞被推選為大隊保健員。她一心撲在保健工作上,夜以繼日救治過不少水腫病人,還幾次獨自將幾名生命垂危的產婦送進幾十里路遠的縣城醫院,並主動獻血,發動親屬無償獻血,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人物經歷

文化學習

60年代中期,全國上下認真貫徹中共中央“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經濟形勢有了明顯好轉。全國人民意氣風發,學雷鋒爭當先進蔚然成風,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活動轟轟烈烈。譚文貞這位一貫勤奮進取,積極進步的青年婦女更是走在各項政治活動和農業生產的前列。1964年,譚文貞加入共青團。在黨、團組織的領導下,她帶頭組織了大隊文藝宣傳隊,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毛澤東思想,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受到了民眾的歡迎,她多次參加縣、社文藝會演並獲獎。為了對廣大農民民眾進行階級教育,大隊黨支部決定舉辦“階級教育展覽館”,並指定譚文貞擔任講解員。譚文貞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難,主動找本村一位高中生求教,講解水平迅速提高。除了以身作則參加集體勞動外,譚文貞還積極支持擔任生產隊長的丈夫的工作,為其出謀劃策,被民眾稱為“賢內助”。為此,中共攸縣縣委將其樹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標兵,作出向譚文貞一家學習的決定;並安排她參加全縣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巡迴講用活動。

搶救秧苗

當時的桃水生產隊有200多人,而水田只有90多畝。為了奪取糧食高產,在上級黨組織和駐隊蹲點的縣農業局農技員的支持下,1964年,譚文貞組織生產隊幾位女青年成立三八科研小組,開展農業科學試驗。為了保證溫室育秧成功,譚文貞和她的夥伴們日夜守護在溫室旁。一天夜晚,正值譚文貞和另一女青年值班。忽然電閃雷鳴,狂風暴雨,大風掀開了溫室頂棚的塑膠薄膜,譚文貞冒著傾盆大雨,爬上溫室頂棚蓋天窗。不久,塑膠薄膜又破裂。想到如不及時搶護,低溫將使秧苗全部爛掉,譚文貞火速趕到家中,將在床上熟睡的小孩抱到牛棚間的稻草堆上,把床上所有的大小草墊,全蓋在溫室頂棚上,從而確保了秧苗無損。禾苗返青後,防治病蟲害是奪取糧食高產的關鍵。有一段時間,為了掌握粘蟲生活習性和活動規律,譚文貞和她的夥伴們堅持每晚在田間觀察,連續在田塍上睡了十多天,終於找到防治粘蟲的最佳時間。靠近牛棚、豬圈的水田種水稻,常常是好苗無好谷,譚文貞仔細分析,發現是土壤含氮量過高,而磷和鉀成份太小,於是,她根據老農“兩土不和,作一年好禾”的農諺,發動民眾突擊,每畝摻上1000擔山泥,從而改善了土壤結構,使之變成了高產穩產田。“三八”婦女科研小組的經驗在桃水大隊推廣以後,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早在六七十年代這裡就創造了一季水稻單產1200斤和“稻稻麥”三熟跨“三綱”的記錄。1970年10月,譚文貞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任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桃水大隊的糧食畝產始終位於全縣前列,成為湘潭地區糧食高產“一枝花”。

計畫生育

擔任大隊主要幹部後,譚文貞處處以身作則,模範帶頭。70年代初期,計畫生育工作難度很大,縣委決定在桃水村搞計畫生育試點。為了做好這一工作,譚文貞同婦女主任一塊積極做好節育對象的宣傳發動工作。在村內設立“結紮手術室”,並作好食宿及藥品等一切準備工作後,譚文貞第一個帶頭上手術台,作了“絕育手術”。為使其他婦女不產生害怕心理,她忍著刀口劇痛,自己從手術台上走下來,鼓勵大家積極回響黨的計畫生育號召。在她的動員和鼓勵下,全村48名應“結紮”的婦女全部接受絕育手術,使全縣的計畫生育試點工作在桃水村旗開得勝。

主政公社

1971年,譚文貞當選為中共湘潭地委委員,1972年,她隨中國第三批赴朝友好代表團出國訪問。1973年8月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湘潭地區婦聯副主任、省婦聯常委。
1974年,譚文貞任中共攸縣縣委副書記,1975年縣委安排譚文貞兼任鴨塘鋪公社黨委書記。鴨塘鋪是全縣四大公社之一,工作長時間處於後進狀態。譚文貞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初到鴨塘鋪,她先同公社秘書一塊徒步在全社轉了三天,走訪了幾十家村、隊幹部及農戶。全面了解基本情況後,譚文貞召開了全社廣播大會,她講得有板有眼,頭頭有道,仔細分析了鴨塘鋪發展不快的原因是部分幹部思想保守,改造舊山河的決心不大。為此,她帶領全社人民開拓、創新,組織從村支書到隊長再到農戶,層層深入貫徹上級指示精神,採取“帶出去學習,重點指導,發揮榜樣示範作用”等措施,提高全體社員思想認識。1976年,譚文貞帶領全社抓住農田低改這個關鍵,著重改造“冷浸低產田”,實行園田化,開溝排水,提高地表溫度。

農業成就

譚文貞親自到奧林大隊辦點,常常幾十天不回家,和民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奮戰一個冬天,創建了2000畝高標準的園田化樣板。1977年南方水稻工作會議召開時,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陳永貴親臨奧林大隊視察,高度讚揚了鴨塘鋪公社的園田化建設。當時花壠大隊生產落後,原因之一是科學種田水平低,部分幹部對科學種田的認識不高。為解決這個“老大難”,譚文貞到該隊蹲點一個月,親自指導種一條壠(50畝)的科技示範田,結果單產由上年的427斤提高到881斤。在示範的帶動下,她帶領全社至1978年止,改良農田1.2萬畝。農田低改工程完成後,鴨塘鋪的農業生產得到了快速發展。為此,譚文貞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在鴨塘鋪公社,譚文貞為官8年,興一方農業,1981年全社糧食總產量由5年前的2680萬斤提高到4890多萬斤,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由5年前的60元增加到130多元。1977年,她當選為黨的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湖南省委委員。

理論學習

1978年譚文貞被送進中央黨校高幹班學習,專修“政治經濟學理論”課程。學習期間,譚文貞得到了中央黨校第一副校長鬍耀邦的鼓勵和幫助。胡耀邦多次鼓勵她克服自卑心理,解放思想,努力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在胡耀邦的鼓勵下,譚文貞以笨鳥先出林的精神,努力學習,虛心向理論水平高的同志請教,使自己的理論水平有較大的提高。

工會工作

1983年,國家實行機構改革和組織人事制度的改革後,譚文貞不再擔任縣委副書記。她愉快地服從了組織安排,走上了攸縣總工會主席的工作崗位。為儘快適應新的工作,譚文貞走遍全縣各個企業,了解工會組織組織活動情況,還到瀏陽、華容、南縣、沅江等先進縣總工會學習,自己帶職參加全總工人學院、市職大的文化補習班學習。1983年開始,譚文貞連任攸縣七屆、八屆、九屆總工會主席、黨組書記、株洲市總工會八屆委員會委員、省總工會九屆委員會委員。十多年的工會工作,譚文貞幹得有聲有色,她帶領全體工會幹部,開創了攸縣工會工作的新局面,攸縣總工會1986年、1992年、1995年、1998年四次獲全省三年一屆評選的“省先進工會”稱號和“縣級工會紅旗單位”稱號。1993年譚文貞被授予省“優秀工會工作者”光榮稱號。

工會業績

為了使新時期的工會組織工作有“為”有“位”,譚文貞堅持“工會為職工說話、為企業解難”的宗旨,協調企業與黨政機關的關係,爭取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鼓勵支持企業幹部職工走出困境。先後為湘華水泥廠、酒埠江化工廠、攸縣電機廠、攸縣金星紙業公司等企業共籌措流動資金達400多萬元,解企業燃眉之急,使工會真正成了企業和職工的“娘家”。1997年來,攸縣總工會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籌措企業解困資金480多萬元,為400名特困工人爭取“30斤大米、1斤食鹽、10度電、10噸水、1斤食油、20元現金”的生活救濟,為3200多名社保金不足120元的退休職工補足120元生活費,同時為歷屆勞模、離休幹部職工落實了工資待遇政策及兌現工作。

晚年工作

近年來,譚文貞又發動工會機關幹部職工節支創收,興辦實業,做到經費自給,為縣財政解難,且於1998年興建和改建了機關辦公樓及附屬設施。年近花甲的譚文貞,現仍留在工會主席工作崗位上。20多年來,她始終注重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從未向組織伸手要照顧、要待遇。她說:“榮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沒有理由向黨和人民索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