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
人物生平
根據《譚氏志》(香港譚耀華主編)記載,譚氏入粵始祖是譚宏帙,世居江西虔州(今江西寧都)西俊村。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因地方不安定,與眾避亂,遷至南雄保昌縣珠璣里沙水村,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寧靜後返回虔州。
宏帙生譚洪、譚瀚二子,長子洪於宋至道元年(955年)任廣東儒學提舉,遷居番禺雙橋村。1134年,譚洪的四世孫譚惟月舉了孝廉(進士),被授予東莞縣令,譚惟月因任官帶領家人從廣州遷到了東莞大寧。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宏帙次子瀚攜其子譚伯倉再度遷回珠璣里(即宏帙翁入粵避亂所居之處也)。宏帙祖孫五代在南雄珠璣里沙水村共居住了80年之久,從此枝繁葉茂,繁衍興盛。宏帙孫輩中以伯倉為貴,伯倉是宋真宗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戊午科進士,後官至朝廷吏部侍郎、刑部尚書。
後世紀念
宏帙死時葬在虔州,後其曾孫(伯倉之子)朝端返原籍起取宏帙夫婦骨骸移葬於廣東高明紹馬山,並在高明倉步修建宏帙祖祠,使之成為廣東眾多譚氏族支的祭祖聖地,如今的譚虔墓已成為高要區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