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冬梅

譚冬梅

譚冬梅(1936.01---)男,中共黨員,筆名湘人,湖南省雙峰山人。1951年黨和政府提出“學校向工農開門”開展“勸學運動”。譚冬梅在湘鄉二中(後改為雙峰一中)復學,1953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長沙一中讀高中。並於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在長沙一中高中畢業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在大學期間,出身窮苦的譚冬梅如饑似渴地學習各種文化知識,他除認真鑽研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共黨史專業外,還千方百計到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電影學院聽名師講課,刻苦學習中外哲學、文學。這為他以後從事哲學教學,文學評論與文藝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譚冬梅
  • 別名:筆名湘人
  • 出生地:湖南省雙峰山
  • 出生日期:1936.01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信仰:共產主義
個人職務,個人思想,個人性格,少年經歷,個人成就,

個人職務

譚冬梅1960年夏天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北京林學院,湖南省建設學院講授哲學、黨史。1963年調入湖南省民政廳工作。 個人經歷
原湖南省政協副秘書長譚冬梅原湖南省政協副秘書長譚冬梅

個人思想

在“文革”期間,譚冬梅以大無畏的精神,表現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和忠實的共產黨員風範。1966年(羊城晚報)發表兩篇鼓吹“頂峰論”的社論,譚冬梅以敏稅的眼光,當即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理論體系,沒有頂峰。並尖銳指出:“頂峰論是一個十分有害的形上學的觀點,事物一到頂峰,就必然走向反面。”他因此被打成“小鄧拓”受到批判,鬥爭。行動失去自由。但是,譚冬梅堅定不移,始終不認錯。1967年,在全國掀起一場“炮打周總理”反對所謂“二月逆流”的妖風。譚冬梅挺身而出,以個人名義寫了一篇反對炮打周總理的文章,公開發表。結果遭到"造反派"的圍攻,尤為可貴的是當時“造反派”橫行全國的危難時期,譚冬梅寫了一篇長達萬餘字,題為“長沙地區極左思潮”的由來和發展的文章“。較為系統地揭露和批判當時”造反派“的種種無法無天的行為和劣跡,在社會上影響巨大,得到當時在湖南”支左“的47軍的主要領導人的高度讚許。

個人性格

由於譚冬梅出身”紅五類“,1968年,他在省五七總校學習期間,學習班頭頭安排他看管”牛棚“里的”走資派“,1969年當周立波來到”五七總校“時,也由譚冬梅看管,當時一位頭頭找譚冬梅談話:”周立波是江青,康生同志點名要批判打倒的叛徒,黑作家。我們準備開一個批判大會,你是學馬列的,又愛好文學,聽說你過去認識與訪問過周立波,所以要你上台發言批判,這是組織上對你政治上的極大信任!“譚冬梅當即義正辭嚴回答:”我認為周立波是打不倒的,即使把他人打倒了,他的作品也是打不倒的!他是中國唯一兩次獲得史達林文學獎的;即使現在打倒 了將來也打不倒,他的(暴風驟雨)與(山鄉巨變)等作品,肯定要長久留傳的;即使在中國打倒了,他在外國也打不倒的,因他的作品已用多種文字翻譯傳到許多國家。“那位頭頭惱羞成怒,當即宣布譚冬梅”反省“,當天下午就召開批判大會,批判譚冬梅,接著把譚冬梅也關進”牛棚“,並與周立波住一間房子,長達四十天,最後下放”五七幹校“勞動改造。粉碎”四人幫“後,湖南遲遲未給周立波平反,譚冬梅於1978年寫了一篇為(山鄉巨變)平反昭雪的評論文章,發表在(湘江文藝)上,周立波躺在北京醫院的病床上看到了這篇文章,十分激動,並對當時去看望他的一位湖南作家說:”湖南不給我平反,譚冬梅卻給我平了反”,他當即給譚冬梅寫了一封信,表達深切的謝意。

少年經歷

譚冬梅從小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哲學、文學、史學理論根基深厚,學識較淵博、學術思想活躍,在諸多學術領域內有獨創見解。先後三次在高等院校擔任黨史、哲學、文學方面的教學,三次擔任報刊編輯、記者,三次在黨政機關任職,曾任過湖南團省委宣傳部副部長、中共湖南省委黨史委研究處長、湖南省政協副秘書長等職。被評為副研究員,系湖南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哲學學會理事,湖南中國當代文學學會理事,湖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湖南名人書畫館館員《湖南名人書畫》執行總編輯。從60年代起,先後發表文學作品160餘萬字,史學作品100餘萬字,哲學、思想評論和雜文等40餘萬字,其主要代表作有《名家處女作賞析》、《論周立波的創作道路》、《論周立波的語言藝術》《評三突出》;電影《劉少奇的44天》,獲國家政府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湖南省文學創作貢獻大獎;電視系列片《湘魂》獲湖南優秀電視片獎;革命傳說《闖華容》、《巧計脫險》被評為全國廣播電台傳統保留節目。參與《湖南革命史》的主編工作。1996年底退休後,創作電視連續劇《新世紀的曙光》(20集),《火紅的青春》(8集)、《南嶽鐘聲》(4集)、《情系白石山》(20集)與電影劇本《血淚慰安婦》等。
譚冬梅書法作品譚冬梅書法作品
粉碎”四人幫“後,毛岸青與邵華來湖南,在蓉園一號樓當面約請譚冬梅撰寫毛澤東革命活動的文章,譚冬梅寫了四篇:(毛澤東在湖南領導的建團活動)、(毛澤東在領導湖南赴法勤工儉學運動)、(紅軍長征在湖南)、另一篇傳記文學(領導革命走向勝利的第一步),反映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收入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的(毛澤東的足跡)一書,譚冬梅在文學評論方面,在文藝界有較大影響,其代表作(先驗的模式,熱昏的胡話—評”三突出“),全國多家刊物轉載,他與楊同生同志全作比較系統地研究,撰寫新文化運動以來二十多位著名作家魯迅、冰心等的處女作,探索他們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軌跡,這些作品曾在全國多家文學刊物發表,轉載。當時湖南文聯主席康濯對此大加讚賞,並親筆題寫了”名家處女作賞析“的書名,譚冬梅對著名作家周立波十分崇敬,早在1958年秋,當時在中國人民大學讀書的譚冬梅便去香山一棵松住所拜訪周立波,並請他為人大同學講在益陽老家體驗生活,創作(山鄉巨變)經歷,譚冬梅撰寫了(試論周立波的創作道路)(論周立波的語言藝術)等多篇評論。

個人成就

譚冬梅於5歲半入學,在一位老秀才的精心培育下學習書法,幼年時臨摹柳公權字貼,以後學習王羲之行草、懷素的狂草,以及近代毛澤東、于右任與郭沫若等大師的書法,取名家所長,逐步形成自己的風格。譚冬梅有極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從小性格倔強、剛毅,善於思考、勇於探索、敢作敢為,從不向困難低頭。他胸懷坦蕩,同情弱者,助人為樂,疾惡如仇,敢打抱不平。特別對貪官污吏與社會邪惡勢力深惡痛絕,敢於直面抗爭。因此,他的文如其人,書於其人。他的書法既尊重傳統,又與時俱進,勇於創新,他的行草頗具功力,行雲流水,揮灑自如,剛勁有力。他的作品流傳甚廣,全國所有省市一些名家與書法愛好者有所收藏。在訪問香港期間創作作品數十幅,被購一空。1997年,深圳市委、市政府邀請全國四十位書法家舉行盛大而隆重的“迎香港回歸”筆會,譚冬梅應邀出席,他的書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評。《中國常德詩牆》的碑刻,集全國書法家的精品,榮獲世界吉尼斯獎,譚冬梅的書法作品也入選刻石,建國六十周年時,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編輯大型宣傳特輯(60年60家—建國60年)中國書畫界60位領軍人物與名作,譚冬梅有十多幅作品被入選其中,外交部門組織(世界知識出版社)出版的以“喜迎新中國六十華誕,展示民族藝術的最高成就”的(新中國國禮藝術大師)一書,譚冬梅同志有多幅作品被收入。(古今書壇名家與墨寶)(世界藝術家)名作典藏等書刊,都收入譚冬梅多幅書法作品。2012年5月1日至6日,世界第六次華商大會在泰國曼谷召開,譚冬梅應邀出席,並代表出席大會的各國藝術家在大會上致詞,還向泰國政府贈送了書法作品。2012年8月31日至9月2日,他應邀出席在北戴河召開的中華文商高峰會議,在會上,世界藝術家聯合會授予譚冬梅“書畫藝術大師”稱號,2012年12月16日,被景德鎮市珠山書畫院聘請為名譽院長。2013年7月(神州)雜誌出版了歐陽中石、譚冬梅、沈鵬、李鐸、張海五人書法作品專集,譚冬梅排名第二,在如今一切都商品化的年代,冬梅先生從來不把自己的書法作品作為生財的資本,他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回報社會與幫助有困難的人們,他出生在雙峰縣,他對家鄉父老情有獨鐘,多年來他將數百幅作品無償贈送給鄉親,他一次就捐贈了八十幅作品賺給縣“殘聯”,雙峰縣人民政府授予他“愛心書法家”稱號,2007年春節期間,他給新邵縣農民書寫春聯100餘幅,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時,他將價值數十萬元的173米長的(毛澤東詩詞—冬梅行草)書法長卷與12幅作品贈送給災區人民。毛澤東同志誕生115周年時,他將223米長的(毛澤東詩詞—冬梅行草)長卷,贈給韶山文藝館,以表達他對領袖敬愛之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