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土銹

識土銹

土銹普遍存在於出土器物的表面和低凹處不易清理的部位,收藏者應區分自然土銹和人造土銹,這個識別過程稱為識土銹。

【識土銹】土銹普遍存在於出土器物的表面和低凹處不易清理的部位。收藏者應區分自然土銹和人造土銹。出土器物在出土前,一般都深埋於耕作土壤以下的土層中,否則就不可能較完好地保存至今。深層土壤一般都很純淨,不含大量有機物,器物入土時帶入的有機物質,隨著歲月的流失也早已分解成灰燼。人們在一百至二百倍顯微鏡下觀察器物上的自然土銹,會發現它們都是一些純淨黏土顆粒和無機鹽類沉積物。而大部分人造土銹往往是就地取材,使用工作場地周圍的地表土加工。地表土是很髒的,含有較多的有機物質,如花粉、草籽、動植物纖維和毛髮等等,甚至還有現代高分子化合材料的殘留物。用膠將黏土粘在器物表面是加工人造土銹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常用的膠有蟲膠(漆片)、松香、107膠、502膠等等,自然土銹中絕不含有這種物質。檢測它們的方法有很多,最科學的方法是將取下來的土銹進行光譜分析,最簡便的方法是用小刀等銳器刮削土銹,如果土銹表面泛白或刮下的土銹像刨花一樣打卷,就說明屬人造土銹。真正的土銹在用小刀刮削時,會成鱗片狀向下剝落。還可以在土銹上滴一小滴純度在95%以上的酒精溶液,然後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如果土銹有被酒精溶解的現象,那就一定是用蟲膠或松香粘上去的人造土銹。也可以用熱水澆一下器物表面,並趁熱嗅聞之,如果被澆器物散發出化學藥品氣味或酸味的話,就說明有問題。真正的出土器是不會有這種化學氣味的。瓶、罐的裡面和陶瓷俑的腹內是殘存土銹較多的地方。器物內壁的形態特徵能充分地反映出不同時期、不同窯口和不同品種陶瓷產品的工藝特徵。觀察其內壁是鑑定真偽的重要方法。造假者也往往在這些地方做上“土銹”。我們仔細觀察這類“土銹”,會發現它們多呈現細小的圓形顆粒狀,而真正的土銹多成片狀附著於內壁,絕不會是圓球狀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