譖而不讓,出自《韓非子·難言》“激急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為譖而不讓。”詞語意思是:中傷別人而不加謙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譖而不讓
- 出處:韓非子·難言
詞義,出處,
詞義
譖而不讓,詞語意思是:中傷別人而不加謙讓。
譖:(zèn鄭)《詩·小雅·巷伯》:“彼譖人者,誰適與謀?”《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愬,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公羊傳·莊公元年》:“夫人譖公於齊侯。”《玉篇》:“譖,讒也。”這裡用為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之意。
讓:《書·堯典》:“允恭克讓。”《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國語·周語》:“讓,文之材也。”《國語·晉語》:“讓,推賢也。”《這裡用為退讓、謙讓之意。
出處
出自《韓非子·難言》:“激急親近,探知人情,則見以為譖而不讓。”意思是:激烈明快而無所顧忌,觸及他人隱情,就被認為是中傷別人而不加謙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