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誤部是《笑林廣記》中的第十二部。中國有笑話書的歷史由來已久,但集大成者可說非《笑林廣記》莫屬。此書是清代署名「遊戲主人」收集而成。《笑林廣記》可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笑話集,語言風趣,文字簡練雋秀,表現手法也十分成熟。此書分十二部,每部皆有其獨特主題。一古艷(官職科名等)、二腐流、三術業、四形體、五殊稟(痴呆善忘等)、六閨風、七世諱(幫閒娼優等)、八僧道、九貪吝、十貧窶、十一譏刺、十二謬誤。而這種分類的方式並非絕對的,只是為了整理並將蒐集到的資料加以歸類罷了。
基本介紹
讀破句,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兩企慕,作品原文,作品譯文,未冠,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見皇帝,作品原文,作品譯文,借稱呼,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讀破句
作品原文
庸師慣讀破句,又念白字。一日訓徒,教《大學序》,念云:“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主人知覺,怒而逐之。復被一蔭官①延請入幕,官不識律令,每事詢之館師。一日,巡捕拿一盜鐘者至,官問:“何以治之?”師曰:“夫子之道忠(音同盜鐘),怒而巳矣。”官遂釋放。又一日,獲一盜席者至,官又問,師曰:“朝聞道夕(音同盜席),死可以。”官即將盜席者立斃杖下。適冥王私行,察訪得實,即命鬼判拿來,痛罵曰:“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你騙人館穀②,誤人子弟,其罪不小,謫往輪迴去變豬狗。”師再三哀告曰:“作豬狗固不敢辭,但豬要判生南方,狗乞做一母狗。”王問何故,答曰:“《曲禮》云:臨財母苟(音同狗)得,臨難母苟(音同狗)免。”
作品注釋
①蔭官:封建時代憑藉上代餘蔭取得官職的人。
②館穀:舊時指給幕友或塾師的酬金。
作品譯文
個不高明的教書先生常常斷錯句子,還經常念白字。有一天他教訓徒弟,講授《大學·序》,他念道:“大學之,書古之,大學所以教人之。”主人聽出了錯誤,非常生氣,把他趕了出去。後來這個教書先生又被一個官員請去做幕僚,這個官員不懂律法,每件事情都要問這位先生。一天,巡撫抓到一個偷鐘的人,官員就問:“如何處置他?”這位先生說:“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官員於是釋放了盜鐘的人。又有一天,抓到了—個偷蓆子的人,官員又問那先生處置的方法,他就說:“朝聞道夕,死可以。”官員立即將盜席的人打死了。正趕上冥王私訪,知道了事情的實情,就命小鬼把教書先生抓來痛罵道:“什麼都不懂的畜生!你騙人錢財,誤人子弟,罪過不小,罰你轉世去變豬狗。”教書先生再三哀求道:“做豬狗不敢推辭,只要求豬要判生南方,做狗乞求做一母狗。”冥王問為什麼,他回答說:“《曲禮》云:臨財母狗得,臨難母狗免。”
兩企慕
作品原文
山東人慕南方大橋,不辭遠道來看。中途遇一蘇州人,亦聞山東蘿蔔最大,前往觀之。兩人各訴企慕之意。蘇人曰:“既如此,弟只消備述與兄聽,何必遠道跋涉?”因言:“去年六月初三,一人從橋上失足墮河,至今年六月初三,還未曾到水,你說高也不高?”山東人曰:“多承指教。足下要看敝處蘿蔔,也不消去得。明年此時,自然長過你們蘇州來了。”
作品譯文
有個山東人羨慕南方大橋,不辭勞苦長途跋涉地到蘇州去看。途中遇到一個蘇州人,這個蘇州人也因為聽說山東的蘿蔔最大,所以正前往山東去看。兩人各自述說了羨慕之意。蘇州人說:“既然如此,我就把南方大橋詳細地講述給你聽,何必要長途跋涉。”於是就介紹道:“去年六月初三有人從橋上掉了下去,到今年六月初三還沒落入水中,你想這橋高不高?”山東人說:“承蒙指教,山東的蘿蔔你也不需要去看了,明年的這個時候,自然會長到你們那邊去了。”
未冠
作品原文
童生有老而未冠者,試官問之,以“孤寒①無網”對。官曰:“只你嘴上鬍鬚剃下來,亦勾結網矣。”對曰:“童生也想要如此,只是新冠是樁喜事,不好戴得白網巾。”
作品注釋
①孤寒:家世寒微,無可依靠。
作品譯文
有個童生年紀已很大了,但沒戴帽子,考官問他為什麼不戴帽子,老童生回答說:“因為孤寒無網。”考官說:“將你嘴上的鬍鬚剃下來,就夠結網了。”童聲回答說:“我也想要這樣,只是戴新帽子是樁喜事,不好戴一頂白網巾。”
見皇帝
作品原文
一人從京師回,自誇曾見皇帝。或問:“皇帝門景如何?”答曰:“四柱牌坊,金書‘皇帝世家’。大門內匾,金書‘天子第’。兩邊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又問:“皇帝如何裝束?”曰:“頭帶玉紗帽,身穿金海青。”問者曰:“明明說謊,穿了金子打的海青,如何拜揖?”其人曰:“呸!你真是個冒失鬼,皇帝肯與哪個作揖的。”
作品譯文
有個人從京城回來,自我吹噓說曾經見到了皇帝。有人問:“皇帝住所前是什麼樣?”那人回答說:“四柱牌坊,上寫金字‘皇帝世家’。大門內匾,金書‘天子第’。兩邊對聯是:‘日月光天德,山河壯帝居。’”問話的人又問:“皇帝穿些什麼?”那人回答說:“頭戴玉紗帽,身穿金海青。”問話的人說:“你顯然是說謊,穿了金子做的長袍,怎么拜揖?”那人回答說:“你真是個糊塗蟲,皇帝肯和誰作揖。”
借稱呼
作品原文
家父子僮僕,專說大話,每每以朝廷名色稱呼。一日友人來望,父出外,遇其長子,曰:“父王駕出了。”問及令堂。次子又云:“娘娘在後花園飲宴。”友見說話僭分①,含怒而去。途遇其父,乃述其子之言告之。父曰:“是誰說的?”仆在後云:“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其友愈惱,扭仆便打。其父忙勸曰:“卿家弗惱,看寡人面上。”
作品注釋
①僭(jiàn)分:越分。
作品譯文
有戶人家父子與僮僕專說大話,事事都用朝廷用語相稱呼。一天朋友到家,正巧主人外出,遇到長子,長子說:“父王駕出了。”客人問到家母,次子又說:“娘娘在後花園飲宴。”朋友見他們說話超越身份,含怒離開。路上遇到主人,朋友敘述其子所說的話,主人問道:“是誰說的?”僕人在後邊接話道:“這是太子與庶子說的。”朋友一聽更加惱怒,扭住僕人便打。主人急忙勸道:“卿家勿惱,看在寡人面上。”
作品評析
謬誤的意思是錯誤、差錯,是相對於真理而言的。本卷主要描述生活中見到的說大話、有錯不改、知錯犯錯、不曉事理等現象,語言滑稽可笑,用詞簡練生動。從總體來說,笑話扣緊社會脈動,對種種悖謬言行進行譏諷,今人看之既能取趣得樂,亦能深思寓理。
看鏡
【原文】
有出外生理者,妻要捎買梳子,囑其帶回。夫問其狀,妻指新月示之。夫貨畢,忽憶妻語,因看月輪正滿,遂依樣買了鏡子一面帶歸。妻照之罵曰:“梳子不買,如何反娶一妾回來?”兩下爭鬧,母聞之往勸,忽見鏡,照云:“我兒有心費錢,如何討恁個年老婆兒?”互相埋怨。遂至訐訟①。官差往拘之,差見鏡,慌云:“才得出牌,如何就出添差來捉違限?”及審,置鏡於案。官照見大怒云:“夫妻不和事,何必央請鄉官來講分!”
【原文】
有出外生理者,妻要捎買梳子,囑其帶回。夫問其狀,妻指新月示之。夫貨畢,忽憶妻語,因看月輪正滿,遂依樣買了鏡子一面帶歸。妻照之罵曰:“梳子不買,如何反娶一妾回來?”兩下爭鬧,母聞之往勸,忽見鏡,照云:“我兒有心費錢,如何討恁個年老婆兒?”互相埋怨。遂至訐訟①。官差往拘之,差見鏡,慌云:“才得出牌,如何就出添差來捉違限?”及審,置鏡於案。官照見大怒云:“夫妻不和事,何必央請鄉官來講分!”
【注釋】
①訐(jié)訟:控告訴訟。
①訐(jié)訟:控告訴訟。
【譯文】
有個人出外經商,其妻讓他買把梳子回來。丈夫問梳子是什麼形狀,妻子指著月牙說:“和月亮形狀一樣。”丈夫賣完貨物,突然想起妻子的話,便抬頭看月亮,當時月亮正圓,於是按照月亮的樣子買了一面鏡子帶回來。妻子拿起鏡子一看大罵道:“梳子不買,為何反倒娶了一個小老婆?”夫妻爭吵不休,母親過來勸解,突然見到鏡子,照後說:“我兒有心花錢討小老婆,為何討個老太婆?”三人互相埋怨告到官府。當官的派衙役去捉拿到案,衙役見到鏡子,驚慌說:“才出來去捉人,為何又派人來捉我?”等到審案時,衙役把鏡子放在案桌上,當官的照見大怒說:“夫妻不和之事,何必請地方官來說情。”
有個人出外經商,其妻讓他買把梳子回來。丈夫問梳子是什麼形狀,妻子指著月牙說:“和月亮形狀一樣。”丈夫賣完貨物,突然想起妻子的話,便抬頭看月亮,當時月亮正圓,於是按照月亮的樣子買了一面鏡子帶回來。妻子拿起鏡子一看大罵道:“梳子不買,為何反倒娶了一個小老婆?”夫妻爭吵不休,母親過來勸解,突然見到鏡子,照後說:“我兒有心花錢討小老婆,為何討個老太婆?”三人互相埋怨告到官府。當官的派衙役去捉拿到案,衙役見到鏡子,驚慌說:“才出來去捉人,為何又派人來捉我?”等到審案時,衙役把鏡子放在案桌上,當官的照見大怒說:“夫妻不和之事,何必請地方官來說情。”
高才
【原文】
一官偶有書義未解,問吏曰:“此處有高才否?”吏誤以為裁縫姓高也,應曰:“有。”即喚進。官問曰:“貧而無諂,如何?”答曰:“裙而無襉①,折起來。”又問:“富而無驕,如何?”答曰:“褲若無腰,做上去。”官怒喝曰:“咄!”裁縫曰:“極是容易,小人有熨斗。取來燙燙。”
【原文】
一官偶有書義未解,問吏曰:“此處有高才否?”吏誤以為裁縫姓高也,應曰:“有。”即喚進。官問曰:“貧而無諂,如何?”答曰:“裙而無襉①,折起來。”又問:“富而無驕,如何?”答曰:“褲若無腰,做上去。”官怒喝曰:“咄!”裁縫曰:“極是容易,小人有熨斗。取來燙燙。”
【注釋】
①襉(jiǎn):衣服上的褶子。
①襉(jiǎn):衣服上的褶子。
【譯文】
有個官員偶然不明書中語義,向差役問道:“這裡有高才嗎?”差役誤認為裁縫姓高,便回答說:“有。”隨即差役領來了裁縫,官員問道:“貧而無諂,怎么解?”裁縫回答說:“裙無襉,折起來。”又問:“富而不驕,怎么解?”回答說:“褲若無腰,做上去。”官人聽了十分惱怒,喝斥道:“咄!”裁縫說:“極是容易,若是皺了,小人有燙斗取來燙燙。”
有個官員偶然不明書中語義,向差役問道:“這裡有高才嗎?”差役誤認為裁縫姓高,便回答說:“有。”隨即差役領來了裁縫,官員問道:“貧而無諂,怎么解?”裁縫回答說:“裙無襉,折起來。”又問:“富而不驕,怎么解?”回答說:“褲若無腰,做上去。”官人聽了十分惱怒,喝斥道:“咄!”裁縫說:“極是容易,若是皺了,小人有燙斗取來燙燙。”
不識貨
【原文】
有徽人開典而不識貨者,一人以單皮鼓一面來當。喝云:“皮鑼一面,當銀五分。”有以笙來當者,云:“斑竹酒壺一把,當銀三分。”有當笛者,云:“絲緝火筒一根,當銀二分。”後有持了事帕來當者,喝云:“虎狸斑汗巾一條。當銀二分。”小郎曰:“這物要他何用?”答云:“若不贖。留他抹抹嘴也好。”
【原文】
有徽人開典而不識貨者,一人以單皮鼓一面來當。喝云:“皮鑼一面,當銀五分。”有以笙來當者,云:“斑竹酒壺一把,當銀三分。”有當笛者,云:“絲緝火筒一根,當銀二分。”後有持了事帕來當者,喝云:“虎狸斑汗巾一條。當銀二分。”小郎曰:“這物要他何用?”答云:“若不贖。留他抹抹嘴也好。”
【譯文】
有個安徽人開當鋪,但不識貨。有個人拿一面單皮鼓來當,老闆喝道:“皮鑼一面,當銀五分。”又有一個拿笙來當,老闆喊道:“斑竹酒壺一把,當銀三分。”有個人拿笛子來當,老闆喊:“絲緝火筒一根,當銀二分。”後來一個人拿了一條合房用的手巾來當,老闆喊道:“虎狸斑汗巾一條,當銀二分。”小夥計說:“這東西要他乾什麼?”老闆回答道:“如不贖回,留下它抹抹嘴也好。”
有個安徽人開當鋪,但不識貨。有個人拿一面單皮鼓來當,老闆喝道:“皮鑼一面,當銀五分。”又有一個拿笙來當,老闆喊道:“斑竹酒壺一把,當銀三分。”有個人拿笛子來當,老闆喊:“絲緝火筒一根,當銀二分。”後來一個人拿了一條合房用的手巾來當,老闆喊道:“虎狸斑汗巾一條,當銀二分。”小夥計說:“這東西要他乾什麼?”老闆回答道:“如不贖回,留下它抹抹嘴也好。”
外太公
【原文】
有教小兒以“大”字者。次日寫“太”字問之。兒仍曰:“大字。”因教之曰:“中多一點,乃太公的太字也。”明日寫“犬”字問之,兒曰:“太公的太字。”師曰:“今番點在外,如何還是太字?”兒即應曰:“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原文】
有教小兒以“大”字者。次日寫“太”字問之。兒仍曰:“大字。”因教之曰:“中多一點,乃太公的太字也。”明日寫“犬”字問之,兒曰:“太公的太字。”師曰:“今番點在外,如何還是太字?”兒即應曰:“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譯文】
老師教學生認字,先教“大”字,第二天寫一個“太”字相問,學生仍念“大”字。接著老師教學生說:“大字裡邊多一點,是太公的‘太’字。”又過了一天,老師寫“犬”字相問,學生說:“太公的‘太’字。”老師說:“現在點在外,怎么還是‘太’字?”學生接口說:“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老師教學生認字,先教“大”字,第二天寫一個“太”字相問,學生仍念“大”字。接著老師教學生說:“大字裡邊多一點,是太公的‘太’字。”又過了一天,老師寫“犬”字相問,學生說:“太公的‘太’字。”老師說:“現在點在外,怎么還是‘太’字?”學生接口說:“這樣說,便是外太公了。”
作者簡介
遊戲主人是清朝一位匿名者,並非是真實姓名。其代表作是《笑林廣記》。既然是匿名,而且時隔幾百年,卻也很難知道他的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