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羅夫(俄國音樂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羅夫,男,中國公民,1820齣生於 俄國,職位是音樂評論家、作曲家。1835年入聖彼得堡法律學校,1840年畢業,在樞密院和法務部任職。他認為:評論要從三個角度來考慮,即技術、歷史、美學。並要有啟蒙性,起到教育廣大聽眾,提高審美趣味,宣傳解釋音樂典範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羅夫
  • 國籍:俄國
  • 出生日期:1820年
  • 逝世日期:1871年
  • 職業:音樂評論家,作曲家
職業生涯
謝羅夫(1820~1871),俄國音樂評論家、作曲家。1820年 1月23日生於聖彼得堡,1871年2月1日卒於同地。幼年學習鋼琴與大提琴。1835年入聖彼得堡法律學校,1840年畢業,在樞密院和法務部任職。40年代自學音樂理論,把古典歌劇、交響樂總譜改編為鋼琴譜,並進行創作。初期作品有歌劇《五月之夜》等。1851年起專門從事音樂創作及評論工作。1858年曾訪問德國,回國後成為R.華格納的熱烈擁護者。1863年,他的歌劇《猶滴》公演,獲得成功。以後又寫有歌劇《羅格內達》(1865),因此被沙皇賜以年俸。晚年寫有歌劇《聖誕之夜》及《邪惡的勢力》,均未完成。謝羅夫的歌劇受華格納及法國大歌劇的影響頗深,但由於同時具有一定的俄羅斯民間特色,當時較受歡迎。他在音樂評論方面更有成就。青年時代受..別林斯基影響,立志要在音樂評論中貫徹俄羅斯文學批評的傳統和原則,把高度思想性、戰鬥性與嚴格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他認為:評論要從三個角度來考慮,即技術、歷史、美學。並要有啟蒙性,起到教育廣大聽眾,提高審美趣味,宣傳解釋音樂典範的作用。他強調音樂中感情因素的作用,認為音樂“只與心靈的情感有關”。從19世紀50年代起他熱烈宣傳華格納的創作,對新俄羅斯樂派不抱好感,曾與青年時代的好友、堅決支持新俄羅斯樂派的音樂評論家B.B.斯塔索夫展開激烈論戰。他的評論文章被後人選編成集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