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中(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謝立中(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立中,1957年生,江西人,哲學博士,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學理論、社會發展與現代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立中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57年 
  • 職業:教師 
  • 職務: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系主任
  • 職稱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
學術經歷,工作經歷,主要論文,主要著作,研究課題,

學術經歷

1982年1月畢業於江西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
1986年1月結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助教進修班,後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2年7月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社會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2年9月-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5年2月到英國諾丁漢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訪問考察
1998年10月到香港理工大學從事訪問研究
1999年9月-2000年7月到美國哈佛大學從事訪問研究
2007年1月到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從事訪問研究

工作經歷

1974年7月-1978年1月在江西崇仁玻璃廠等處當工人
1982年1月-1989年9月在江西大學哲學系工作,先後任助教、講師等職
1992年9月-1994年7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1994年8月至今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工作,先後任副教授、教授、教學秘書、研究所秘書、系副主任、系主任等職。
1995年2月到英國諾丁漢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訪問考察
1998年10月到香港理工大學從事訪問研究
1999年9月-2000年7月到美國哈佛大學從事訪問研究
2007年1月到台灣大學社會學系從事訪問研究

主要論文

1983,“物質文明不包括生產關係”,《江西大學學報》,第1期。
1983,“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關係問題討論綜述”,《江西社聯通訊》,第2期。
1987,“簡論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經濟形態”,《江西大學學報》,第1期。
1987,“評托夫勒的‘平行作用論’歷史觀”,《南昌陸軍學院學報》,第4期。
1987,“西方社會的新變革與社會形態的雙重構造”,《江西大學學報》,第2期。
1988,“社會主義改革與社會形態的雙重構造”,《江西大學學報》,第4期。
1992,“辯證法的一個特殊形態: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研究”,《張家口師專學院學報》,第2期。
1992,“穩定與發展:轉型中的中國社會”,載龔鵬程主編:《1991文化評論》,台北:三民書局。
1992,“昔日革命根據地,如今滯後小社區”,載陸學藝主編:《改革中的農村與農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3,“1952-1990年中國社會發展的因素分析”,《科技與發展》,第1期。
1993,“社會學認識論的初步探討”(與袁方合署),《社會學研究》,第3期。
1994,“論制度分析的計量模型”,《科技與發展》,第5期。
1994,“社會核算:西方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社會學研究》,第1期。
1994,“我國社會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再探討”,《南昌大學學報》,第1期。
1995,“1952-1990年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態勢”,《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第2期。
1995,“改革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的態勢分析”,《南昌大學學報》,第2期。
1995,“西安西北中心城市發展戰略的人才基礎分析”,西安人民政府。
1995,“新的綜合:社會學理論的當前趨勢”,《國外社會學》,第1期。
1996,“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一)”,《南昌大學學報》,第2期。
1996,“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的變遷(二)”,《南昌大學學報》,第3期。
1996,“西方社會工作理論的歷史與現狀”(與王思斌等合署),《中國社會工作》, 第2-3期連載。
1997,“投入和效率因素對我國各地區社會發展影響的比較分析”,《社會學研究》,第2期。
1998,“達倫多夫:《工業社會中的階級和階級鬥爭》”,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柯林斯:《衝突社會學一門解釋的科學》”,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科塞:《社會衝突的功能》”,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倫斯基:《權利與特權:社會分層的理論》”,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西方社會學發展的過程與態勢”,《南昌大學學報》,第1期。
1998,“現代化理論的過去和現在”,《社會科學研究》,第1期。
1998,“行動的意義:三種理論模式的比較”,《社會理論學報》(香港),第1期。
1999,“理解當代中國:兩種不同的理論視角”,《北京大學學報》,第6期。
1999,“行動與系統的聯結:哈貝馬斯論帕森斯的理論失誤”,《社會研究》,第10期。
2000,“後現代主義方法論:啟示與局限”,《中國社會學年鑑(1995-199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社會工作理論》 載王思斌主編《社會工作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新功能主義社會學理論》 載楊善華主編《當代國外社會學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出版。
2001,“如何正確看待社會發展指標的綜合評估”,《光明日報》, 8月2日。
2001 “困境與衝突:當代中國社會變遷過程的再詮釋”,《南昌大學學報》,第2期。
2001,“‘後現代性’及其相關概念含義辨析”,《社會科學研究》,第5期。
2001,“‘現代性’及其相關概念含義辨析”,《北京大學學報》,第5期。
2001,“改革以來北京城市基層社區組織的變遷”,《轉型中的城市基層社區組織》,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1,“灰社會理論:一個初步的探討”,《社會學研究》,第1期。
2001,“社會的複雜性:社會學家的觀點”,《系統辨證學學報》,第4期。
2001,“社會發展綜合評估指標的再認識”,《湖南與世界》,第5期。
2001,“社會工作的本質:‘維護為本’還是‘助人為本’”,《華人社會社會工作本質初探》,新加坡:八方文化公司出版。
2001,“社會主義現代化:困境與衝突”,《21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提高社區文明建設小康社區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中國社會報》, 11月23日。
2002,“‘英格爾斯指標體系’是工業時代的現代化指標體系嗎”,《光明日報》, 7月25日。
2002,“城市居民自治:實際涵義、分析模式和歷史軌跡”,《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第4期。
2002,“均衡發展:城市基層社區變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求實》,第7期。
2002,“走出結構-行動困境:現代人的難圓之夢”,《社會理論學報》(香港),第1期。
2003,“衝突與均衡: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
2003,“關於所謂‘英格爾斯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幾點討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第3期。
2003,“價值衝突情景下的行動抉擇:社會工作和社會政策實施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中國社會工作研究》,第2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3,“社會變遷過程中的複雜性”,《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
2003,“社會的現代化”,載王思斌主編《社會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現代性的問題與處方:涂爾幹主義的歷史效果”,《社會學研究》,第5期。
2004,“完善社會協商制度迫在眉捷”,中國社會報,11月11日。
2004,“《現代性、後現代性社會理論:詮釋與評論》導言”,載謝立中、阮新邦主編:《現代性、後現代性社會理論:詮釋與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德希達的解鉤主義理論述評”,載謝立中、阮新邦主編:《現代性、後現代性社會理論:詮釋與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吉登斯、貝克和拉什:‘反思性’或者‘自反性’現代化”,載謝立中、阮新邦主編:《現代性、後現代性社會理論:詮釋與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論風險社會時代的環境問題”,與謝立安等合作,2004年北京國際環境研討會會議文集。
2004,“羅蒂的新實用主義理論述評”,載謝立中、阮新邦主編:《現代性、後現代性社會理論:詮釋與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序言”,載瑞澤爾:《古典社會學理論》等(影印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職能關係與財產關係:馬克思社會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問題”,《社會理論學報》,2004年秋季號
2005,“尋找發展的黃金關聯點”,中國社會報,4月6日。
2005,“和諧社會:已開發國家的啟示”,解放日報,3月20日。
2005,“‘社會運行學派:理解和評論”,載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特色社會學--歷史、現狀、未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5,“《社會學經典教材譯叢》總序”,載瑞澤爾:《當代社會學理論及其古典根源》等,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馬克思的社會學理論”,載楊善華、謝立中編:《西方社會學理論》,上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涂爾幹的社會學理論”,載楊善華、謝立中編:《西方社會學理論》,上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5,“在組織化與個體化之間:中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艱難抉擇”,《北大講座》第8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當前中國社會學理論建構的努力與不足”,《河北學刊》,第5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2期轉載。
2006,“走向‘多元話語分析’:後現代思潮的社會學意涵”,《社會理論學報》,秋季號。
2007,“《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修訂版)前言”,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修訂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布魯默的‘符號互動主義’:從多元話語分析的視角看”,載北京大學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主辦“面向21世紀的社會學理論:海峽兩岸社會學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2007,“從馬林諾斯基到費孝通:一種另類的功能主義”,《南昌大學學報》,第2期。
2007,“當前中國社會學者的理論取向”,《社會理論學報》,春季號。
2007,“福柯:《瘋癲與文明》”,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修訂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福柯:《規訓與懲罰》”,載謝立中主編:《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修訂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經濟快速增長時期的社會發展戰略:日本的經驗與教訓”,載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社會理論研究中心主辦“經濟快速增長條件下的社會發展戰略:國際比較及其啟示”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
2007,“實證、詮釋與話語:社會分析模式比較--以自殺現象為例”,《江蘇行政學院學報》,第3期、第4期連載;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社會學》第9期轉載。

主要著作

《社會發展二重奏》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
《社會指標與社會發展評價》(與袁方、賈俊平等人合著),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5年出版;
《已開發國家的社會發展戰略》(主編),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出版。
《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主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台北:知書房出版社,2000年出版。
《當代中國社會變遷導論》,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出版。
《轉型中的城市基層社區組織——北京市基層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研究》(執行副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出版。
《20世紀西方現代化理論文選》(與孫立平合編),上海:三聯書店,2002年出版。
《後現代社會理論》(主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年出版。
《現代性、後現代性社會理論:詮釋與評論》(與阮新邦合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西方社會學理論》,上卷(與楊善華合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出版。
《西方社會學理論》,下卷(與楊善華合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出版。
《社會理論:反思與重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中國社會學經典讀本》(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西方社會學名著提要》(主編,修訂版),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
西方社會學經典讀本》(上、下)(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研究課題

1993 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綜合評估(國家博士後科研基金資助項目)
1995 北京市城市基層社區組織研究(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
1997 北京市城市居民自治研究(北京市“百人工程”基金資助項目)
1997 中國:變動中的國家、社會與個人(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項目)
1997 中國農村基層政權研究(福特基金會資助項目)
1998 八十年代以來國外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社會理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
2000 全球化、新國際勞動分工與中國社會發展(教育部留學歸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資助項目)
2004 社會研究中的話語分析:後現代思潮的社會學意涵(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項目)
2005 經濟快速增長條件下的社會發展戰略:國際比較及啟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