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人物成就,相關資料,經歷,從小就愛上了畫畫,小小閣樓里的研究,成就了新一代烙畫,代表作品,
簡介
謝禹堯是土生土長的婁底人,從小就喜歡書畫。由於家境貧寒,沒有紙筆描畫,就用石灰塊、木炭之類的東西隨手操練,久而久之,竟也畫得像模像樣。1985年,22歲的謝禹堯參軍到了部隊。在部隊便有了用武之地,由於他的畫畫得好,連隊的板報和那些寫寫畫畫的事便被他全包了下來。1992年復員回家以後,還沒有固定的工作,只好去一些施工場所挑土打石頭賣苦力。但哪怕生活再苦,每天晚上他也要堅持畫畫。他就是憑著自己的這毅力,使畫畫的技藝日見精湛。
20世紀末,一次嘗試,使他迷上了烙畫藝術。他用鐵與火這種獨特的藝術之筆破天荒地在宣紙上捭闔,遊刃有餘地給我們展現出一片片藝術神韻,被社會各界譽為“烙畫奇才”,成為職業烙畫家。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閻振堂為他的作品題詞:“醉藝”。原新華社副社長、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書記處書記、書法家李普,中國作協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譚談,湖南省美協主席朱訓德、原湖南師大藝術學院院長聶南溪等文學藝術界知名人士,對他的烙畫藝術都給予高度評價。他烙制的齊白石畫像,被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收藏。還有大量畫作被美、德、英、法等國際友人及國內收藏家收藏。《人民日報》、《湖南日報》、《婁底日報》及省、市電視台等10多家新聞媒體多次對他進行報導。2006年初,婁底市人民政府為他舉辦了烙畫作品展,後將他的宣紙烙畫藝術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報省人民政府。2006年夏,中國《國際商報》邀請他在北京國貿大廈舉辦烙畫展。2007年以來,湖南藝術玩家、四川古今通寶等多家拍賣公司拍賣其作品,畫價達每平尺2000元以上。成功的展示和拍賣,佐證了他即將成為極具升值潛力的實力派畫家。
人物成就
謝禹堯的烙畫成功了!看過他的畫的人,無不為他的高超技藝所嘆服。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譚談對這門創新的技藝十分讚賞,與謝禹堯合影並對他倍加鼓勵。湖南省書畫研究院主任黃定初先生給予題詞:“禹堯先生的烙畫藝術,別具一格,獨樹一幟,可品可藏,得之可貴。”婁底電視台、湖南經視台、湖南日報等媒體相繼予以了報導。
一次,謝禹堯先生去廣州辦事,帶了一些烙畫過去,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的老闆見了愛不釋手,便全買了下來。不久,這批烙畫在德國、英國、法國和港澳地區被人搶購收藏,那老闆因此大賺了一筆。
如今,謝禹堯在家裡專心致志地創作烙畫。對取得的成績他閉口不談,只說還得好好學習國畫傳統,深入生活,精心創作,力求今後的作品更好。
烙畫,是近些年冒出來的新畫種,有點像版畫,但比版畫細膩、傳神,又像國畫,卻比國畫淡雅、古樸。它是用電烙鐵在一塊平整的三合板上燒烤線條,並由燒烤程度的輕重凸現明暗,創造畫面。由於烙畫與一般美術創作不同,它不僅需要一般美術創作的基礎和技巧,更需要作者對電烙鐵的掌握和使用技巧,因此,烙畫並不很普及,很多地方見不到它的蹤影。湘中婁底,也是在近兩年才看到它的風采,而其作者,竟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謝禹堯。
他曾是一家勞動服務公司的經理,1994年單位破產倒閉後,他成了下崗大軍中的一員。下崗後的他在生活極度困窘的境況下,用電烙鐵在木板、宣紙上練習烙畫。經過十餘年的潛心磨礪,他終於在烙畫這一藝術領域脫穎而出。如今,他的烙畫作品以不菲的價格遠銷美、德、英、法等數十個國家。
相關資料
年屆不惑的他遭遇下崗
現年53歲的謝禹堯出生於婁底市婁星區石井鄉。謝禹堯的二哥是一位農村油漆工,擅長畫花鳥魚蟲。受二哥影響,謝禹堯從小就迷上了畫畫。
烙畫作品飛向世界
經過在屋頂小木棚幾年時間的不斷磨礪,謝禹堯的烙畫水平日益精湛,並在烙畫這一藝術領域脫穎而出。
2001年,謝禹堯的一位朋友買了一套寬敞的住房,在房屋進行整體裝修後,那位朋友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謝禹堯得知後,自告奮勇地說:“我幫你烙一幅畫吧!”那位朋友聽後大吃一驚,但最終還是決定讓他試一下。
接下這個單後,謝禹堯苦思冥想如何構圖。一個星期後,一幅長2.44米、寬1.2米的“山居圖”就在他的電烙鐵下誕生了,圖中有小橋流水、亭台樓榭、花草飛鳥,各種景物渾然一體,讓人看後仿佛走入一個清新脫俗的世外桃源。看到這幅用烙鐵“燒”出來的畫,他的朋友不禁目瞪口呆,當即將其懸掛在新房的客廳里,讓社會各界人士來欣賞,結果獲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讚。
自那以後,謝禹堯“烙畫怪才”的名聲慢慢傳開了。漣源鋼鐵集團公司幾位外籍專家看到謝禹堯的烙畫作品後,紛紛上門訂購。鑒於木板烙畫攜帶不方便,謝禹堯通過摸索,又學會了在宣紙上烙畫。
2006年3月,謝禹堯應邀參加了商務部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三屆北京國際禮品工藝品書畫交易會”。在這次交易會上,他得到了中國收藏家協會會長閆振堂等26位知名人士的熱情接待和題詞勉勵。為了讓謝禹堯的烙畫作品走向世界,商務部主辦的《中國商報》向澳大利亞、加拿大等6個國家的商業網站免費推介他的烙畫作品。如今,謝禹堯經常收到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等數十個國家的訂單。
經歷
從小就愛上了畫畫
謝禹堯先生形象還不錯,稍高的個,長方形臉,頭髮較長像是被燙過的,鬍子梳理得亮光添彩,很有點藝術家的派頭。
謝禹堯先生是搞藝術的,可他從來就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藝術教育。他的藝術生命完全是憑著他自己一種超乎尋常的藝術天賦和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以一種驚人的毅力自研自摩自學產生的。謝禹堯出生於湖南省婁底市石井鄉一個較為偏僻的小山村,家中兄弟姐妹八個,他排行老七。1967年8月,他那背負著沉重家庭負擔的父親,積勞成疾,終於默默地倒下,那年他才9歲。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幼年喪父的他,過早地與艱苦和磨難結成了伴侶,在國小、中學讀書的時候,他就要為生產隊放牛、撿破爛、拾野糞了,以一個小勞動力的身份換取工分,貼補家用,也由此一段艱苦多舛的生活經歷,鍛鍊出了他堅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謝禹堯的二哥是一位農民出身的油漆工,過去的農村油漆工不僅要為主人的家具油漆刷彩,還要在家具上設計出一些花鳥蟲魚之類的畫作。有了油漆技術就能賺飯吃,還有工錢,工作也較輕鬆,對十來歲的小禹堯觸動很大。謝禹堯二哥的畫技本來也不錯,受二哥的影響,小禹堯十來歲就迷上了畫畫。那時候,由於家庭成員太多,地方經濟受到多方面情況的制約,發展相當緩慢,謝家家境非常貧寒。小禹堯練習畫畫的條件也就十分的受到了局限,家裡沒有畫紙,他就撿一些單色的廢紙小心謹慎的畫,有時一張廢紙是先畫上小動物,再畫上大動物,重重複復的要畫上好幾遍。在放牛、拾野糞等勞作的閒余,他就以樹枝當筆,在空曠的地面上描摩著家鄉的山水花鳥,樂此不疲。幾年過去,小禹堯的畫技竟然還超過了做油漆工的二哥,他畫的鳥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他畫的花嬌艷欲滴,活色生香。因此,不少需要漆家具的鄉親也多在請他二哥做手藝時,點名要請小禹堯去為他們的家具畫畫。
17歲那年,謝禹堯應徵入伍了。在部隊,他的繪畫技能更是找到了用武之地,連隊安排他做了文書工作。他將連隊的黑板報編排得圖文並茂,精彩紛呈。從而,他也就有了與外界交流的機會。他通過與一些愛好美術的戰友交流,大量閱讀了有關美術方面的書籍,畫技更加精湛了,視界也更加開闊了。
1982年12月,三年兵役期滿,謝禹堯又回到了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然而,性格內向的他從不喜歡去四處求人找工作,只得在一家建築單位找了份體力活乾。白天他要挑土、擔磚、打石頭,一天下來,經常是累得四肢發酸,骨頭都好像要散架,可一到了晚上,他還是喜歡一頭扎進在自己魂牽夢繞的繪畫藝術里。他太愛他的畫畫了,他想:“這樣絕非長久之計,我必須從我的繪畫藝術上走出去。”人有了決心,有了方向,也就有了動力,然而,怎樣的一條路才是符合自己真正的路呢?在當時的農村,人們在親友過生日、起屋上樑、喜遷新居等事情上,都喜歡送鏡屏,以增喜色。謝禹堯就想:“我為何不開一家這樣的畫店呢?”經過幾番周折,在親友的支助下,謝禹堯終於在婁底萬寶鎮的一條鬧街上租賃了一個門面,又在一位熟人那裡賒到了積壓多年的毛板玻璃,1985年,他的工藝美術店終於正式開張了。
憑著過硬的工藝技術和誠信的經營理念,謝禹堯的工藝美術店很快就生意紅火起來,一面面由他親手打造的,寫著“龍風呈祥”、“松鶴延年”“金玉滿堂”的精美書畫鏡屏,立時成了周邊鄉親們饋贈親友的新寵,這也就為謝禹堯帶來了不少可觀的經濟收入。從此,他就有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既能潛心學習繪畫,又能安身立命的幸福之路。
謝禹堯的第一桶金取得了輝煌的成功,這讓他更加有了大膽走下去的信心。一年之後,他又決定走出鄉鎮,進到市區去發展了。隨後,他把工藝美術店轉讓給了別人,自己又從新到市區開了一家較大的裝飾公司。那時候,婁底的裝飾行業還處於起步階段,生意特好做,如果不是他以後的變故,謝禹堯可真正稱得上是婁底裝飾行業名副其實的領跑人物了。經過短短一兩年的發展,謝禹堯的裝飾公司又是如同中天,業務接連不斷,從而為他的人生之旅帶來了滾滾的財源。如魚得水的他,更是一鼓作氣,1992年他又斥資十幾萬元,在婁底洞新市場旁又開辦了一家高檔的酒店。1994年,原婁底市煤炭局的領導鑒於謝禹堯非凡的經營才能,終於通過招工的方式,把他調入了該局,被委任為煤炭局勞動服務公司經理。出於領導對他的器重,謝禹堯由一個愛好畫畫的農民成長為了一個吃皇糧的國企幹部。謝禹堯也不負領導的期望,把企業經營得一派興旺。一年下來,由於他工作業績突出,1995年,他被評為了婁底市十佳企業先進代表之一。
然而,生活總是捉弄人的,隨著改革開放大潮的掀起,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各行各業間的競爭也隨之加劇,謝禹堯的裝飾公司漸漸走向了虧損,不久,他所在的煤炭局勞動服務公司也宣告倒閉。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謝禹堯一時真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那時候,他已是有三個孩子的父親了,年前他又花了一大筆錢在市區買了一套房子,家庭經濟簡直是不堪重負。被迫無奈,他只得南下廣東去打工。在廣東一家裝飾公司,本來有個老闆一開始十分欣賞他的繪畫才能,後來一看他已近四十歲的年紀和微微發福的身材,以為他是來“偷經學藝”的,也就婉言謝絕辭退了他。後來,他又找了好幾家公司,終因他年齡偏大而未能如願,謝禹堯只好帶著莫大的失落和遺憾,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婁底。
小小閣樓里的研究
無所事事的他,經常會感到生活壓力巨大,但誰又能保證得了花能百同紅,人有千日好?
生命的閃光點總是在不經意的發現和深深的探索中。賦閒在家的謝禹堯,有一次到電器店去修理電視機,無意之中,他突然發現這家修理店的師傅將一根電烙鐵放在了一塊木墊板上,燙出了不少圈圈點點的圖案,圖案遠看上去既像草原上的奔馬,又像湖面上的點點白帆,引得人可以聯想。謝禹堯心靈突有所動,高興極了,“這不就是我國藝術園圃中的烙畫嗎?真是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啊,我可不可以就用一根電烙鐵來作畫,發揚光大我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這種藝術奇葩呢?”還在修理店,謝禹堯就開始起了對烙畫的琢磨。
因為酷愛美術,謝禹堯早就知道,在我國西漢初期就有了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畫,叫“火針刺繡”,那時候,人們很喜歡用燒紅的鐵絲在木板、樹皮、葫蘆、竹塊上燙出各種圖案來,以為裝飾,因而,人們常稱這種手藝叫“燙藝”。這種燙藝初為烙花,後為烙畫,是我國古代一種極其珍貴的稀有畫種。燙藝作品畫面自然,以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匠心獨具的表現手法和凹凸有致的肌理變化,具有一定的浮雕效果,成為藝術界一朵璀璨奇葩。其色彩呈深、淺褐色乃至黑色,獨具神彩。作品有不回潮、不變色、不皺不霉等特點,很受大眾喜愛。東漢時很盛行,後來由於連年災荒戰亂曾一度失傳。到明末清初,浙江四明山有一位老和尚常用香火在紙上作畫,被人們稱之為“香畫”,乃是把古老的燙藝發展到紙上的一個飛躍。光緒三年,有一位名叫趙星的民間藝人重新發現整理了它,從而發展了這種只流傳於民間的古老工藝,近代乃逐漸形成了以河南、河北、蘇州、天津等地為代表的幾大流派。清代有人稱它為“火筆畫”,近代則常有人稱它為“燙畫”,或“烙畫”。可謝禹堯一直只是只聞其名,卻無緣師通。今日偶得啟迪,他感悟頗深。謝禹堯把電視機修好,搬回到家,就馬不停蹄的又來到了街上,買回了電烙鐵、三合板,開始在三合板上試驗。烙鐵當筆,看起來容易,實際操作起來可並不那么簡單,過去的燙藝是用鐵絲燒紅在木板、竹塊上烙,鐵絲燒紅拿出來容易冷,火力不大,可如今的烙鐵,高溫可達到幾百度:用力過大或過小,都會達不到理想的效果,稍一不慎,就燒焦了,成了“墨點”。
烙畫是不需要任何顏料的,考察一個烙畫藝術家對於烙畫的功力主要在於看他對深淺濃淡色彩的烙燙搭配和過渡的掌握。烙畫不宜修改,尤其在絲絹和宣紙上作畫,則特別講究一次性成功,因此,難度較大。對於一件成功的烙畫,其藝術特徵要求必須達到線條流暢,著色均勻,搭配過渡色合理,明暗濃淡層次分明。為了烙勻稱一根線條,謝禹堯烙壞了幾十塊三合板。真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慢慢地,謝禹堯終於掌握住了烙畫的基本技法,開始烙得有點像山影,像水紋了,但那是畫嗎?還不是,謝禹堯需要的是要向能烙出一幅完整的畫進軍。但畢竟有了初步的成功,謝禹堯信心十足,雄心百倍。
然而,作為五口之家的家庭,經濟狀況時不時有點捉襟見肘了,謝禹堯的“不務正業”,使為家庭負擔累得焦頭爛額的妻子經常埋怨道:“都一大把年紀了,還不多想辦法賺錢養家餬口,天天在這破板子上烙呀烙的,還能烙出個么子名堂來?”不少親友也丌始了對妻子的附和,表示強烈反對。面對親友的不滿和怨言,謝禹堯只能默默忍受,但他決不肯屈服,他是個性格倔強的人,他絕不會因為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困難而放棄了自己的追求。為了靜心烙畫,他在自家的房頂上搭起了一個簡易的閣樓,把一塊塊可以烙畫的木板搬到了閣樓里,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都一個人整天的泡在裡面,陶醉在他的烙畫世界中。夏日裡他熱得汗流浹背,冬天裡他凍得手腳麻木,為了節省學習烙畫的成本,他把烙壞的三合板處理了低價賣給修理店,再換回一些新材料,後來他感覺搬來搬去的很麻煩,就又想主意,買回一些杉木板,在木板上烙了一次,又用刨子刨平,再繼續在上面烙,上面畫,多次使用。
謝禹堯對烙畫藝術的痴迷,簡直是走火入魔了,2000年夏季的一天晚上,在三合板上連續烙了十幾個小時的謝禹堯不知不覺倦意襲來,讓他忘記了關掉電烙鐵上的開關就一頭倒在工作檯上睡著了。電烙鐵在木板上放久了,慢慢的也就引起了火來。待到煙霧瀰漫的時候,謝禹堯從睡夢中熏醒,已是為時已晚,嚇得他只有手忙腳亂撲火的份。等到大火撲滅,謝禹堯也已是“面目全非”,頭髮、鬍子都燒了不少。
功夫不負有心人,謝禹堯終於在木板上烙出了第一幅畫,他很高興,一個人在小小的閣樓里唱起了家鄉的小調。可藝術是無止境的,他又開始嘗試著在三合板、綾布、紙張上作畫了。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的烙畫技藝日臻精湛,達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2001年,他的一位姓龍的朋友買了一套寬敞的住房,在整體裝修後,龍朋友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就決定要到省城去找一位書畫名家買一幅作品掛到客廳里。謝禹堯得知後,一向處於低調的他自告奮勇地說:“我幫你烙一幅畫吧。”昕謝禹堯說會烙畫,龍朋友大感驚奇,說:“你會烙畫嗎?就請你烙一幅吧。”謝禹堯接下了這個單,冥思苦想了兩天,刻意立意構圖,一個星期後,一幅寬1.2米,長2.44米的《山居圖》就在他的電烙鐵下產生了。只見那畫面上小橋流水、亭台樓閣、花草飛鳥,巧奪天工,他成功了。龍朋友看到這一幅用電烙鐵“燒”出來的畫,目瞪口呆,當即就懸掛在了關家腦一家酒店的大堂里,引來了不少社會各界的人前來觀看,龍朋友的生意也由此紅紅火火。高興之餘,龍朋友親自上謝禹堯家付了800元現金作為酬謝。
自此以後,烙畫奇才謝禹堯的名聲就慢慢地在婁底傳播開來。
成就了新一代烙畫
隨後,一幅幅精美的烙畫作品應運而生了,他的馬,他的蝦,他的虎,他的山水,走出了小閣樓,走進了不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朋友家中,走進了一些收藏愛好者的手裡。沒多久,《婁底日報》、《婁底廣播電視報》、婁底電視台的記者來了,謝禹堯的烙畫作品火了;緊跟著,《湖南日報》、《湖南工人報》、《科技導報》、湖南經濟電視台、《文壇藝苑》、《美術報》的記者也來了,他的作品又走出了婁底。2002年,謝禹堯用他火熱的烙筆,完成了宋代名家張擇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圖》的全圖複製,得到了不少美術界專家、評論家的極高評價;他烙制的齊白石肖像畫也被湘潭市齊白石紀念館收藏,齊白石的孫子齊全平欣然為其題詞:“開創藝術先鋒”。年末,他成功的舉辦了首次個人作品展。2006年元月8日,婁底市人民政府特別專門為他舉辦了烙畫作品展,隨後又將他的烙畫藝術列入了非物資文化遺產上報湖南省人民政府。同年春,中國《國際商報》邀請他在北京國貿大廈舉辦烙畫展,謝禹堯的大量畫作被美、德、英、法等國際友人及省內外收藏家收藏,走出了國門。
中國烙畫藝術雖然起源很早,但直到現代,其藝術水平也還是發展不大,大部分作品都只是臨摩之作,藝術品位不高,大都還處在傳統工藝筆寫實的階段。而謝禹堯的作品,由於他頑強的練就了紮實的基本功,又早早地擁有了繪畫藝術經驗,吸收了繪畫藝術之長和火筆的運用技巧,其作品自是不同凡響。他的作品多是根據個人的思想意圖創作而成的,具有個人的美術特徵和藝術風格,其作品既有浩翰震撼的氣魄,又有細膩表情的深遽筆調。如《楊柳人家》、《小橋流水》、《家園》等,其表情之細膩,線條之優美,生活氣息濃厚,連一般筆墨畫家也多難能可比其極:《嵐》,山纏霧繞,氣韻天然,遠景、近景洋溢著勢大氣宏的超人氣魄,給人以登高臨絕頂,大有心曠神怡的自然意境;《根》,根系發達,寓意深刻,筆力遒勁有神,充滿著生命的動感;《江流天地人》、《渡》、《橫松瀑布》狀山狀水,極儘自然天成之妙。
謝禹堯的作品題材廣泛,山水、花鳥、人物、馬牛、魚蝦,應有盡有,其風格亦工亦意,疑幻似真,既重在寫實與表意之上,又游離於工與意之問。其用筆也極是技法流暢,如行雲流水,且詭異多變,寓意明確。其意境深刻動人,充滿著生命的動感,有著自然天成的神韻。有美術評論家這樣評說道:“謝禹堯的烙畫不僅好看,而且耐看。好看是指畫中的山水充滿著朝氣和生機,充滿著鄉野和情趣,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而烙畫本身國有和特有的顏色,又使畫面顯得蒼老渾重,灑脫飄逸,清麗高雅;耐看則是指其烙繪技術經得起仔細推敲和玩味。
在烙繪當中,謝禹堯大膽地融合了中西繪畫的技法,既能做到手法豪邁奔放,表情又精微細緻,使整個畫面縱橫捭闔,收放自如,特別是他利用鐵筆溫度高低的變化,將大自然複雜多變的虛與實、陰與暗表現得淋漓盡致,既顯示出了中國畫的線條流暢優美,又表現出了西洋畫的明暗關係,層次分明,立體感特強。他又採用了時髦的烙畫套彩法,更使他的作品具有了裝飾性和藝術性。中國大型傑出人物畫報系列叢書編委會執行總編張紹武稱讚說他是“神烙”;《當代美術》叢書主編王奇寅表彰它是“藝苑奇葩,禹堯烙畫”:中國收藏家協會主席閻振堂稱讚他的藝術是一種“醉藝”,並豎著大拇指說他是“湖南一絕”,說:“婁底不大,卻不想竟有這樣的一位藝術家。”乃鼓勵他說“搞藝術是很辛苦的,你還年輕,要繼續努力,發揚好這項我國古老的傳統的工藝美術。對中國這個文化一定要舉持,不然就是一種損失。”2002年,著名百歲書法家付國欽十分欣賞他的烙畫,欣然為其畫室題寫了室名“精亦齋”。
誠如此,謝禹堯乃就有了“烙畫怪才”的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