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申

謝申

謝申,字崧生,廣東電白(今茂名市電白區)人,著名土壤學家、教育家。1898年8月23日生於觀珠石灣鄉。1927年畢業於中山大學,成為中大第一屆畢業生。1935年到1937年間,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土壤學碩士學位。民國時期,先後擔任中山大學土壤調查所技正、所長、教授、農化系主任、院學部主任等職務;新中國時期,先後擔任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主任和華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主任。

謝申一生髮表論著達40多篇,涉及土壤肥力、作物栽培、作物生長障礙因素的土壤環境、農業生產布局等許多方面,成為中國土壤調查和紅壤利用改良的先驅之一。同時,他也為我國發展橡膠事業作出了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申
  • 外文名:Xie Shen
  • 別名:字 崧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
  • 出生日期:1898年8月23日
  • 逝世日期:1990年8月1日
  • 職業:土壤學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農學院
  • 主要成就:土壤調查及研究、紅壤利用改良
    為我國“橡膠北移”事業做出貢獻
    設立電白“謝申獎學金”
  • 代表作品:《廄肥概說》《糧食增產與土壤調查》《略談我國土壤科學的發展》等
人物生平,成就及榮譽,土壤調查,紅壤利用改良,執教成就,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謝申(1898—1990),土壤學家。長期從事土壤學研究和教育工作。曾參加土壤調查工作,足跡遍布廣東雲南的平原山川。50年代初參加熱帶作物宜林地勘察,為我國發展橡膠事業作出貢獻。積極指導廣東省土壤普查工作,研究熱帶亞熱帶土壤,為紅壤利用改良工作貢獻了畢生精力。
1939年謝申教授(右一)調查雲南澄江的土壤1939年謝申教授(右一)調查雲南澄江的土壤
1920年,謝申中學畢業後,考入當時廣東唯一的農業學校——廣東農業專門學校,選讀農業化學系。由於他學習勤奮,深受系主任劉寅教授的賞識和提攜。在校期間,曾先後在校刊《農聲》上發表了《作物之輪栽》、《綠肥之研究》等十多篇學術論文。
在廣東農業專門學校就讀期間(1920—1924),由於政局動盪,學校經費困難。謝申組織同學聲援教師向校方索取欠薪,並在校刊《農聲》上發表了《對政府變賣學校實習農場感言》、《鏟地皮》等諷刺文章。
1924年成立廣東大學,廣東農業專門學校改為廣東大學農科學院(1926年改為中山大學農學院)。謝申以半工半讀的形式就讀於該院農化系。1927年以優異成績取得學士學位,成為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生,並為著名水稻專家丁穎當過助手,在丁穎指導下進行水稻土地力試驗和肥料試驗,從而打下了較好的基礎。
大學畢業後,謝申曾先後在廣西和廣東省農務局和農業試驗站任技士,並於1930年回到中山大學廣東土壤調查所,在土壤學界老前輩鄧植儀教授領導和指導下從事廣東省土壤調查研究工作。
1935年夏天,謝申受中山大學派遣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土壤學碩士學位,1937年學成回國。先後擔任中山大學土壤調查所技正、所長、教授、農化系主任、院學部主任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擔任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主任和華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主任。
個人經歷
1898年8月23日 出生於廣東省電白縣。
謝申與妻兒謝申與妻兒
1927年 畢業於中山大學農學院,獲學士學位。
1927—1930年 先後任廣西和廣東省農務局、農業試驗站技士。
1930—1935年 任中山大學廣東土壤調查所技士。
1935—1937年 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深造,獲碩士學位。
1937—1939年 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副教授、教授、農化系主任、土壤調查所技正。
1940—1946年 任中山大學研究院土壤學部主任。
1946—1952年 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主任、土壤研究所主任、所長。
1952—1987年 歷任華南農學院教授、土化系主任(1952—1956)、土壤教研室主任(1956—1964)。
1987年9月 退休。
1990年8月1日 逝世於廣東省廣州市。

成就及榮譽

土壤調查

謝申是我國土壤調查事業的先驅之一。早在30年代初就參加了中山大學土壤調查工作,先後主持完成廣東省東莞、高要、大埔、蕉嶺、增城、寶安等縣的土壤調查,撰寫並發表了相應的土壤調查報告。其後雖在日本侵略軍橫行,國土淪亡,中山大學被迫先後遷移到雲南、湖南、廣東粵北山區的情況下,他仍堅持開展土壤調查工作,完成了雲南澄江等地的土壤調查。
  • 橡膠事業和湛江、海南宜林地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謝申已年過半百。1951年秋,他滿腔熱情地率領中山大學農學院農化系高年級學生,參加由華南墾殖局主持並組織的熱帶作物宜林地勘察隊,與青年學生一起跋山涉水,足跡遍及湛江地區和海南行政區,完成兩地土壤性質、植被、氣候條件等自然因素的調查,提出了《宜種橡膠與熱帶經濟作物的實施意見》,為開發我國橡膠事業和湛江、海南宜林地建設作出了貢獻。
  • 推廣了廣東省民眾性土壤普查工作的經驗
1958年,廣東開展民眾性土壤普查工作,謝申熱情支持並以華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主任的身分參加廣東省土壤普查工作協作委員會。先後派出土化系高年級學生和教師共百餘人參加該項工作,成為廣東土壤普查工作的骨幹力量。1958年11月在廣東新興縣召開全國土壤普查鑑定工作現場會議,肯定並在會後推廣了廣東省民眾性土壤普查工作的經驗。這次全國性的土壤普查,是我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土壤特性和土壤資源調查,也是對農民民眾耕作改土和施肥的豐富經驗的總結。根據普查資料所制定的農田基本建設和培育高產穩產土壤的規劃,對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並在農民民眾中普及了土壤科學知識。由謝申主持和參加的廣東省土壤普查成果獲得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紅壤利用改良

謝申還長期從事華南紅壤肥力演變、土壤肥力的培育、低產土壤特性和改良利用的研究。他一方面承擔著繁重的教學工作,一方面又認真地調查了廣東省興修水利、開山造田,以及農田基本建設和紅壤開墾利用的實際情況。從1958年開始,先後進行了“探索新墾紅壤與水稻土在不同耕作條件下肥力演變規律研究”、“丘陵紅壤在不同作物配置下肥力發展規律研究”、“新墾紅壤施用磷肥效應研究”等多項課題。多年的艱苦努力,各項研究雖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後因故而被迫中止。“文化大革命”後,謝申已屆耄耋之年,仍指導並參加有中年教師主持的“新墾紅壤幾種不同利用方式肥力演變規律的研究”和“新墾紅壤栽培花生對氮磷鉀肥、石灰、有機肥和鉬素的效應研究”。同時,指導研究生對上述研究課題進行理論上的探討。他最後招收的碩士研究生的研究課題為“新墾紅壤稻田的供氮能力與水稻發黃的關係”,充分體現了他對紅壤研究的特殊興趣。
謝申一生髮表論著40餘篇,涉及土壤肥力、作物栽培、作物生長障礙因素的土壤環境、農業生產布局等許多方面。

執教成就

謝申從1937年開始執教,曾先後主講過土壤學、肥料學、土壤管理學、土壤農化分析、土壤肥力專題等本科和研究生課程,編寫過多種教材。這些教材在教學上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他所培養的學生散布在中國大江南北。他們中的大多數已成為教學、科研、生產、企事業單位的技術骨幹或學術帶頭人。他早年培養的研究生有的已在國內外享有一定聲譽。謝申不遺餘力地培養國家需要的高層次人才,直至84歲高齡時在他培養的最後一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登記表上籤上自己的名字,他感到無尚欣慰。
謝申十分熱愛教育事業,對能為祖國培養大批建設人才而感到自豪。從他在86壽辰之際寫下的“欣逢盛世晚年時,桃李芬芳結滿枝”的詩句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老人從50餘年教育生涯中所獲得的特殊喜悅之情。
謝申一生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他所從事的土壤科學事業,數十年如一日,把熾熱之心奉獻給祖國的農業教育事業。因此,受到黨和人民的信任,先後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三屆廣東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第四屆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科協第一屆常委;中國土壤學會第一至四屆理事、名譽理事;中國土壤學會廣州分會理事長等職。在這些工作崗位上,他都盡心盡職,先後榮獲農業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高等教育局、廣東省農業廳、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學會、廣東省農學會、中國土壤學會、廣東省土壤學會頒發的榮譽證書、表彰狀或獎狀。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主要論著

廄肥概說
廣東農林季刊
1923年
綠肥之研究
農聲
1923年
水稻需要氮磷鉀三要素之研究
農聲
1927年
植物之形成與化學作用
農聲
1928年
農業上之石灰問題
農聲
1929年
寶安.增城縣土壤調查報告
國立中山大學土壤報告第九十號
1936年
雲南澄江之土壤
國立中山大學土壤報告第二十八號
1941年
糧食增產與土壤調查
中山學報
土壤需肥之測定與廣東土壤需肥問題
中山學報
1943年
土壤需肥之測定與廣東土壤需肥問題
中山學報
1944年
廣東紅壤的利用問題
全國土壤肥料工作會議彙刊
1950年
對廣東柑桔黃龍病調查總結意見
廣東農業通訊
1957年
對農業土壤一些問題的商榷
土壤通報
1963年
略談我國土壤科學的發展
農史研究第一輯
1980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