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吉耶夫鎮的三位一體修道院建築群是一座極其典型的正宗的大修道院,是15世紀到18世紀期間發展起來的帶有軍事特徵的典例。拉夫拉教堂是謝爾吉聖三的主教堂,是聖母升天的主要場所,與克里姆林宮大教堂同名,內有鮑里斯·戈東諾夫的墓地。在大教堂眾多的財富中,比較著名的是謝爾吉的墳墓;著名畫家安德烈·魯比洛夫的壁畫《三聖圖》(後遷移)、吉奧尼西亞所畫的聖像、白石磚砌齋房大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謝爾吉耶夫鎮的三位一體修道院建築群
- 著名景點:拉夫拉教堂
- 性質:大修道院
- 修建時間:15世紀到18世紀
基本簡介,歷史資料,設計特點,
基本簡介
謝爾吉聖三一修道院是俄羅斯最古老和最受敬仰的大修道院之一,是俄東正教的歷史中心,由“古羅斯最偉大的聖徒”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創建於21世紀中葉。14世紀約30年代,出身於羅斯托夫大貴族的謝爾吉,為了實現幼年就嚮往的隱居修行生活,和已經做了修士的兄長斯傑凡一起,進入拉多涅日周圍的森林尋找幽居之地,拉多涅日當時是莫斯科公國封邑小公國的中心。在一條小河流經的丘崗上,兄弟倆建起了“小教堂”和修道小屋。不久,斯傑凡忍受不了獨居修道生活的清苦,扔下已經是謝爾吉修士的兄弟,去了莫斯科主顯修道院。不過僅一年後,尋找幽居之所的修士們開始聚集到這裡。
歷史資料
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這個為追求內心深刻的自我完善而棲遁林泉的隱修士,卻不得不積極參與莫斯科大公們實施聯合統一的政治,從而使聖三一修道院建立不久便成為俄羅斯歷史上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380年9月,聖謝爾吉為即將奔赴疆場的莫斯科公德米特里·頓斯科伊祝福,預言俄軍取勝,並派去兩個諳熟軍事的修士作為軍中謀士。在這場史稱庫里科沃會戰的戰役中,頓斯科伊統帥的俄軍與馬邁領導的蒙古韃靼軍在頓河畔的庫里科沃原野上進行了殘酷廝殺,結果以蒙軍大敗告終,從而為俄羅斯擺脫蒙古韃靼人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從此,聖謝爾吉的威望因其庇護神力而與日俱增,由他創建的修道院也很快聲名遠揚。
隨著修道院規模的擴大,從15世紀開始,來自社會各階層的錢物和土地不斷向修道院捐贈。據傳,修道院現存最古老的建築——聖三一大教堂,就是由德米特里·頓斯科伊之子、聖謝爾吉的教子尤里·茲韋尼哥羅茨基捐建的。教堂是為安放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的聖體而於1422年建造的,它是俄羅斯首批紀念性建築之一。
這座不大的單圓頂半圓形殿堂用白石切削壘成,光潔的牆體中腰環繞著雕刻的三條裝飾帶,船底形牆頂和盾
設計特點
這座不大的單圓頂半圓形殿堂用白石切削壘成,光潔的牆體中腰環繞著雕刻的三條裝飾帶,船底形牆頂和盾形裝飾逐漸過渡到塔狀盔形圓頂,具有15世紀初早期莫斯科建築的典型特徵,其簡潔莊嚴的雄姿與聖謝爾吉生活的時代、與其禁慾主義和純潔崇高的統一思想以及博愛再和諧不過了。1425~1427年,莫斯科畫派的著名大師安德烈·魯布廖夫和達尼爾·喬爾內為教堂內部繪製了水彩壁畫,可惜沒有保存下來。如今我們看到的壁畫為1635年重新繪製。不過,魯布廖夫創作的40幅聖像至今仍裝飾著聖像壁,其中聞名世界的《三位一體》成為古代俄羅斯文化的象徵之一,從1929年起珍藏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
教堂內的主要聖物,是葬於銀制模壓聖骨匣(銀棺)內的聖謝爾吉·拉多涅日斯基的聖骨,這隻異常精美的銀棺,系遵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的詔諭由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兵器署於16世紀製作的。聖骨匣上方的銀制寶蓋是18世紀安娜·伊萬諾夫娜女皇(1730~1740年在位)贈獻的。數百年里,莫斯科大公和俄國沙皇們在這裡為皇子公主施洗禮,每逢重大國事家事實施前和完成後都要來此尋求祝福。1548年,在聖三一大教堂東南側接建了風格統一的尼康側堂。這座不大的無柱教堂建在聖謝爾吉的繼任者尼康長眠的地方。
到15世紀末,俄羅斯諸公國的統一已經為其不僅於政治和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帶來了成果。莫斯科汲取並改進所有其他地區的先進經驗,成為石頭建築中新事物的倡導者和昭示者。1476年,位於俄羅斯西部邊陲的普斯科夫的建築師來到聖三一修道院修建了聖靈教堂。這種將教堂和鐘樓置於一個圓頂下的普斯科夫式建築,對莫斯科而言是全新的。建築外牆用纖細的壁柱分割,顯得勻稱秀雅,鐘樓透孔凸現出鐘的漂亮輪廓,其柔和抒情的面貌與聖三一大教堂莊嚴肅穆的風格形成鮮明的對比。聖靈教堂引人注目,除了因其獨特的秀姿外,還因為盛怒之下刺死兒子的伊凡雷帝就是跑到這裡祈求上帝寬恕他犯下的罪孽。
與聖靈教堂相隔不遠的位居修道院中央的五圓頂聖母升天大教堂,正是遵照伊凡四世的諭旨而建的(1559~1585),它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同名教堂的翻版,不過規模大於後者,而且為磚結構。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幾乎所有的修道院都有獻給聖母的殿堂,因為聖母被視為羅斯的庇護者。這座教堂就是為紀念俄軍在喀山和阿斯特拉罕戰勝韃靼人而建的。教堂內的水彩壁畫繪製於1684年,與聖像壁富麗堂皇的鍍金雕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