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11年1月5日,根據《貴州省政府關於同意將銅仁市謝橋街道行政區域劃歸萬山特區管轄的批覆》精神,將銅仁市謝橋街道的謝橋、唐家寨、楚溪、龍門坳、石竹、瓦屋坪6個村和謝橋社區居委會劃歸萬山特區管轄;謝橋街道大坳村劃歸銅仁市環北街道管轄。2011年2月28日起,謝橋劃轉區的管轄權由銅仁市正式移交萬山特區。
2011年10月22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貴州省撤銷銅仁地區設立地級銅仁市的批覆》(國函[2011]131號):一、同意撤銷銅仁地區和縣級銅仁市、萬山特區,設立地級銅仁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碧江區花果山中路20號。二、銅仁市設立碧江區。以原縣級銅仁市(不含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行政區域為碧江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市中街道環西路93號。三、銅仁市設立萬山區。以原萬山特區和原縣級銅仁市的茶店鎮、魚塘鄉、大坪鄉的行政區域為萬山區的行政區域。
概述
境內居住著漢、回、苗、侗、土家、瑤、畲七個民族,總戶數4795戶、15195人,其中農業人口13703人。全處現有耕地2518.73公頃(稻田1154.6公頃,旱地1359.58公頃),園地30.7公頃,林地6296公頃,牧草地543.36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445公頃。2010年,全處實現社會總產值14470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完成7885萬元,工業總產值完成65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210元。
謝橋街道辦事處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尤其以撻扒洞村的“長壽村”而馳名。長壽村屬典型喀斯特地貌,崇山峻岭間古木參天,鬱鬱蔥蔥,村在林中,林在村間;山中大小溶洞千變萬化、相連成群,其景到底有多深遂,其神到底有多奇,正等我們去揭密;山澗處處清泉汩汩,飛瀑時現時隱,畫眉競喉、幽蘭飄香;山腳眾湖泊水平似鏡,碧綠如玉。撻扒洞村冬暖夏涼,民風純樸,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酷似陶潛神筆下的“桃花源”。
隨著行政區域大部分劃歸萬山區管轄,謝橋街道辦事處社會經濟迎來了新的歷史發展機遇。為此,辦事處將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特區“十二五”規劃,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萬山區異地轉型主要承接區建設機遇,以“承接萬山城市經濟轉型、傾力打造生態園林新城”為城市發展思路,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方法,加大征地拆遷工作力度,推進新區建設,進一步調整經濟結構,加強培育壯大支柱產業和特色經濟,加快發展以撻扒洞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高度關注和改善民生統籌解決好謝橋新區規劃調整後民眾的就業、社會保障及社會綜合管理工作,確保城市轉型工作順利實施,推動全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領導班子
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工委書記楊義長 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人大工委、計畫生育、人民武裝等工作。
黨工委副書記、行政主任鄭洋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人事、財稅、金融、招商引資等工作。
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主任楊大勇 主抓人大工委日常工作,協助主任分管財政工作;負責經濟發展、民政、民族、宗教、殘聯、生態移民、保密、檔案、後勤、統計、紅十字會等工作;分管綜合辦公室、財政分局、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
黨工委副書記姚斌 負責處理日常黨務工作、黨風廉政建設、紀檢監察、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組織宣傳、黨務政務公開、統戰、關工委、老齡委、老年等工作;分管紀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室、黨的建設辦公室、團委、婦聯、工會。
黨工委委員、政法委書記劉勇 主持政法委全面工作,負責道路交通安全、公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穩、禁毒、消防安全等工作;分管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禁毒辦。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周學軍 負責農業農村及微型企業、交通、扶貧開發、林業環保、水利等工作;分管農業服務中心、交管站、林業環保站、水務站。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馬筱錦 負責城鎮住房規劃建設、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國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科技、旅遊、遠程教育、體育、通信、電力、科協等工作;分管城鎮住房規劃建設站、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國土資源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聯繫工商、工業、質監等工作。
黨工委委員、人武部長安紹輝 主持人武部工作;負責衛生、教育、防艾、綜合執法等工作;分管衛生院、中國小、防艾辦、綜合執法大隊。
黨工委委員、組織宣傳統戰委員向小兵 協助副書記姚斌工作,主抓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組織、宣傳、統戰、人才知識等工作。
黨工委委員、副主任周化林 負責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分管人口和計畫生育辦公室、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
副主任楊勝利 負責畜牧、小雲南水庫項目和網箱養魚整治等工作;分管畜牧站。
科技副主任謝林 負責信訪、整髒治亂、安全生產等工作,分管創建辦、安監站。
基礎建設
銅玉高等級公路從辦事處境內穿越而過,謝橋至桐木坪和謝橋至六龍山通鄉油路、金鱗大道、楚溪工業園區主幹道以及各村通村公路形成了我處的主要交通樞紐。蓄水水利設施30處,總蓄水量2160萬立方米,有瓮坑、甘溪、大陰塘三座較大型的水庫,其中瓮坑水庫是銅仁市第二大水庫,蓄水量達690萬立方米。
2008年,投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65萬元,完成石竹、龍門坳、沈家三處人畜飲水工程,解決3073人飲水困難問題。加大公路建設和養護力度,投入資金38萬元修通石竹大橋引橋公路、大坳、撻扒洞村組公路。投入資金11萬元維修大坳、龍門坳、瓦屋坪、唐家寨村級公路28公里。金鱗大道在該處轄區內全線貫通。完成謝橋至六龍山(謝橋段)油路改造工程。
2000年至2008年,投入資金157萬元建人畜飲水工程16處,解決4000餘人飲水問題。建有堰渠約40公里。94個村民組有74個村民組安裝了自來水。有龍門坳龍洞、瓦屋坪龍洞電站2座,總發電量60萬千瓦。
文化旅遊四個層面
文化旅遊可分為以下四個層面:
一、即以文物、
史記、遺址、古建築等為代表的歷史文化層;
二、以現代文化、藝術、技術成果為代表的現代文化層;
三、以居民日常生活習俗、節日慶典、祭祀、婚喪、體育活動和衣著服飾等為代表的民俗文化層;
四、以人際交流為表象的道德倫理文化層。
在我國,發展旅遊業,開展文化旅遊是相當重要的,它不僅可以增強產品吸引力,提高經濟效益,還可大力弘揚中國文化,讓
世界了解中國,同時也可改變目前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這一狀況。
金錢桿
金錢桿又名霸王鞭、趕山鞭,在民間又名“蓮花鬧”,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創造、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的土家民族民間舞蹈。相傳在秦末楚漢戰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武藝超群,善於使鞭,深得百姓崇拜。項羽死後,荊楚之地的百姓為紀念他,便模仿其舞鞭的形象來展示自己的威武和勇敢。經過不斷傳承發展,更多地演變為歌頌幸福的生活和甜蜜的愛情。打金錢桿時,邊打邊跳邊唱,兩人互相對視舞蹈表演,或一前一後,或一左一右唱跳,堪稱“中國南方二人轉”。既可自娛自樂強身健體,又可登台表演,是當地民眾特別喜愛的娛樂方式。
當地民眾製作的金錢桿長80厘米左右,用紫竹配上古銅幣製成,兩頭削鑿穿孔,橫扯,順掛著兩串小錢,形成交叉的十字架,以便舞蹈時拍打,互相衝擊,產生出多種聲響,與唱歌的節拍韻腳合拍,桿的兩端還繫著紅繩飄帶,隨舞姿飛揚,別有風趣。
撻扒長壽洞
撻扒洞距謝橋辦事處8公里處,周圍石山壁立,流水瀉瀑。雜花間野草相映成趣,森林與水庫連天一碧。生態環境保護良好,到處綠樹成陰,形成一個天然氧吧,長壽老人多和這裡的山水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這裡的兒童聰慧天真,這裡的老人鶴髮童顏,這裡姑娘花容月貌,這裡的小伙英俊瀟灑。2000年10月13日,撻扒洞村經國家老齡委批准掛牌為銅仁市第一個“長壽村”。
去撻扒洞休閒,可以品嘗“長壽村”人平日的家常飯,可以暢飲“長壽村”人平日喝的清泉水,可以與“長壽村”的老壽星促膝談心,探討人怎樣才能長壽的奧秘。
特色產業
謝橋街道辦事處的特色產業有龍門坳村的金秋梨、萬山區退伍軍人竹鼠養殖基地、淨土葡萄基地。
金秋梨
龍門坳村的金秋梨樹苗是2004年栽種的,2006年開始掛果,全村栽了1500畝金秋梨樹苗。據龍門坳村的村主任劉勇常說,今年的金秋梨賣了個好價錢,全部被銅仁五監獄買走了,每公斤4元,還不夠賣呢,脫銷了。以前可沒賣到這個價,每公斤1元錢左右,還賣不了,民眾都沒心思去管理了。現在可好,不愁銷了,民眾對金秋梨管理的積極性又提起來了,有單位直接和村幹部聯繫,形成了訂單農業。龍門坳村的金秋梨香甜可口,皮薄肉細,吃過的人都會認誰龍門坳村的金秋梨買。村主任劉勇常高興的說,現在價格好了,銷路也不愁了,我們下一步還會擴大種植規模,把我們龍門坳村的金秋梨這個牌子打響,讓全銅仁地區人人都知道龍門坳村的金秋梨好吃,買的值。
謝橋撻扒洞網箱養魚蓬勃發展
網箱養魚是指將由網片製成的箱籠,放置於一定水域,進行養魚的一種生產方式。
多年來,謝橋撻扒洞村三級電站庫區有網箱養魚的習慣,村民們積累了一定的網箱養魚技術和經驗。
自“三個萬元”工程實施以來,我處邀請了區畜牧局水產專家到撻扒洞村三級電站庫區規劃設計。目前,已建成500多口網箱並投入飼養,飼養魚類包括鰱魚、草魚、鯉魚、江團等,計畫年產商品魚1000噸,惠及當地村民20多戶。
另外,謝橋農業服務中心認真做好2013年禁漁期的日常監管工作。現已完成三級電站水域漁業(農田)船舶發放禁漁通告工作,並與業主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張貼《關於銅仁市萬山區2013年春季禁魚工作的通知》25份,懸掛禁魚期宣傳橫幅標語3條。
萬山區退伍軍人竹鼠養殖基地
萬山區退伍軍人養殖竹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