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朓樓遺址

謝朓樓遺址

謝朓樓,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區中心。公元494-496年,南齊著名詩人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時在郡治之北陵陽山頂構建一室,名曰“高齋”。唐初在舊址上建“北樓”,以後歷代均有修葺。遺址現存面積1100平方米,高9米。謝朓樓遺址時代為清,位於宣城市府山路。1998年5月,謝脁樓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謝朓樓遺址
  • 地理位置:宣城市府山路
  • 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
  • 時代:清
  • 人物:謝朓
  • 別稱:“高齋”、“北樓”、“疊峰樓”
建設沿革,文物遺存,文物價值,文物保護,相關內容,歷史淵源,相關詩詞,

建設沿革

謝朓樓遺址時代為清,位於宣城市府山路。謝朓樓,又稱“高齋”、“北樓”、“疊峰樓”。公元494-496年,南齊著名詩人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時在郡治之北陵陽山頂構建一室,名曰“高齋”。唐初在舊址上建“北樓”,以後歷代均有修葺。謝朓樓歷史悠久,自唐宋以來,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文人雅士登樓憑弔,賦詩抒懷,堪稱“千年歷史名摟,宣州文化瑰寶”。

文物遺存

謝朓樓,遺址現存面積1100平方米,高9米。謝朓樓遺址時代為清,位於宣城市府山路。

文物價值

謝朓樓歷史悠久,自唐宋以來,李白、白居易、文天祥等文人雅士登樓憑弔,賦詩抒懷,堪稱“千年歷史名摟,宣州文化瑰寶”。謝脁樓位於宣城市區中心,是一座文化名樓。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誌,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誌。

文物保護

謝脁樓最後一次毀於1937年日軍的轟炸。解放後,這兒被建為烈士陵園。1997年,一座四檐高飛、曲徑迴廊、氣勢可觀的新的謝脁樓在舊址之上重現。為保護謝脁樓遺址,劃定的保護範圍是遺址基座四周各50米;劃定的建設控制地帶是保護範圍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東、北各50米。謝脁樓管理處及謝脁公園已經成立。有識之士呼籲建設一個謝脁樓景觀區,有關部門已在謝脁樓下規劃建設一座較大規模的文化廣場。1998年5月,謝脁樓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內容

歷史淵源

南齊建武二年(495)夏,有個出身顯族、年屆30的詩人,逆水乘舟,緩緩抵宣。他服已經給蕭姓的王侯們當了十餘年幕僚的謝脁。雖然曾得到了隨王、竟陵王的賞識,還做過明帝的掌中書詔誥,但建康宮廷多變的政治風浪,已使謝眺“疲策倦人世”了;江南的青山秀水,正遂“斂性就幽蓬”、“聊恣山泉”的願望。
謝的文筆托依對應於宣城的景色,產生出一幅幅蕭疏淡遠、平和寧靜、搖曳出塵的寫意水墨圖卷:“天際識歸舟,雲中辨江樹”、“日出眾鳥散,山螟孤猿吟”、“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蒼然”、“余雪映青山,寒霧開白日”、“暖暖江村見,離離海樹出”、“望山白雲里,望水平原夕”……
“玄暉詩變有唐風”。謝脁在文學史上有“繼漢開唐之功”。杜甫稱:“詩接謝宣城”、“謝脁每篇堪諷味”。狂傲的李白也“一生低首謝宣城”。沈約稱謝眺“調與金石諧,思逐風雲上”、“二百年無此作也”。謝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詩風,直接影響王維、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詩人。謝眺在中國詩歌史上有特殊的貢獻與地位。
謝脁在郡治之北的陵陽峰上自建一室,取名高齋,作為理事起居之所。史志記載:謝脁“視事高齋,吟嘯自若,而郡亦治”。唐初高齋改建為樓,取名北樓,後又稱北望樓、謝公樓、謝跳樓。鹹通末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獨孤霖將北樓改建為疊蟑樓,得名的原因是其所在之處地勢既高且險,崖疊如蟑。明嘉靖年間,知府方逢時重修,復名高齋。清康熙四十年(1701),知府許廷試重修,題名為古北樓。光緒初年(1875),知府魯一貞又重修,他將上層命名疊蟑樓,下層命名謝眺樓。
高陵自可脁,況復更層樓。登斯樓也,城郭皆在掌中,山川盡人心目,但見山川交錯、阡陌縱橫、煙霞變幻、雲樹生輝,北望敬亭崛起於川原之中,東送兩水婉轉於白雲之間。歷代文人墨客紛紛然慕名而來,並且賦詩無數。錄於志書上的北樓詩文有130多篇,這其中包括李白白居易杜牧梅堯臣文天祥貢師泰施閏章梅文鼎等著名詩人的上品佳作。李白的兩篇名作就產生於此:“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長空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中國的多數名樓,往往是擁有一篇傳世的詞賦而譽滿天下,招引現代的觀光客如潮而至。始建於名人,得名於名人,並且文采相續了1000多年的謝脁樓,在歷史上的聲譽及在文化史上的影響,難有比肩者。謝脁樓是江南的四大名樓之一。它笑對開元塔,俯牽宛溪水,雄踞鬧市中心,盡覽古城新貌。

相關詩詞


弦歌幾度憶高齋,小謝留蹤李杜來。
漫灑天花文星下,丹閣今又映霞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