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旗營鎮

謝旗營鎮

謝旗營鎮隸屬於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面積64.48平方千米,該鎮位於豫北平原焦作市的東南部,北依太行、南臨黃河,東南距鄭州、東北距新鄉、西北距焦作均40公里,處於三大城市經濟圈的交匯中心,焦鄭高速、新洛公路、雲台大道、詹郇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謝旗營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
  • 下轄地區:謝旗營村、蒯村、蘭封村、扈莊村
  • 政府駐地:謝旗營村
  • 面積:64.48平方千米
  • 氣候條件:雲台山
行政轄區,鄉鎮沿革,鎮名由來,工業發展,農業概括,特色產品,農業發展,

行政轄區

轄謝旗營村、蒯村、蘭封村、辛楊村亢楊村、馮李村、和楊村、前牛村、後牛村、前高村、後高村、徐莊村、程封村、宋莊村、扈莊村、廟小段村、王道村、楊村、張官灘村、梁官灘村、劉官灘村、後圪當村、南大段村、北大段村、北小段村、陳堤村、小寨村、陳小段村、薛小段村、楊堂村30個村委會。鎮政府駐謝旗營村。
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謝旗營鎮

鄉鎮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駐謝旗營村故名。明屬福善鄉、千秋鄉;清至民國初年屬善一里、千二里;謝旗營、楊堂二村原屬獲嘉縣飛地,1933年後歸武陟;抗日戰爭勝利後屬興國鄉及建國鄉的一部分並屬革命政權修獲武縣的程封區,北小段村在1947年5─7月為該縣政府駐地。解放後,先為七區,後屬五區。1955年撤區建鄉,先後由謝旗營、蒯村、張官灘、程封、後牛等鄉並為謝旗營、程封二鄉。1958年8月改為謝旗營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謝旗營鄉;1996年撤鄉建鎮。
謝旗營鎮

鎮名由來

謝旗營,在武陟縣城東北,西魏時期這個地方叫太寧鎮。大明萬曆年間才改稱謝旗營。太寧鎮改為謝旗營還有一段傳說呢。
話說大明萬曆年間,有一支官軍進京,路過太寧鎮。這支隊伍軍紀十分敗壞,途經之地燒殺姦淫,無惡不作。太寧鎮的百姓忍無可忍,他們奮起反抗。經過了一番激烈戰鬥,官軍死的死、傷的傷,剩下的狼狽逃竄。
殘餘的官軍回到京城後,向萬曆皇帝奏道:“太寧鎮人要造反,他們竟截殺過路的官軍。”皇帝聽罷,怒不可遏,立即派一位姓謝的將軍,率一支精銳的官軍去血洗太寧鎮。
這位謝將軍為人正直,辦事精細,他想:血洗太寧鎮,關係到成千上萬百姓的身家性命,萬萬不能草率行事。離京之後,他挑選了十幾個精明強幹的人,去太寧鎮打探情況。
謝將軍率領大軍,先紮營在離太寧鎮北三公里的常村、雁門,即修武縣郇封一帶。謝將軍聽了探子們的真實報告之後,大吃一驚:情況與官軍上奏的恰恰相反。為了慎重起見,他親自到太寧鎮察訪,經過數日的調查,終於弄清了事實的真相。原來並非太寧鎮的老百姓造反,他們只是不堪忍受官軍的欺辱,才被迫自衛,官軍被殺,實在是罪有應得。
謝將軍回營後,派人通告太寧鎮的老百姓,說明官軍在朝上的謊奏,以及今日官軍的來意,希望把太寧鎮改個名,以說明太寧鎮被官軍血洗後,已不復存在,好向皇上交差。
太寧鎮的老百姓聽到這一訊息,紛紛來到兵營,感謝謝將軍。誰知謝將軍早已拔營啟程了,只見遠處有一支“謝”字大旗在風中飄揚。
太寧鎮百姓為了報答謝將軍的大恩,便把村名改為“謝旗營”以示紀念。村名一直被沿用。

工業發展

工業發展迅猛。全鎮擁有工業企業8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主要項目有包裝、鑄造、玻璃深加工、糧油加工等。前牛工業區為豫北最大的私營鑄造工業區,區內有38家鑄造企業。全鎮有8家初具規模的糧油加工企業。

農業概括

農業資源豐富。以糧油加工、禽蛋加工、苗木公司等為依託建立了5大種植基地、4個飼養小區,即5萬畝優質專用小麥、3萬畝糧飼兼用玉米、1萬畝大蔥、1萬畝花生、5000畝苗木;120萬隻鵪鶉、80萬隻蛋雞、5萬頭生豬、1萬隻羊。2003年全鎮畜牧業總產值達888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60%。
商貿業發達。鎮區內有豫北最大的水果批發市場,年交易額超億元;有大蔥、苗木、鵪鶉、豬等6個專業產地交易市場

特色產品

大蔥、小麥、農藥、蔬菜。

農業發展

謝旗營鎮是省科技示範鎮,該鎮堅持以科技為依託,以市場為導向,在結構調整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其中,該鎮的大蔥種植已初步走上了產業化經營之路。截止目前,全鎮種植大蔥的村已達到24個,大蔥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0300畝。2001年,全鎮大蔥種植實現銷售收入2.3億元,實現利潤8000萬元。種植大蔥已成為該鎮農民增收的一個有效途徑。
因地制宜,示範引導,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對於結構調整,有一種觀點是“船大抗風浪”,認為規模越大越好,還有一種觀點是“船小好調頭”,認為規模越小越容易適應市場變化,但我們認為,結構調整的關鍵是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該鎮徐莊村多年來一直有種植大蔥的傳統,並積累了一定的種植管理經驗,此外,大蔥種植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市場前景看好,因此,該鎮黨委、政府將大力發展大蔥種植作為該鎮進行農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突破口。謝旗營鎮黨委、政府通過樹立典型,示範帶動,使得大蔥種植在全鎮迅速掀起熱潮。
尊重農民首創精神,鼓勵創新,努力提高產出效益傳統的大蔥種植模式是蔥、麥兩熟,這種種植模式在過去的許多年裡一直禁錮著謝旗營民眾的思想,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勤勞、聰明的謝旗營鎮徐莊村民眾進行了大膽創新,即在麥壟中套種一些春菜,春菜收穫後緊接著種瓜,然後在瓜田種植大蔥,蔥壟中再套種小麥,循環輪作,一年下來,除去成本,一畝地淨賺2000至3000元。效益是無聲的號召,僅僅兩年時間,“一年四熟”的種植模式在徐莊村得以推廣,並以此為中心,向周邊村莊輻射開來。鎮政府對此現象高度關注,一方面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這種模式進行總結、完善,另一方面組織全鎮各村兩委、幹部民眾代表到徐莊去實地參觀考察,很快這種模式在許多村都得到了試作。各村又都結合各村、各農戶實際,又開創出“一年三熟”的模式,對此政府沒有搞“一刀切”,而是尊重民眾意願和首創精神,把工作重點放在引進優良品種,提供技術信息服務方面,由於充分調動了民眾的積極性,大蔥種植由原來的徐莊一個村,增加到2009年的24個村,種植面積也由原來的幾百畝,擴展到1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