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德參公客家圍屋

謝德參公客家圍屋

陸川縣清湖鎮新官村鐵爐塘社元隊謝德參公客家圍屋位於清盤公路邊,距縣城約50公里,距清湖鎮4公里,整體面積達7000平方米,是該縣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最能體現嶺南客家農耕文化的客家圍屋之一。圍屋隱匿在一座緩緩的斜山坡上,被周邊密密的竹林簇擁和山塘環抱,背靠青山、面擁田園。這裡近熱帶氣候,一年四季高溫多雨,氣候潮濕,鬱鬱蔥蔥的熱帶叢林,風光獨好。這座藏匿於群山懷抱中的客家城堡,不僅擁有大片密林、靜美的田園、無邊的綠野等優美景致,還蘊藏著一個家族近二百年的悲情和傳奇故事。

  • 兄弟齊心奠祖基德參巨資建城堡
    圍屋始建於清朝中期。相傳鐵爐塘的謝姓始祖念富公是明朝時從福建汀州府經珠磯巷遷來清湖鐵爐塘下村落業,傳到謝德參公時是十四世。謝德參公生有4個兒子,後來這4個兒子長大了,家庭情況逐漸好轉。除大兒子在家種田主持家務外,其餘三人都外出到雲南、貴州、廣州等地做生意。家裡最興盛時已有資本八千光洋上江(八千光洋是什麼概念,據筆者百度了一下,清朝中晚期,一塊光洋可以買100斤米)發跡後還買了上百畝田地。
    客家人,四處為客,天下為家,命運坎坷,卻百折不撓,所以稱為客家人。謝德參公作為客家人,面對山高林密“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看見樹纏藤”,常有豺狼虎豹出沒和盜匪猖獗的南方惡劣的生存環境,發跡後自然要建成一座讓自己的子孫後代不受野獸、盜匪襲擾的防禦性城堡式住宅。圍屋修建歷時10多年,耗費巨資,直至謝德參公辭世時仍未完工。謝德參公辭世後,由德參公夫人肖氏主持家族大事,最終完成了這座規模宏大、結構精巧的城堡式客家圍屋。整座建築如同一個三層“回”字,依山勢逐級而建,由三圍環套而成。圍屋只有一個大門,大門一關就是真正的“閉關鎖國”,且外層不設朝外的窗戶,根本就是一個方形性質的黑城堡。圍屋中堆積糧食、飼養牲畜;有水井,生產生活用具齊備,若需禦敵,只需將大門一關,幾名青壯年守護大門,則像堅強的大堡壘,婦孺老幼盡可高枕無憂。
    外圍由密不透風、上下長滿硬剌的勒竹等組成,構成第一道防禦。正大門勒竹圍外左右兩邊是兩口山塘,山塘四周種植荔枝、龍眼、木鳳梨等熱帶果樹,中間一條田間小道通往外面一片開闊田地。外圍右前方50米外是周邊謝、鐘等姓的伯公壇,有樟樹、榕樹等古樹,距今已數百年。
    中圍是3米多高,厚0.5米的土石結構圍牆,長約65米,寬約55米,圍牆與圍屋相距6米,內有古井一口,主要作用是防禦外敵。
    內圍屋中心為府第式二進二橫磚瓦土木結構,有廳堂2個,天井7處,廂房60多間。圍屋四角各建有三層樓高炮樓,各有火炮1門,火槍數十條,圍屋內密布瞭望孔和槍眼,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圍屋的主體結構及外牆全部由青磚砌成,內牆則用土磚。大門進來是一個600平方米用於曬穀及活動用的禾壇,內有兩口古井,石碾一個。整個內圍屋宇、廳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體,廳與廊通,廊於房接,迂迴折轉,錯落有致,上下左右相通,是典型的客家建築文化藝術結晶。
    圍屋中廳的神秘門牌堪稱是整座建築的精華。正上方置有含建造者名字或美好心愿,上百年仍保存完好的木刻紅底金字牌匾“錫類承先澤光前裕後昆”,橫額“錫光有慶”,左右對聯意思是子孫們得到祖先的德澤要努力光宗耀祖,同時遺留福澤給後代,為祖先增光,為後代造福。
  • 惡匪覷覦大禍臨賴氏命殞離恨天
    圍屋建成後到了清末民初,社會動盪不安,軍閥混戰,盜匪橫行。家藏巨資的謝德參公圍屋雖然戒備森嚴,牆高院深,炮樓高聳,配有數十條火炮、火槍,一般小賊小盜不敢造次。但樹大招風,引起了各路土匪的覷覦,建成後,雖然被土匪襲擾過幾次,但都因為防守有備,沒有造成大的損失。
    俗話說:不怕被賊偷,就怕賊惦記。1912年的一天,因家族在清湖鎮有門面生意,並且當天是一個重要的民間祭祀活動日,家中所有男丁外出到清湖鎮參加活動,僅留下老人、婦女和小孩。知道這一訊息後,已有人報給鄰近的廣東化縣(今廣東化州市)土匪,200餘個土匪連夜趕來,埋伏在大宅周圍的密林中。不知大禍即將降臨,族人仍然在忙碌著各自的事情準備出發。待家中男丁全部外出後,土匪立即將大宅團團圍住,無奈圍屋四周密密麻麻渾身是剌的勒竹及高聳的圍牆根本無法攻入,只好從大門前進攻。
    當時十五世婆祖賴氏當家。賴氏是一名吃苦耐勞、足智多謀的客家婦女,當即指揮家人奮起反抗。女人當作男人使,在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戰鬥打得十分激烈,接連多次擊退了土匪的進攻。賴氏看到土匪眾多,心想靠硬拼難以取勝,就想把敵人吸引過她這邊來,然後集中用火炮轟,於是她親自到前炮樓大喊:快滴點炮!土匪見要點炮,趕緊後撤。賴氏故意點不著火,那些土匪見炮不響,以為炮沒用,於是一下子衝上來。賴氏見狀再喊:點著哎!土匪聽到後,又趕緊逃跑,但這次火炮還是沒響,土匪惱羞成怒,組成數十配有火槍和大刀的敢死隊,再次蜂擁而至。賴氏見土匪中計,等他們衝到射程內時,點著了火炮,轟的一聲巨響,數十土匪東倒西歪,鬼哭狼嚎,非死即傷。但就在這時,賴氏被一顆子彈射中要害身亡。家族頓時亂作一團,土匪趁勢而入,攻破大門,進入圍屋翻箱倒櫃,擄掠錢財,藏在後屋的銀元全部被裝進籮筐,所有穀米、豬牛雞鴨鵝都被強行集中一起。有的挑籮,有的趕牛,有的抬豬,有的挑米,全部押往化縣,據後來老人口頭流傳下來說,光是銀元就裝了十幾擔。至此,家中全部現金、貴重物品等所有浮財被洗劫一空。事後還被人誣告通匪,家裡人又被抓去坐牢。家族至此一落千丈,幾十口人到了無米下鍋的地步。
    斗惡霸小英雄初出茅廬尋光明謝應昌參加革命
    天下之事就是這么奇怪,總是紛紛擾擾,讓人捉摸不透。就在發生巨變後的這一年,這個家族出生了一個後來在陸川影響巨大、名聲赫赫的傳奇人物:地下黨縣委書記和陸川縣解放後第一任縣委書記、縣長謝應昌。謝應昌自幼機靈聰明,體魄強健,做事有勇有謀、膽大心細。長大成人後更是嫉惡如仇,豪爽直率,他長得比較高大,腮邊滿面的絡腮鬍須,行事走路威風凜凜,三五個人都按不住他。
    自受土匪搶劫後,家族經濟日益困難,受人欺負的情況日漸厲害,特別是鄰村的王氏兄弟兩惡霸,不準謝姓的人到山嶺隨意放牛,謝家山塘放水捉魚,他們隨便把魚搶去,還隨便放牛出來吃謝家的莊稼。年少的謝應昌看到這種情況,非常激憤,暗暗想了個辦法。一次山塘放水捉魚的時候,王氏兄弟又來了,手裡掄著一根粗大扁擔,凶神惡煞地說要分給他們一份。謝應昌從旁邊閃出來,滿面怒氣地直逼對方說,這是我們塘里的魚,憑什麼要給你?王氏兄弟見他勢單力薄,把他一推,“後生仔,滾到一邊去。”謝應昌大喊“大家拿棍來”,從旁邊一下子圍上來幾十號人,個個怒目圓盯,王氏兄弟見勢頭不對,於是就灰溜溜地走了。以後又經過幾次較量,王氏兄弟占不到什麼便宜,老實了很多。
    族上的長老覺得沒有一個讀書人終究不是辦法,於是經過商量,認為謝應昌做事有辦法、有膽量,一致決定由家族出資送他投考陸川中學,希望他學成回來以後在地方當一個有名望的人,免除謝姓人家受人欺負的情況。除具有族人共同的想法外,謝應昌還懷著一種尋求先進思想、變革社會、剷除人間不平的思想感情去陸中上學。
    自1929年建立黨支部的陸川中學是全縣學生運動的中心,是陸川革命運動的搖籃,直至解放,黨的組織活動都沒有間斷過,鬥爭歷史之長在全廣西的中學來說是首屈一指。在陸中學習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感染了謝應昌等進步青年,在陸中地下共產黨人的影響下,從認識革命、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到參加革命。
  • 英勇游擊革命起烽火起義失敗家族陷劫難
    1935年,謝應昌加入勞農會後,在他的影響發動下,謝氏族人紛紛參加革命,革命活動搞得風風火火,湧現出許許多多父送子、妻送郎、兄弟共同追求進步的動人情景。1936年入黨後,村里就成立了黨支部,並發動民眾組織了一支游擊隊,謝應昌天天晚上拉著這支隊伍上山操練。成立了鐵爐塘地下交通站(當時稱佛山站,上接廣西玉林,下聯廣東湛江),謝龍深(謝應昌堂叔)、謝應祿(謝應昌堂弟)等任站長。謝德參公家族幾乎人人都參與到為黨傳送信件、報刊、情報,護送幹部,遞送經費與物資,謝氏宗祠的祖嘗田(即舊時宗族的公田)大部分收入無償供應給地下交通站,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黨組織和游擊隊的活動和鬥爭,是當時陸川地下活動十分活躍的村莊之一。謝德參公大屋成為了游擊隊、地下交通員及當時革命活動的重要場所,成為桂東南起義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1944年,國內外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根據中共廣西省工委的“八月決定”,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11月接到組織通知後,謝應昌立即宣傳發動民眾,組織了一個60多人的武裝大隊,謝應昌任指導員。1945年農曆正月十四日率隊參加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備註:桂東南抗日武裝起義由陸川、博白、興業、貴縣、玉林、北流地下黨組織發動,陸川清湖打響了起義的第一槍,但由於反動勢力的強大,各縣起義最後失敗,陸川犧牲了24人)。大隊的主攻任務是清湖鎮的符竹嶺。當時謝應昌和大隊長帶一班戰士接近符竹嶺時,回頭一看,因敵人的機槍瘋狂掃射,很多戰士跟不上來,眼看難以取勝,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大隊長急中生智,大聲喊道“一中隊從左邊包過去,二中隊從右邊圍過來,沖呀!”敵人聽到頓時著了慌,急忙拖著機槍撤回城內。大隊勝利地奪取了敵人的機槍陣地,但敵人回去後,龜縮不出,大隊沒有攻堅武器,連續打了二三個小時也無法攻下來。這時又得悉敵人已從另一個方向派兵來支援,大隊只好撤退。雖然沒有取得完全勝利,但謝應昌等作戰英勇已經在部隊傳開了。10多天后,由於敵我力量的懸殊,起義失敗了,謝應昌轉移到廣東南路人民抗日解放軍堅持武裝鬥爭。從此陸川的革命鬥爭進入了最艱苦的階段。鐵爐塘地下交通站被破壞,謝德參公家族再次陷入劫難,整個家族多次被抄家,家人有的被抓去坐牢,受盡了殘酷的折磨,有的被迫逃亡他鄉,為此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和作出了巨大的犧牲。
    高歌歡慶新春來德參家族獲新生
    1947年後國共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全國進入了解放戰爭,陸川的革命力量也恢復了生機,越來越強大,取得的勝利越來越多。鐵爐塘地下交通站也再次恢復了活力,成為當時縣委議事、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全縣革命的指揮部。1947年11月謝應昌任中共陸川縣工委委員,1948年2月改任縣委委員,1949年4月任陸川縣委書記,兼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邊縱第一支隊二團政委、陸川縣支前司令員。在他的帶領下,大膽放手開展武裝鬥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1949年除掉馮某、陳某等多名反動特務兇手,8月拔掉縣偽警察局龍河派出所,9月全殲地主武裝40人,10月逼迫廣東平定一個連敵軍的投降,11月伏擊南逃的張淦兵團175師,繳獲槍枝、子彈、軍裝、銀兩等一大批軍需物資。1949年11月30日兼任陸川縣縣長、公安局長、法院院長。12月1日陸川縣城解放,全縣處處鑼鼓喧天,歌舞飛揚,謝應昌正式宣告陸川縣人民政府成立,陸川從此換新天。解放後的陸川跟全國一樣,接著陷入了嚴重的匪患。後又經過近3年艱苦的剿匪戰爭,殲滅土匪3600多人,陸川才進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歷盡滄桑,謝德參公家族也再次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謝德參公近200年的家族史就是一部中國、陸川近現代的滄桑史。200年來,血雨腥風,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家族的命運,個人的命運,都維繫在整個國家民族的命運之中,國富,則家富,國衰,則家衰,國興,則家興,國強,則家強。現在的謝德參公家族同全國絕大多數家庭一樣得益於國家幾十年的安穩快速發展,已相傳到21代,分出30多戶,300多口人,人財興旺,欣欣向榮,成為一個集各行各業人才的新型大家庭。
    現在,謝德參公家族正在完善開發規劃,力圖修復圍屋,挖掘客家歷史文化旅遊資源,以招徠八方遊客,興起鄉村旅遊,推動當地民俗活動和旅遊觀光發展,力爭建成一個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新型社會主義新農村。
謝德參公客家圍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