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經歷,生平,背景,大學,任教西軍電,籌建通信網路,編寫教材,承擔國家項目,通信貢獻,教育奉獻,綜述,熱愛教師工作,嚴以律己,不斷的學習,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發展,實事求是,
人物簡介
先後在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張家口),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西軍電,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兵工程學院(重慶)和通信工程學院(南京)任教。現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全軍網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總參通信部科技創新工作站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會士和中國通信學會會士,IEEE高級會員,《電子學報》編委,大連理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校兼職教授。曾被評為全國和全軍優秀教師,獲國家和軍隊級科技進步獎多次以及全軍通信系統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員獎和總參謀部人梯獎。研究領域是網管系統和衛星通信網控系統,領導和參加研製出我國第一個商用和軍用的VSAT衛星通信網控中心。負責主持翻譯出版了多部計算機網路方面的世界名著,如Comer的《TCP/IP》(三卷),Stevens的《TCP/IP》(三卷),Forouzan的《TCP/IP》,Stallings的《數據與計算機通信》、《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及《高速網路》等。
主編的《計算機網路》是中國國內影響最大的計算機網路入門教材之一,被很多大學採用,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材。
經歷
1931年2月27日 出生於北京市。
1947-1952年 在清華大學電機系學習。
1952-1958年 任解放軍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助教。
1958-1963年 任解放軍西安軍事工程學院助教、講師。1963-1977年 任解放軍重慶通信兵工程學院講師。
1977-1999年 任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7年 任全軍網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1999-2000年8月 任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
2000年8月 退休。
2000年11月 任解放軍總參通信部科技創新工作站專家委員會委員。
2003年12月 至今任大連理工大學計算機系兼職教授。
生平
背景
謝希仁,1931年2月27日出生於北京,祖籍福建晉江。父謝玉銘(又名謝子瑜)曾任多所大學的物理系教授和系主任,母張舜英長期在中學任教,因此謝希仁從小受到了良好的親職教育。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後隨父母親南下逃難,先後在漢口、長沙、貴州惠水和花溪,以及福建長汀的多所學校就讀。1947年畢業於鼓浪嶼英華中學。
大學
1947年秋,年僅16歲半的謝希仁考入了清華大學電機系。1952年畢業後,自願參軍到待遇較低的部隊,被分配到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開始了他獻身國防教育事業的生涯。1954年因教學工作成績優異立三等功1次。
任教西軍電
1958年夏,張家口通信工程學院遷到西安,改名為西安軍事電信工程學院(西軍電)。1962年,謝希仁被評為講師,並再立三等功1次。1963年夏到重慶通信兵工程學院任教。1977年2月到重新組建的解放軍南京通信工程學院衛星通信教研室任教。
籌建通信網路
1978年負責籌建通信網路專業。1979年任副教授,1980年被派往日本進修計算機軟體,回國後負責全軍的計算機培訓工作。1981年任教授。1982年開始招收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的碩士生。1986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通信與電子系統專業的博士生導師。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被評為全軍優秀教師。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被評為解放軍總參通信部優秀共產黨員。1993年立二等功1次。1994年被評為通信工程學院模範共產黨員。199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1998年獲解放軍總參謀部人梯獎,被評為全軍通信系統有突出貢獻優秀科技人員。
編寫教材
1983年,任總參通信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85~1993 年,任江蘇省微電腦套用協會副理事長。1987年4月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4站點分組話音數據綜合通信實驗網,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的綜述論文。1990年出版專著《分組話音通信》。1988年被推薦編寫《計算機網路》統編教材。1997年被推薦編寫“九五”高校國家級重點教材《計算機網路》。該教材先後在人民郵電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8個版本,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
承擔國家項目
1989年對中國首次引進的雲崗VSAT衛星通信中心站網管軟體進行分析與改進(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此項目獲1994 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承擔的“八五”國家重點企業技術開發項目“稀路由VSAT衛星通信系統”,被評為1995年國家電子十大科技成果之一,獲1996年電子工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世紀90年代初,負責研製國內第一個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的網控中心,此項目獲2003年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負責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金橋網綜合網管系統”通過了信息產業部的鑑定,是國內第一個實用的綜合網管系統。
從事軍隊高等院校的教育近50年,直接教過的學生超過3000人,為軍隊和國家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作出了重要貢獻。
通信貢獻
1984年,謝希仁在西安召開的全國第三次計算機局部區域網路學術會議上,發表了《局部地區網路中的話音業務處理》的學術論文,在中國首次提出應當開展分組話音通信的研究。他在南京通信工程學院帶領一批研究生進行了分組話音通信的深入研究。他們的目標不是僅僅發表幾篇學術論文,而是要自己設計和實現一個能夠進行分組話音通信的實驗網。1987年,謝希仁在《電子學報》上發表《分組話音通信的進展》的綜述論文,提出應當在中國開展對分組話音通信的研究。同年4月,在參加這一課題研究的一位碩士生的學位論文答辯會上,成功地演示了自己設計的4站點分組話音數據綜合通信試驗網NICENET。試驗網NICENET使用跨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制定的802.4令牌匯流排協定,採用16kb/s的CVSD話音編碼方式。由於受到當時器件的限制,信號的傳輸速率僅為0.5Mb/s。但這個試驗網路畢竟是國內首次研製成功的話音數據綜合通信的區域網路。在NICENET上,他們演示了:每個站在保證優先傳送話音的條件下,實現同時進行話音與數據的通信;能夠進行區域網路上的電話會議,並且設計實現了有效的發言權控制機制;用一個站充當網關,實現了NICENET區域網路與公用電話網的互聯,網關提供二次撥號音,並進行模數和數模轉換。
這個研究成果使謝希仁先後兩次成功地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他帶領研究生們繼續在試驗網上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他們對網路上的分組丟失規律進行統計,從而找出了逼近的數學表達式(負指數規律)。他們還對分組丟失率對漢語通話的影響進行了大量的實際測試,並得出了話音清晰度與分組丟失率的統計關係曲線。1991年,謝希仁出版了23萬字的專著《分組話音通信》。他們的許多研究成果,如漢語話音統計特性及其通斷模型、分組丟失率對漢語話音清晰度的影響等,為IP電話的研究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有十幾位外單位博士生或碩士生的學位論文引用他們的研究成果)。有多位國內知名專家對他們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
20世紀90年代,謝希仁領導的課題組成功完成了國家重點項目——移動衛星通信系統的網控中心的研製任務。這個衛星通信系統是中國第一個全部自行設計、研製生產的大型移動VSAT衛星通信系統,解決了國內大範圍、遠距離移動通信的技術難題手段。該移動衛星通信系統從開始研製到正式移交給用戶使用,歷時近10年。謝希仁領導的課題組的任務是要研製這個衛星通信系統中的核心構件——網控中心軟體。這個網控中心是由多計算機組成的分散式實時控制系統,其主要功能是對整個衛星通信系統中的所有資源實施全面有效的監測、控制和管理,以保證全網正常可靠地工作。
在他們的研製過程中,最大的創新點就是增加了網控中心的多級熱備份功能,從而大大提高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特別是異地備份的實現,大大提高了系統的生存性。針對該系統對可用性的特殊要求,他們設計了先進的多重備份體系。網控中心既有內部核心部件的熱備份(中央站區域網路控中心處理機的雙機動態熱備份,網控中心控制信道單元熱備份,以及密鑰處理機的雙機熱備份),能保證單個網控中心內部的可靠性;也有異地的多梯隊備份(中央站異地熱備份)。所謂異地多梯隊備份就是在全網設定多個配置備份網控中心的地球站,形成“一主多備”的關係,在多個網控中心之間組成備份梯隊,這樣就能充分滿足移動衛星通信對惡劣環境下的可用性要求。主備網控中心之間的切換完全自動實現,且切換時間短,在切換過程中能夠保持主備網控中心之間管理控制信息的一致性,並且異地備份的動態數據同步無需主網控中心的參與。
在研製過程中,實現主備網控中心之間的數據同步,以及實現在異地備份中的數據同步,都具有相當大的難度。因為這需要完成故障部件的檢測,主備角色的無縫切換,以及解決主備份部件之間的動態與靜態信息的一致性問題等。謝希仁領導的課題組設計了主備處理機間動態與靜態信息的一致性同步協定,以及控制信道單元自動切換算法等。在異地備份方案中設計了可靠的動態數據同步方案,從而成功地解決了這個難題。
教育奉獻
綜述
或許是由於父母親都是教育工作者,謝希仁從小就非常崇敬教師職業。他大學畢業後自願參軍到部隊,在解放軍的大學當上了一名教員,並且一乾就是一輩子,直到退休。他從事軍隊高校教育近50年,直接教過的學生超過3000人,為軍隊培養了大批工程技術人員,其中的許多人已成長為國內知名專家和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有不少人已經成為軍隊中的高級領導幹部。他帶出來的並留在解放軍理工大學任教的學生們現都已成為我軍的重要技術骨幹。
熱愛教師工作
謝希仁從擔任教員工作開始,一直是頗受學生歡迎的教師。他更換過好幾個工作單位,但不管到哪一個學校,他總是學校中公認的最優秀的教師之一。誠然,謝希仁的確具備了一個教師應有的許多基本條件,如口齒清晰、表達準確以及善於啟發學生的興趣和思維,等等,但其實最重要的是他非常熱愛教師工作,並且對自己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
嚴以律己
他從小就從父母親那裡得知,教師不認真根據學生的情況備課就沒有資格上講台。因此謝希仁從來都是很認真地備課。他總是要求自己的講課是“盡善盡美的”、“挑不出毛病的”。其實,這樣的要求對任何教師都是實現不了的,因為不管怎樣認真備課,事後總是能夠找出值得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也有的教師曾勸他不必這樣苛求,勸他備課適可而止,因為他們認為,在基本上已經備好課的基礎上,若要想再提高一步,可能就需要成倍地增加備課時間,未必值得。但謝希仁認為,對自己提出這樣的要求或不提這樣的要求,其效果是很不一樣的。因此他在每次講完課後,一定還要認真總結,力求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包括一些微小的細節。許多學生在畢業工作後,有的甚至已經退休了,仍能清楚地回憶起當年聆聽謝希仁講課的情景。
不斷的學習
永遠刻苦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使謝希仁能夠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以適應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他一貫注意學習新的知識。在他所教過的課程中,除了電磁場和低頻放大是在當學生時老師教過的外,其餘的課程都是通過自學而掌握的。人們常說,信息技術(IT)是年輕人的行業。但就是在信息行業中,年過七旬的謝希仁編寫的《計算機網路》教材卻很受讀者歡迎。究其原因,就是謝希仁總是不斷地對教材進行更新,充實新的內容。他總是以非常嚴肅認真的態度來編寫教材。例如,書中的每一個插圖他都親手在電腦上繪製,而不是請別人代勞或乾脆從其他書上複製過來。他經常說:“教材中每一個插圖都體現了教學法”。插圖上構件的位置和大小,他都要再三推敲。從他編寫的教材的不同版本可以看出,即使是說明同樣原理的圖也是不斷地在改進。他在教材中留下了電子郵件的地址,為的是及時收到讀者的反饋意見。此外,他根據許多外校教師的要求,花費了很多時間,把整個計算機網路課程的電子教案(即課件)製作出來,並刻錄在隨書的光碟中無償贈送給讀者。
推動中國教育事業發展
謝希仁還翻譯和組織他的博士生和碩士生翻譯了大量國外的經典網路書籍,如:D.E.Comer的《用TCP/IP進行網際互聯》,W.R.Stevens的《TCP/IP詳解》,B.A.Forouzan的《TCP/IP協定族》,W.Stallings的《數據與計算機通信》、《高速網路與網際網路》、《密碼編碼學與網路安全》,S.Harnedy的《簡單網路管理協定教程》,以及J.December的《World Wide Web百科全書》等,總計超過1800萬字。這些翻譯圖書的出版,對中國的網路教育事業無疑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實事求是
在學術上,謝希仁嚴格要求學生,在學風和原則問題上向來實事求是。他的學生們也都感到受益匪淺。即使在他退休後,一位尚未畢業的博士生的學位論文因為創造性甚少,兩次被謝希仁退回。有的教師曾建議謝希仁“高抬貴手”放他畢業算了,但謝希仁仍然堅持博士生的論文標準,嚴格把關,不做無原則的“好人”。謝希仁在評閱外校博士生論文時也同樣是堅持標準。幾年前他在評閱某名校的一篇博士生論文時,發現有抄襲現象。於是他花費了整整1周的時間在網際網路上反覆檢索,終於查清了大量剽竊之處。儘管謝希仁和該博士生導師的私交甚好,但在這方面則絲毫不講人情。他在論文評閱書上詳細地列舉出剽竊的出處,並明確表示這樣的學生沒有資格進行論文答辯。
謝希仁在退休後並沒有停止他的教育事業。他在退休後還修訂出版了3個版本的《計算機網路》教材,並積極參加學術活動。2004年中國教育電視一台(CETV-1)多次在全國範圍播放了由他錄製的《走進網際網路》的兩集電視教學片,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