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啟

謝天啟(1354-1416),又名謝南,字大肇,號伯謙,平陽金舟鄉陳庫謝家洞(今蒼南縣錢庫後謝村)人,明洪武十六年(1383)癸亥科舉人。因謝天啟招撫山寇有功,洪武二十一年(1388)薦授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正四品)。據《太祖高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九一記載:“己巳徵隱士謝天啟以為山西布政使司右參議。"

基本介紹

  • 本名:謝南
  • 字號:字大肇,號伯謙
  • 所處時代: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平陽金舟鄉陳庫謝家洞(後謝村)
  • 出生時間:1354
  • 去世時間:1416
  • 主要成就:山西參議
乾隆《平陽縣誌·卷十六·義行》載:謝天啟,名南,以字行。洪武辛酉(1381),栝寇大發,脅從者眾,主兵者募義士往招之,天啟請行,冒白刃,諭以禍福,賊欣然來歸。已而延安侯總軍來討,天啟迎之,具以狀聞,請止戮渠魁,釋脅從者以萬計。旣而朝論難之,天啟伏軍門叩首請救延安侯,為條奏,始獲原釋。後以薦授山西參議,卒於官。卷十三《選舉志下·薦辟》載:洪武十七年,謝天啟,卽大肇,由人才(薦辟),見義行。民國《平陽縣誌》的記載見卷四十《人物誌九·孝義》,基本是將以上乾隆志的內容綜合在一起,不同之處是認為「天啟」又名「大肇」,並根據《溫州府志·寇警》補上了延安侯的姓名「唐勝宗」。民國《平陽縣誌》(卷十八《武衛志二》)另有一則與此次山寇有關的記載:洪武十四年辛酉十月,栝寇葉丁香、黃壇吳達三倡亂瑞安、平陽,奸民導之,蹂躪各鄉,據吳岩山為窟穴。千戶馬俊率軍奮擊夷之,延安侯唐勝宗命為導,凡破二十寨,斬首千餘級平之。(《府志》、《泰順分疆錄》、《平仲集》)
光緒己卯本(1879)《謝氏宗譜》亦有謝天啟撫寇授官的記載,內容與乾隆《平陽縣誌》基本相同,唯文末稍有不同:「(始獲原釋。)時頌有遏亂救民之功。後以薦〔授〕欽授山西參議。竟卒於官。」洪武十四年的寇亂,聲勢浩大,參與剿撫的有平陽所管軍千戶馬俊、副千戶繆美、鎭撫潭濟等。其中潭濟曾到江南招集民團自保。因江南垟有組織民團自保的傳統,距此二十餘年前的元朝至正年間就有郭宕郭、坊下陳文儁、東門垟楊建宇等人組織民團保全了江南垟,故潭鎭撫到江南垟一夜之間就招集了七千民兵,謝天啟年方二十八歲,當是其中踴躍參與者。《蘇平仲集·卷四·潭濟傳》載:潭鎭撫者,名濟,字濟翁,湘潭人。洪武七年調平陽。十四年冬,處州寇吳達三等犯平陽西鄙,官軍出討,兩百戶戰沒。二三父老詣繆千戶言曰:「賊勢如此,宜集民丁作聲勢。今小民所敬愛,無若潭鎭撫者可任也。」繆將軍謂濟曰:「無惜一行!」濟至江南,告其山,此宜山不知所指何山)、梅奧、烏石嶺、石塘。賊聞風為卻。縣西南得不殘毀。後來謝天啟自告奮勇,冒白刃招撫亂民,應該也是由潭濟作主或舉薦。後此次寇亂驚動朝廷,明太祖派延安後總兵來討。《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三十九載:洪武十四年(1381)十月己卯(二十八日),衢、處、溫三府山寇吳達三、葉丁香等連結作亂,命延安侯唐勝宗、右軍都僉指揮事張德總兵討之。經過近兩個月攻戰,山寇被平定。《 明太祖實錄》卷之一百四十載: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丙子(二十六日),延安侯唐勝宗率兵討衢、處、溫山寇,擒首賊吳達三、葉丁香及其黨三千三百餘人,家屬一千五百餘人,斬首二百八十級,余寇遂平。帝制時代反亂是不赦大罪,此次亂黨及家屬被擒獲近五千人,卻祇殺了二百八十餘人,應是謝天啟敢作敢當的義舉感動了唐勝宗所致。後來朝廷議論唐勝宗處置太寬,要追究責任,謝天啟又伏軍門叩首請救延安侯,並具狀上奏朝廷,使唐勝宗得以原諒和解脫,應該也是其申訴朝廷須取信黎民、施恩百姓的結果。幾年後,謝天啟由人才薦舉授官山西參議。《明太祖實錄》卷之一九一載:洪武二十一年(1388)六月己巳(廿七日),征隱士謝天啟以為山西布政使右參議。乾隆《平陽縣誌》載薦舉的時間為洪武十七年(1384),今據《明太祖實錄》,實為洪武二十一年(1388),應予更正。明朝布政使右參議為正四品官,相當於現在的副省長級別。一介平民能一躍為正四品大官,應該是朝廷勛臣舉薦方可。據《謝氏宗譜》(《天啟公像贊》,見下)載,是延安侯唐勝宗力奏其功而授官。按延安侯唐勝宗(1335-1390),濠州人,明朝開國將領。十八歲從朱元璋征戰,屢立戰功,洪武三年(1370)封延安侯。洪武二十三年(1380)受胡惟庸案牽連被殺。據乾隆《平陽縣誌》,謝天啟卒於官;又據《謝氏宗譜》,謝天啟卒於永樂丙申年(1416),應該沒有受到胡惟庸案牽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