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基偉(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謝基偉(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基偉,1984年生於江西省贛州市,現任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獲獎記錄,承擔課程,研究領域,學術成果,社會任職,

人物經歷

1999-2002 畢業於贛州市第三中學,2002-2006年南京大學天文系本科,2006-2011南京大學研究生,2008-2010佛羅里達大學聯合培養博士,2011-2013多倫多大學博士後。2014-2020為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

獲獎記錄

2010年獲首屆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學術新人獎,2012獲年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2013年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018年入選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計畫,2019年得到江蘇省傑出青年基金支持,並獲得中國天文學會第七屆“黃授書獎”,亞太地球科學學會(AOGS)“卡米德講座獎”以及江蘇省天文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第二完成人)。

承擔課程

《理論力學》,《天文與天體物理熱點研究》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為太陽系外行星的普查、形成和演化。

學術成果

迄今已經發表論文41篇,其中31篇發表在天文學國際核心SCI期刊。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的論文共22篇,包括1篇自然子刊Nature Astronomy和2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其中兩項研究成果分別被評為2016年度和2018年度中國十大天文科技進展。
主要代表性成果有:
(1) 用我國LAMOST望遠鏡揭示系外行星軌道規律和發現新的行星族群。巧妙的結合我國LAMOST數據和Kepler數據,對系外行星進行統計分析,並因此揭示行星圓軌道的普遍性以及偏心率和軌道傾角的線性規律,為理解系外行星的形成機制提供重要觀測參考依據。新的熱海王星行星族的發現不僅為檢驗各種具體的行星形成模型提供了觀測依據,還為揭開熱木星的起源提供了新的線索。(Xie et al. 2016, Dong et al. 2018)
(2) 通過統計分析斯皮策太空望遠鏡(Spitzer)和斯隆數位化巡天望遠鏡(SDSS)的觀測數據,結合數值模擬和理論推導,提出了環白矮星塵埃盤和白矮星大氣金屬污染的演化模型,揭示了白矮星吞噬其周圍殘留行星物質的演化規律。(Chen et al. 2019)
(3) 從Kepler衛星觀測數據中發現和證認了54顆系外行星,占當時Kepler發現行星總數的1/4左右。這些發現得到了官方的認可和報導。美NASA的系外行星檔案中收錄了被推薦人在所發現的系外行星,並且將其論文標註為發現文獻 (Xie 2013, 2014)
(4) 對雙星系統中行星的形成做了系統研究,並提出雙星系統中星子生長的新機制。Xie & Zhou (2008, 2009), Xie et al. (2010a,b, 2011)。

社會任職

中國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科學委員會和用戶委員會委員、《天文學報》副主編、被聘為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技傳播專家”、“科普校園行專家”,“蘇州科普大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