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唱文學

講唱文學是用散文的說白講述故事﹐韻文的唱詞歌唱﹐講唱結合﹐互為補充的一種文藝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講唱文學
  • 釋義:用散文的說白講述故事
  • 屬性:概念
  • 發音:jiǎng chàng wén xué 
詞語分開解釋,講唱,文學,藝術講唱文學概述,藝術講唱分類,講唱文學的語言,

詞語分開解釋

講唱

古代講經﹐先唱經文﹐而後講說﹐謂之"講唱"。亦泛指講經說法。

文學

以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起源於人類的生產勞動。最早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音樂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小說、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藝術講唱文學概述

最初是僧侶用以講唱佛教故事﹐進而講唱中國歷史故事和傳說中的人物。記錄這些講唱的"變文"﹐便成為中國講唱文學的始祖﹐後來的諸宮調﹑寶卷﹑彈詞﹑鼓詞等無不淵源於此講唱文學的歷史是十分悠久的,而且在不同的時代里,他都給詩歌、散文、戲曲和小說提供了有關內容、形式、題材、語言和表現手法等方面的營養。

藝術講唱分類

從形式上分來看,講唱文學可以大別分為三類:一類是單純的文,只唱不說,如竹板書和快書。一類完全用散文,只說不唱,如評書。一類是韻文和散文相間使用,有說有唱,如大鼓詞、牌子曲、彈詞和寶卷。根據歷史發展脈絡來談,韻散相間體是主流,這可以向上推到唐五代間的變文、兩宋的話本和金元二代的諸宮調。單純散體和單純韻體是從韻散相兼體派生出去的,這大概在明代表現得最為清楚,到了清代便都繁榮滋長,蔚為大觀。當然,這也不妨礙三者之間互有汲引和穿換,如單純韻體偶爾夾用一些散體表白之類的情況。韻散相兼體也大體可以分做兩種:一種的韻文以較為整齊的字數組織而成,像寶卷的十字句法和彈詞 的七字句法。當然,這也不妨礙它在局發上加以變化,有時可以適當地增添襯字;也不拒絕吸收外面的營養,像寶卷里就能摻雜小曲,彈詞也常常摘用詞調。這一種應該說是保存韻散相兼體的原始形式。另一種的韻文部分則比較複雜,不但句法參差,長短不齊,而且根據音樂所表現的感情配合作品的內容,把只曲排列成組曲,很像元明間雜劇和傳奇的聯套。這是韻散相兼體的變格,是承襲了金元間諸宮調的規範,它所用的曲牌主要四明清兩代的民歌和小曲。牌子曲和鼓子曲便屬於這一種。至於其他兩類,單純三體比較簡單:其語言較為接近書面語言或用通行文言的叫做“墨刻”,評書《三國演義》屬於這一類。

講唱文學的語言

語言基本上是生活語言的藝術加工的叫做“蔓兒活”,評書《三俠五義》屬於這一類。單純韻體一般都是整齊的字句,和寶卷彈詞的句法相差不遠。也有一些受到韻散相兼體中組曲影響的,如快書中的聯珠快書便是用春雲板、流水板和聯珠調依序組成,不過這樣的形式終究還是少數。從講唱文學流傳的地域來分:評書在全國範圍內普遍通行,以北方官話講說的《東漢》、《隋唐》是到處都受歡迎的,用揚州方言講說的《三國》、《水滸》也有其獨具的特色。鼓詞、牌子曲、竹板書和快書流行於北方,鼓詞的地域色彩特別濃厚,如樂亭大鼓、西河大鼓、奉天大鼓之間的區別很大,在道地的農村產物怯大鼓和城市文人編演的子弟書經過消融階段而形成的京韻大鼓是北方鼓詞的代表。牌子曲是北京專有的講唱文學形式。快書在山東以講唱武松故事得到“武老二”的稱號。墜子在河南是從鶯歌柳和道情的合流而產生的。中國有許多的歷史文物,帛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