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地處橫斷山脈山系南段,境內多高山,地勢北部和西南部高,東部較低。略呈紡錘形,北部及西部較高,東部低,海拔最高點麻粟河黑山2516米,最低點是勐撒農場640米,最高與最低相差1876米。主要河流除瀾滄江從 東部經過外,還有芒帕河、勐撤河,其中芒帕河流經謙六、東河、大山3鄉,于謙六鄉阿達寨以北注入瀾滄江,沿途有拉巴河、東河河匯入,幹流全長45公里。年平均氣溫18℃,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縣內糧食主產地之一。
自然資源
1、農作物:主要作物有稻穀、玉米、蕎、花生、小麥、
甘蔗、茶葉、
咖啡、棉花、麻類、棕片等。 全鄉屬雲南典型的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18℃,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間,日照6小時。氣溫高,熱量足,適宜芒果,茶葉、橡膠、咖啡、藥材、水果、桑樹等經濟作物生長。
2、土地資源:全鄉總土地面積8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107029畝,其中:水田33500畝,其中保水田14356畝,二水田11334畝,雷響田7810畝;旱地73529畝;人均耕地面 積2.36畝,其中大部分可用於發展種植、養殖業,土地利用潛力較大。土壤種類主要有紅壤、赤紅壤、磚紅壤、黃棕壤、水稻土。適宜多種作物、樹木、果類和竹類生長繁育。
3、水資源:全鄉長100米以上溝渠108米,均屬瀾滄江水系,主要河流除瀾滄江外,有馬帕河、謙糯河、麻粟河、南美河、芒佧河、芒蚌河、芒緩河、芒嘎河、芒輝河、勐撒河等,由西南向東北部流入瀾滄江。有小二型水庫一座(即糯水庫),庫容15萬立方,灌溉面積達2500畝。全鄉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2萬畝,有效灌溉程式達66.7%,改造中低產田0.2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62平方公里,近年來,全鄉農業水利化程化不斷提高,農業基礎設施有所改善,為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民增收入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4、生物資源:全鄉林業用地面積30.9萬畝,森林覆蓋率56%。有退耕還林面積29538.2畝。其中:退耕造林面積17683.6畝、荒山造林面積11854.6畝,歷年退耕地補值補造453.8畝,退耕地樹種改造1222.4畝。有速生豐產林面積5萬餘畝。鄉內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林木種類主要有思茅松、水冬瓜、木荷和各種櫟類、竹類,以思茅松和櫟類為多。野生動物有麂子、獐子、野兔、野雞、
貓頭鷹、
啄木鳥、布穀、斑鳩、蟒蛇等。
5、礦產資源:有豐富的鐵、銅、錳、錫、
高嶺土等礦產。主要分布在打崗、龍潭、乍乃、平掌等村。
歷史沿革
謙糯是古時的交通、戰略要地,
光緒十四年(1888)在此建鎮邊直隸廳, 民國時期曾為縣政府駐地。1948年底和1949年初,中共地下黨以此地為中心,組織發動、領導
瀾滄各族人民開展反蔣反封建的武鬥爭,故有“老根據地”之稱。
清代設圈糯土千總管轄,清末為下改心巡檢司轄地。民國時期先屬第四區,民國29年(1940)廢區設為芒糯鄉,民國37年(1948)改稱謙六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設為謙六區,1969年改區為公社,並冠以躍進公社名稱,1971年改稱謙六公社,1984年恢復為謙六區,1988年改設為謙六彝族鄉,下轄8個行政村,2000年改村公所為村民委員會。同年末,全鄉轄大橋頭、乍乃、新寨、謙糯、芒電、田壩、打崗、龍潭8個村民委員會,96個自然村。
人文民俗
謙六彝族鄉是瀾滄縣唯一的彝族鄉鎮,彝族人民熱情好客,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 四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
火把節,他們用撒火把驅散不好的,點上篝火跳傳統歌舞。火把節是
彝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在火把節里彝族人民開展打鞦韆、斗羊、評酒比賽。謙六彝族鄉還居住著能歌善舞的哈尼族、少小民族布朗族。
經濟發展
農村經濟
2007年完成農村經濟總收入3647.2萬元,其中:第一產業收入300 4.4萬元、第二產業收入256.3萬元、第三產業收入387.5萬元,一、二、三產業比值為82:7:10.6,鄉級財政收入31.4萬元,財政支出1145萬元,財政自給率為2.7%,鄉鎮企業總收入1621萬元。實現糧食總產量1607.3萬公斤,人均有糧318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530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13元。
金融機構年末存款金額1458萬元,共發放貸款379萬元。最富村謙糯村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29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10元,人均口糧298公斤。最貧困的村水源村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41元,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21元,人均口糧337公斤。人均住房面積6平方米,主要生產生活交通工具為拖拉機,大部分地方民眾需要步行。
特色產業
謙六彝族鄉是瀾滄縣唯一的彝族鄉,是以
陶瓷、
釀酒為特色產業。謙六鄉陶瓷響譽全縣,甚至出口國外。主要產品有茶罐、罈子、酒罐、土碗、土鍋等。釀酒是謙六鄉傳統工藝,歷史悠久,味道香醇,是熱情好客的彝族人民待客的上等佳品。
招商引資
鄉人民政府在縣委、政府及鄉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鄉人大的法律監 督、工作監督下,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鄧小平理論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縣委十屆三次全委會議及縣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精神,抓住糯扎渡電站庫區移民搬遷安置及礦產業開發等歷史性機遇,全鄉上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努力克服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提出並穩步實施了“農業經濟穩鄉、特色產業強鄉、水電經濟活鄉、老區精神興鄉”四大戰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招商引 資。
一是引進瀾滄縣永恆種植有限公司大力發展橡膠產業,在沿瀾滄江的臘撒、平掌、打崗三個村大力發展橡膠產業。新增膠園面積9783畝,全鄉膠園面積達到18746畝,其中已開割的橡膠3000畝,年均實現產值130萬元;
二是鄉人民政府抓住縣委、縣人民政府引進思茅市無量
絲綢(集團)有限公司扶持農戶開展蠶桑產業的大好機遇,動員民眾發展蠶桑產業,走公司+基地+桑農的發展路子,藉助公司力量,不斷壯大蠶桑產業,並明確提出,利用3年時間完成1萬畝的桑樹種植任務。蠶桑產業培育初見成效。全鄉
桑園面積達到3460畝,涵蓋12個村民委員會,共養蠶544.5張,鮮繭產量21810公斤,實現總產值41.3萬元。其中,單張最高產值達到1324元,居全縣單張最高產值的第二位,蠶桑產業逐步成為民眾增收的亮點。
三是引進金泉礦業有限公司開採打崗村打滾鐵礦,現已完成了新城至礦區25公里砂石路面改造及礦區範圍規劃,採選廠建設正順利進行。平掌村銅礦開採也取得較好成績,建成了採選廠2個。
社會事業
文化教育
全鄉共有中學2所,國小36所,其中鄉中心完小6所,初級國小10所,教學點2 0個,120個教學班,有教職員工248名,中學66人,國小182人。在校學生共5223人,其中中學生924人,小學生4299人。2005年全鄉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通過省人民政府驗收。“普六”工作得到鞏固和提高。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8.12%,鞏固率達98.06%。鄉中心完小積極創建並申報市級文明單位獲得批准。中學年末鞏固率95.7%,國中三年完學率達84%。
建有衛星地面基站4個,開通
有線電視頻道15個,
廣播電視覆蓋率60%。全鄉有12個村540戶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謙六於1999年開始進行創建,至2006年末,覆蓋率達到了100%,共有四個單位被評為縣級文明單位,有兩個自然村被評為縣級文明村。評出星級文明戶2460戶。
人口衛生
全鄉轄謙糯、龍潭、田壩、芒竜、新寨、大橋頭、乍乃、新城、和平、小佛房、麻粟河、臘撒、平掌、水源、打崗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63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43031人(2017年),鄉內居住著彝、漢、拉祜、佤、哈尼、布朗、傣、回、苗等民族。
有鄉級
衛生院2所,有醫務人員24人,有病床15張,村級衛生室4所,其中有業務用房的4所,村醫16。農村衛生、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執法等工作不斷加強。愛國衛生運動衛生廣泛開展。年內
愛滋病血檢任務1490人,完成1467人,完成率達98.5%,開展愛國衛生運動4次。全鄉出生132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4人,死亡率達30.3‰,嬰兒死亡2人,死亡率達15.2‰,新生兒死亡率達15.2‰。2007年,收取新型合作醫療參保資金248650元,參合率為56.1%。通過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部分民眾就醫條件有所改善,但由於許多村無專用醫務用房,村級衛生醫療條件較差,民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仍普遍存在。年內出生人口300人,出生率為6.63‰,死亡281人,死亡率6.21‰,人口自然增長率0.42‰,計畫生育率97.85%,避孕及時率76%。認真貫徹落實《雲南省農業人口獨生子女家庭獎勵規定》,2006年共辦理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62戶。
社會保障
一年來,城鎮低保全面落實,把3305戶納入了城鎮居民低保對象,共 發放
低保資金46萬元,發放5283人次;五保戶救助588戶,發放資金24萬元;啟動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全鄉共有7385人納入了農村低保救助對象,發放農村低保資金290萬元;貧困人口救災救濟工作得到落實,發放救濟糧食16萬公斤,發放救災物資1292件;事業單位參加了
失業保險,參保率達100%。
基礎設施
人畜飲水:全鄉共有15個村,213個自然寨,263個村民小組。有98個自然寨通自來水,占46%,尚有171個自然村未通水,占65%。解決了0.86萬人和1.2萬頭大牲畜飲水。
交通:全鄉公路通車路程1080公里,其中,縣鄉公路112公里,鄉村公路111公里,各村民委員會均已通公路,有181個自然村通毛路,占85%,均睛通雨阻,尚有32個自然村未通路,占15%。有一個瀾滄江古南北渡口,
水運交通便利,待糯扎渡電站建成後,瀾滄江水運將在全鄉交通運輸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全鄉擁有的
機動車768輛。
電力:全鄉有一座壯機容量500千瓦的馬帕河電站。通過2003年投資五百萬元進行了農網改造,全鄉供電質量明顯提高。已有14村委員會,118個自然村,159個村民小組通電,村委員會、自然村、村民小組通電率分別為93%、55%和60%。尚有1個村委會,104個村民小組未通電,占40%。
郵電、通信:2004年謙六鄉已開通口繼數字傳輸
光纜,2008年有線電話機用戶460戶、無線電話機1650戶、公用24部,村民委員會於2004年實現村村有無線市話,到2008年有移動市話機1千部,有行動電話5.2千餘部。建有移動基站4個,聯通基站2個,移動通信覆蓋率90%,聯通信號覆蓋率為10%。
新農村建設
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的總體要求,穩步 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
一是按照上級要求,每個村配備了一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加強對各村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宣傳及相關業務指導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是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兩年來,完成村內道路硬化17條,共300平方米,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
三是民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農村經濟總收入及農民純收入進一步提高,分別達到4059.3萬元和562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23.9%和12.8%。
四是投資104.5萬元,啟動209戶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
五是完成了水源村新寨二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規劃。
六是完成各村基本情況數據的調查統計上報工作,為全面推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摸清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