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金門·花過雨》為南宋詞人李好古所作的一首詞。上片對“花兒”“燕子”的描寫,表現戰爭所造成的家園破敗的景象,下片引向社會現實,揭示造成家園破敗的原因。此詞托物寄情,通過上下兩片的對比,表現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統治者的失望。詞兼用明快、嚴肅、含蓄、幽默的多種手法,渾然成篇,自成一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謁金門·花過雨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李好古
- 詞牌名:謁金門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欣賞,名家評價,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謁金門1
花過雨,又是一番紅素2。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3。
誰在玉關4勞苦?誰在玉樓5歌舞?若使胡塵6吹得去,東風侯萬戶7。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謁金門: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調名。調見五代南唐馮延巳《陽春集》。此調的異名有:《不怕醉》《出塞》《東風吹酒面》《空相憶》《花自落》《垂楊碧》《長楊碧》《帶湖新月》《春早湖山》《聞喜鵲》《楊花落》《醉花春》等。
(2)紅素:指花色紅、白相間。
(3)覓:尋找。
(4)玉關:玉門關的省稱,借指南宋抗戰前線。
(5)玉樓:豪華的高樓大廈,代指歌舞之地。
(6)胡塵:指蒙人發動的戰爭,異族(金或蒙古)侵略。
(7)侯萬戶:萬戶侯。
白話譯文
一陣雨水的刷洗,紅白交集,又是落花滿地。燕子回來了,卻不聞呢喃的歡叫,因為已找不見過去的窩巢。
誰在玉門關流血流汗?誰在白玉樓歌舞尋歡?如果能把胡塵吹光,天下安康,就給東風封侯也是應當。
創作背景
蒙古滅金和西夏之後,便南下取宋。蒙古軍隊先攻下今之四川,後又攻克大理(雲南),並曾到達鄂州(湖北武昌)。景定元年(1260)憲宗蒙哥死,忽必烈自立為帝。遂沿江東下,全力攻宋。都城臨安(浙江杭州)岌岌可危,而統治者仍沉迷歌舞。為了表達對時局的憂慮和統治者的失望以及時局的關心作者寫下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欣賞
“花過”二句,寫春天景色:幾陣春雨過後,百花盛開,紅的白的,絢麗無比。春雨按節而來,春花依時而開,年年如此,所以說“又是”。乍一讀之,似乎作者陶醉在如畫的春色之中,傾心於群芳的美麗,細細品味,就會感到在這幅美麗的春天的畫面背後,隱藏著詞人的某種感慨。
“又是”暗伏著“不是”——什麼東西改變了呢?“燕子歸來愁不語,舊巢無覓處。”迴廊復館,頓成廢墟;歸來燕子,舊巢難覓。蓬勃的春天,反襯出社會的荒涼、破敗;絢麗的春花,只能惹起人們對往昔和平生活的聯想。
“燕子”二句用擬人手法,把作者的滿腔愁思表現得婉曲而深沉,加上“花過”二句的反襯,給人異常強烈的印象。“愁不語”三字,蘊含著作者的萬語千言,無窮痛苦。
上片描繪戰爭所造成的家園破敗的景象,下片則揭示其社會原因。
“誰在”二句,是質問,是斥責,是揭露。在蒙古軍隊長驅直入之時,將士據關死守,艱苦備嘗,而皇帝及其身邊的人卻仍在玉樓尋歡作樂。兩句橫空而起,對比強烈,揭露有力。
作者很清楚:宋亡已定,勢難逆轉。既然他對統治者已不抱任何希望,在無可奈何之中,唯有作出奇思異想:倘若東風能把胡塵吹走,就封它為萬戶侯!結拍借眼前之物(東風)擬人,表現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統治者的失望,語極沉痛。
這首詞運用反襯、擬人、質問、對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主題突出,思想深刻,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這是一首托物寄情的詞。借寫花兒的變化,隱喻政壇變化的詭譎;寫燕子歸來難尋舊巢,暗示顯貴府第時時易主,宦海沉浮兇險多變。下闋忽出率真兩問,矛頭直指縱情聲色、驕奢淫逸的官僚階層,表達出作者對其不思進取、荒淫誤國行為的憤廄。又謂若是東風能將胡塵吹去,那么東風也可封侯萬戶,深見作者對於抗敵無人、收復故土希望渺茫的失望無奈之情。
名家評價
明·陳霆《渚山堂詞話》:宋理宗朝,有武人李好義者,頗善詞章。嘗見其春暮作《靄金門》云云,玉樓歌舞數句,語意不平,豈非當時擅國者宴樂湖山,而不恤邊功故耶?然則宋之淪亡,非一日之故矣。
近現代·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詞譏諷當朝者不知國恥,極為深刻。”
作者簡介
李好古,字仲敏,高安人,也有記載說是下邦(陝西渭南)人。鄉貢進士,生卒年不詳,南宋寧宗時人。有《碎錦詞》一卷,今存詞14首。或謂此首《謁金門》為同名作者所作,從《碎錦詞》存作的風格來看,似不成立。“自署鄉貢免解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