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鄧鹽井

諾鄧以往叫“諾鄧井”,“井”即鹽井。雲龍自古以來以出產優質井鹽聞名。在諸多鹽井中,“諾鄧井”最出名。

簡介,歷史,

簡介

諾鄧以往叫“諾鄧井”,“井”即鹽井。雲龍自古以來以出產優質井鹽聞名。在諸多鹽井中,“諾鄧井”最出名。

歷史

早在公元前109年漢朝就遠播中原地區。故漢武帝最早在雲南授金印、設郡縣時就專門設了個“比蘇郡”。即今雲龍諾鄧及其周邊地區。“比”是白族語“鹽”的一音之轉。“蘇”在漢藏族系藏緬語支各民族中有“人”的意思,意即“鹽人”或“生產鹽的人”。可見在漢代這些“生產鹽的人”就已聞名中原了。在廣大西南地區多數是尚未命名的蠻荒之地時,“諾鄧”———“比蘇”就有了自己的名字。其古老,對一個小山村是極為罕見的。“諾鄧井”在宋大理國時期直屬段氏政權控制。1383年明政府置雲南四提舉司之一“五井鹽課提舉司”於此,明、清以來是連通騰衝、緬甸和西藏、大理、保山等地的“鹽馬古道”軸心地。
鹽一度使這個小山村商賈雲集,百業昌盛。一條依山而建的街道有三四十家店鋪,每月都要“趕街”四次。小山村輝煌了好幾個世紀,留下了寺廟、會館、祠堂、府第、民居……保存至今的尚有元代建築一處,明清兩代建築約百處,民國年間建築約五六十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