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摘要,簡介,
摘要
【名稱】諾爾德畫《先知》
【年代】1912年
【作者】諾爾德
【規格】作於1912年
【屬地】現藏德國杜塞道夫市藝術博物館
簡介
表現主義傾向是北歐國家處在動亂和不安的社會情況下的美學反映。作為一種繪畫流派,它最初被柏林《狂》雜誌出版者海瓦爾·華爾頓(Hervarth·Walden)所提出。目的是為了敵視法國的印象派。自1910年開始,先在德國掀起運動,凡屬這一運動的創新統稱為表現主義。 表現主義繪畫與時代的痛苦相聯繫。以北歐和斯拉夫精神的悲劇方式的構成為特色,它早期摻雜著象徵派和現代風格因素,其奠基人首推荷蘭的凡·高、法國的土魯斯·勞特累克、比利時的恩索爾、挪威的蒙克和瑞士的霍特勒(Hodler)。因此它具有全歐洲性,上述這些畫家通過他們各自的悲劇性生活和瘋魔般的藝術表現,使畫面的色彩強烈,情緒帶有刺激性,形成在藝術的筆法上也粗獷、狂放。西班牙畫家畢卡索在其黑人時期和藍色時期,也有表現主義的藝術創作。故表現主義在西歐世紀末繪畫中,屬於一個時代,而它的中心在德國。
表現主義脫胎於德國的"橋"社畫團。它承受黑人雕刻中的表現因素,經過凡·高藝術的催發,在德國匯成一股潮流直至第一次大戰前。埃米爾·諾爾德即是表現主義中第三個先驅者。
諾爾德(1867. 8~ 1956. 4)原名埃米爾·漢森,喜愛油畫、版畫和水彩畫,青年時期還搞過木刻。原在柏林充當家具和裝飾設計師。其早期畫風具有原始德國的幻想特色。《青春》雜誌很賞識他的畫,用了他幾幅做明信片。1899至1900年在巴黎學習,決意獨闢蹊徑。他感到孤獨,需要一個群體,於1906年參加了"橋"社,但很快發現"橋"社的綱領不符合他的秉性,一年後又離開了那裡,並開始致力於個人的形式探索。這一幅版畫《先知》系作於他離開"橋"社後的1912年(不久該團體便告解散)。
《先知》反映了他突然皈依宗教的意識。 1914年後,諾爾德在德國波羅的海岸邊過起與世隔絕的生活來。諾爾德曾經傾向於納粹,後來也與德國許多畫家一樣,遭到納粹的公開責罵,斥之為"墮落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