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在尼日河和貝努埃河匯合處的廣大地區開採錫礦時,人們從8米深的岩層出土一些屬於同一傳統的赤陶雕像殘片、動物雕塑、石制工具、金屬工具及其他容器。按照其最初發現地,把這種雕塑叫作諾克雕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諾克雕塑
- 發現時間:1944年
歷史沿革,表現形式,學者評論,
歷史沿革
約公元前700~公元400年非洲尼日利
亞扎里亞地區的雕塑。1931年,在扎里亞地區諾克村發現一些赤陶頭像。這些 頭像比真人頭略小,它們與周圍已經為人所知的藝術沒有任何聯繫。1944年,英國考古學家B.法格在離諾克不遠的傑馬發現了一件精緻優美的赤陶頭像。
後來,這種雕塑在其他地區也有所發現,在一些露天礦坑裡幾乎都發現過赤陶雕塑品及其他物件。從這些作品上,可以看出其形態和風格日臻完善的發展。當時可能已經有了專門工匠從事雕塑創作。這種雕塑是這一地區最早使用鐵器的黑人部族文化,後來發展起來的社會組織、宗教和藝術可能受到它的影響。
由於開礦,遺物遭到了嚴重破壞,只保存下來很少一部分不易損壞的頭像和小雕像殘片。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以及鐵器在西非出現的時代和某些地質變化過程的特點,確定諾克雕塑的年代為公元前700~公元400年間。它是一種石器和早期鐵器時代之間的藝術,在公元前300~公元200年間發展到了頂峰。除埃及雕塑傳統外,諾克赤陶雕塑是現知最早的非洲雕塑傳統。諾克赤陶雕塑具有鮮明的獨特風格,製作者為了使作品具有充分的表現力而運用各種藝術手法。諾克雕塑幾乎沒有像伊費雕塑那種合乎規範的因素和墨守成規的痕跡。一件著名的諾克頭像具有蓬鬆的髮型、突起的顴骨和緊張的面部表情。另一件傑馬頭像也同樣富於表情,前額飽滿,眼睛圓大,嘴角線條生動。在卡加拉附近發現的一件有鬍鬚的頭像也屬於這種風格。
一些不大的赤陶頭像在製作和技術上屬於“長耳朵”風格。這種雕塑形象具有柔和平穩的轉折面。雖說線條不奔放,但並未影響形象的表現力。相反,變形加深了怪誕的印象。突起的前額占據半個臉部,鼻子短小扁平,口小似鳥嘴,下頦輪廓模糊。比例從上往下縮小是非洲雕刻的特點之一,也是諾克雕塑的特徵。這種特徵不僅在塑造頭像上,而且在塑造像阿布賈跪式小雕像上也可以看到。雕像從上往下縮小,頭部為全身的3/4。這種把頭誇張得過大的傾向,早在2000年前的非洲藝術中就出現了,這一事實可以證明非洲雕刻獨具風格,沒有受到外來影響。
表現形式
和非洲民族傳統雕刻的相似之處
諾克雕塑和非洲民族傳統雕刻的相似,對形象多種多樣的處理上。形象
有的寫實,有的則趨於程式化或抽象化。人物頭像呈球形、圓柱形或圓錐形,還有一種完全異常的螺旋形。 各個部分的處理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如經常只用小深坑表示耳朵,有時採用伸長的離奇形狀,並且尺寸很大。只有一個固定下來的外形特徵──眼睛的表現方法,使幾乎所有的諾克頭像一致起來。赤陶頭像的眼睛具有深深鑽出孔眼的瞳孔,比較直的上眼瞼及下眼瞼一起形成等腰三角形,眉毛好像是加在眼睛上的編成的線繩。西部非洲的約魯巴人的傳統雕刻與這種藝術有許多相似之處。
非洲現代藝術觀念鼻祖
如果把屬於諾克藝術的傑馬赤陶雕塑和貝寧青銅雕刻作一比較,那么就能得出令人驚奇的結果。不僅這兩種雕像的尺寸和比例相同,而且各個部分的造型特點和處理手法也雷同。甚至腰部裝飾品和項鍊在這些雕像中幾乎絲毫不差地重複出現。這種現象證明了一些藝術程式化形式的穩定性,也證明了作為非洲現代藝術觀念基礎的主要因素形成於太古時期,並在許多世紀中代代相傳。
學者評論
一些外國學者認為,現居住在奈及利亞中部地區的部族的祖先是這種雕塑的創造者。住在奈及利亞中部丘陵地帶的部族的藝術與諾克藝術有些相似,他們像擁有諾克藝術的部族那樣,既是農人,又是獵人。許多住在有過這種藝術的區域裡的部族,仍然像諾克藝術時期一樣崇拜部族祖先。當地部族認為,祖先像是生命力的主要源泉,並通過它們把這種力量傳給活人。諾克赤陶雕像執行了這種職能,部族祖先木雕像也執行了這種職能。或許它們是諾克雕像的後續。 另外,雕塑線條的表現力、成熟的風格和精湛的技巧,證明了這種雕塑有悠久的傳統,並表示它可能同撒哈拉岩畫有聯繫,因此不能把諾克雕塑看作是原始藝術。這種雕塑不僅具有與原始自然主義截然不同的風格、藝術技巧和高度的程式化水平,而且在它的塑面特徵、塑壁厚度和焙燒質量上具有高超的技術。由此可以推想,在這種藝術之前必定有一個悠久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