諼

諼,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xuān。屬左右結構漢字。形聲字;從言,爰聲。該字的基本字義是欺詐,欺騙,如:“虛造詐諼之策”。又作忘記之意,如:“永矢弗諼”(“矢”,發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諼
  • 拼音:xuān
  • 注音:ㄒㄩㄢˉ
  • 部首:訁
  • 部外筆畫:9
  • 總筆畫:11
  • 五筆:YEFC
  • 倉頡:IVBME
  • 鄭碼:SPGX
基本信息,古代音韻,方言集匯,基本字義,詳細解釋,古文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

基本信息

古代音韻

[上古音]:元部曉母,xuan
[平水韻]:上平十三元·上聲十三阮

方言集匯

◎粵語:hyun1

基本字義

1.欺詐,欺騙:“虛造詐~之策”。
2.忘記:“永矢弗~”(“矢”,發誓)。

詳細解釋

<動>
形聲。從言,爰(yuán)聲。本義:欺詐,欺騙
同本義 [cheat]
諼,詐也。——《說文》
諼,欺也。——《廣雅》
則上詐緩而棄其信。——《漢書·藝文志》
虛造詐諼之策。——《漢書·息夫躬傳》
又如:諼言(華而不實的言辭)
忘記,忘卻,遺忘 [forget]
袁氏(袁可立)世德其忍諼乎!——明 陳繼儒《袁伯應詩集序》
有匪君子,終不可諼兮。——《詩·衛風·淇奧
諼草(即萱草,忘憂草)
焉得諼草,言樹之背。——《詩·衛風·伯兮》

古文解釋

漢語大字典
[①][xuān]
[《廣韻》況袁切,平元,曉。]
[《廣韻》況晚切,上阮,曉。]
“諼1”的繁體字。
(1)欺詐。
(2)通“萱”。忘記。
(3)引申為停止。
(4)通“喧”。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況袁切《集韻》《韻會》許元切,𠀤音暄。《說文》詐也。《廣韻》欺也。《公羊傳·文三年》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為諼也。《前漢·息夫躬傳》虛造詐諼之策。
《爾雅·釋訓》忘也。《詩·衞風》終不可諼兮。《大學》引《詩》作喧。
草名。《詩·衞風》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傳》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釋文》諼,本又作萱。《說文》作藼。或作蕿。亦作喧。《謝惠連·西陵遇風詩》無萱將如何。《注》喧草,忘憂也。萱、喧通。
《廣韻》況晚切《集韻》《韻會》火遠切《正韻》況遠切,𠀤暄上聲。義同。

說文解字

【卷三】【言部】諼
詐也。從言爰聲。況袁切

說文解字注

(諼)詐也。公羊傳。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為諼也。何曰。諼、詐也。息夫躳傳。虛造詐諼之策。按師古注云。諼、詐辭也。辭當是䛐。此葢小顏所據說文作詐䛐也。淺人刪䛐耳。衞風。終不可諼兮、傳曰。諼、忘也。此諼葢藼之假借。藼本令人忘憂之艸。引伸之凡忘皆曰藼。伯兮詩作諼艸。淇奧詩作不可諼。皆假借也。許偁安得藼艸。葢三家詩也。從言。爰聲。況袁切。十四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