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躬耕地學術研討會

諸葛亮躬耕地學術研討會一共舉行了四次。分別在武漢、北京、上海、成都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葛亮躬耕地學術研討會
  • 發生地點:武漢、北京、上海、成都
  • 舉辦方:襄樊 
事件經過,1990年成都研討會詳情,上海研討會詳情,1996年北京研討會詳情,

事件經過

為了尋求學術界的支持,襄樊方面分別在武漢、北京、上海、成都邀請了全國的一些著名史學家、歷史地理學家舉行了四次關於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
第一次研討會於1989年12月6日由湖北省社科院、省歷史學會聯合發起,在東湖賓館舉行。第二次研討會於1989年12月13日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和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魏晉南北朝研究室聯合發起,在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舉行。第三次研討會於1990年3月15日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和復旦大學文博系聯合發起,在上海人民出版社舉行。第四次研討會於1990年4月14日由成都四川大學三國史研究中心發起,在成都舉行。

1990年成都研討會詳情

四川“三國史研究中心”於1990年4月14日在四川大學成立。“研究中心”主任由史學界著名學者繆鋮教授擔任。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譚良嘯、川大方北辰任副主任,呂一飛任秘書長。省市有關部門及《成都大學學報》代表應邀出席了會議。同時舉行了“諸葛亮躬耕地”的專題學術討論,探討的主要問題,簡述於下:
一、諸葛亮“躬耕之地”不應在南陽郡治宛,《三國志》載諸葛亮《出師表》中自謂:“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按照東漢末年的語言習慣,這個“南陽”應指的是南陽郡,不僅是指南陽郡治宛。持“南陽說”的同志若按當時可以用郡名呼郡治的話,將把“躬耕於南陽”說成是“躬耕於宛”,這勢必造成邏輯上的錯誤。
二、 諸葛亮故宅遺址在襄陽而不在南陽,兩晉南北朝時期成書的史籍中,根本沒有見到過南陽宛城有諸葛亮故宅和遺址的記載。但是王隱的《蜀記》、習鑿齒的《漢晉春秋》、陳壽的《三國志》以及裴注等眾多該時期的史籍中,確對襄陽隆中諸葛亮故宅遺蹟的記述甚詳,這些史料是諸葛亮躬耕於襄陽的力證。
三、“ 三顧茅廬” 只能在襄陽隆中。東漢末年,各方軍閥混戰,宛(即今南陽)曾先後在袁術、劉表、張繡、曹操之間幾度易手。 劉表所據荊州為東漢末年難得的靜域,且他又提 倡儒學、海內人士紛紛避難襄陽。諸葛亮結交眾多家住襄陽或在襄陽活動的名士,如龐德公、黃承彥、徐庶、孟公威、司馬徽等。他與這些人友誼深厚,經常會面。宛縣、襄陽相距一百二十公里,路途如此之遙遠,再加上當時落後的交通條件,若諸葛亮居住宛且而非襄陽,那么上述的社全關係便很難成立。
通過以上幾方面的綜合分析,學者們一致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只能在襄陽隆中,不可能在南陽宛縣。但同時也指出,需要把史學研究與保護文化遺址、發展旅遊事業加以妥善的區別對待。兩地的三國歷史遺蹟都是中華大地上馳名遐邇的歷史勝跡與遊覽勝地。

上海研討會詳情

1990年3月15日,華東師大史學所與復旦大學文博系聯合舉行“諸葛亮躬耕地”學術座談會。會議由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大史學所簡修煒教授主持,譚其驤吳澤方詩銘等上海史學界的專家、學者十餘人應邀參加,會議認為請葛亮當年躬耕於南陽郡鄧縣的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主要理由是:
一、《漢晉春秋》寫得很清楚:“(諸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習鑿齒是東晉人,離漢末不遠,又是襄陽人,他寫的《漢晉春秋》是很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應該比元、明以後的府志、縣誌更為可靠。
二、譚其驤先生指出:李吉甫的《元和郡縣圖志》說到萬山“在(襄陽)縣西十一里,與南陽郡鄧縣交界處”,這與“襄陽無西”的民諺是相吻合的,在兩漢及兩漢以後的一段時期內,隆中都屬南陽郡鄧縣。把諸葛亮的躬耕地拉到河南的南陽(宛縣),是從元朝開始的。
三、諸葛亮出山前廣泛交往的人際關係,如石廣元、孟公威、徐庶、黃承彥等,或家居襄陽,或為活動於襄陽的名土,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條件下,諸葛亮既與他們時常聚會,絕不可能躬耕於遠離襄陽二百四十里的宛縣。
四、《中國歷史地圖集》(東漢部分)的荊州刺史部中今隆中一帶被明顯地劃在南郡轄區之內,譚其驤先生聲明此處不精確,不清楚,再版會改正。
經過熱烈討論,與會學者一致認為: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已經非常清楚,希望今後不要再爭論下去了。歷史上諸葛亮的躬耕地只有一處,不能採取“何必辨襄陽南陽”的調和做法;但襄陽隆中和南陽臥龍崗兩地武侯遺蹟都是極有價值的旅遊資源,應該而且完全可以並行不悖,都應當予以妥善保護和積極開發。
中午在越友酒家吃飯,飯後譚其驤為襄樊題詞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郡鄧縣之隆中,在襄陽城西二十里。北周省鄧縣,此後隆中遂屬襄陽。

1996年北京研討會詳情

1996年5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秦漢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室、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共同舉辦的“諸葛亮躬耕地學術座談會”在北京舉行,北京師範大學何茲全、北京大學祝總斌、中國社科院歷史所朱大渭張澤鹹等專家學者參加了座談。與會的專家學者一致認為:根據現存的各種史料判斷,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前隱居躬耕之地在東漢末年的南陽郡鄧縣隆中,即現在的湖北省襄陽市隆中。諸葛亮的躬耕地隆中,漢末隸屬南陽,諸葛亮自稱“躬耕於南陽”,是完全合乎事實的。 那么,到隆中改隸襄陽之後,對諸葛亮《出師表》中“躬耕於南陽”一語的解釋,就應該說:這裡的“南陽”,指鄧縣省並、隆中改屬襄陽之前的南陽。 至於今天的南陽市,已不包括隆中在內。
會議的主持者最後強調:這次會議只是一次學術討論,學者們希望通過這一類會議,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傳達給社會上的廣大民眾,使人們正確理解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一說的含義。 諸葛亮躬耕地的問題,在史學界已經討論清楚了。 然而由於這一問題的爭鳴,事實上往往超出學術討論的界限;學術討論的結果,又不免對南陽、襄陽兩地的民眾心理,乃至經濟利益,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所以,會議的主辦單位及與會的所有專家學者,又希望國家有關部門在風景名勝區設定等問題上,採取慎重的態度,促進兩地旅遊事業共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