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起義

1929年4月22日,在中共浙江諸暨縣委領導下,該縣舉行了一次農民武裝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諸暨起義
  • 時間:1929年4月22日
  • 領導者:中共浙江諸暨縣
  • 屬性:農民武裝起義
  • 地區:諸暨
起義背景,事件經過,

起義背景

1928年7月和1929年8月,諸暨縣連續發生兩次大水災,莊稼顆粒無收,土豪劣紳殘酷壓榨,人民生活極度艱難,階級矛盾日益加劇。

事件經過

1930年4月5日,中共中央巡視員卓蘭芳,化名李品三,到諸暨縣組織農民起義。當時,中國共產黨在諸暨的工作基礎較好,縣委下轄7個區委、70餘個黨支部,有黨員約800名。卓蘭芳在西斗門村國小內,召集中共諸暨臨時縣委、北區區委和各村黨支部書記會議,決定在全縣發動破倉分糧鬥爭。
4月16日卓蘭芳召集中共諸暨臨時縣委會議,提出了起義計畫。同時決定撤銷臨時縣委,重建了以何達人為書記,金樹望、張文謙為委員的中共諸暨縣委。新縣委通過了舉行武裝起義的決議,確定了各區的負責人。
大規模的諸暨農民武裝起義,最早是從西鄉開始的。22日,西鄉起義隊伍分兩路行動:一路,由中共小西區委委員金昌福、陳葵南發動金村、范家塢等村百餘農民,進攻三都鎮國民黨警察分駐所,擊斃警察1人,其餘潰逃。另一路,由諸暨縣委金樹東等去浦江縣沈家等村組織農軍,攻下諸暨獅象弄警察分駐所,繳步槍3支。
24日,中共諸暨縣委委員金樹望等組織上南區麗塢底、茶院寺等村農民約200人,進攻牌頭鎮。農軍衝進國民黨警察分駐所,繳步槍10餘支。當日,中共下南區委書記何競華等組織何村埠等村農民300多人,衝進五家井國民黨警察分駐所,繳步槍2支,打開3家米店,分米給貧民。
25日上午,北區、東區農民同時起義。中共下北區委領導大宣村黨支部,發動農民破了地主的糧倉,燒了田契。中午,組織大宣、西斗門、何家山頭等村數百農民去阮家埠、白浦、黃村等地破倉分糧,從地主家繳來10多支步槍。下午,中共下北、上北區委在阮家埠育嬰堂,宣布成立“諸暨縣北區蘇維埃政府”,選舉詹克俊為主席,駱子釗為組織部長,魏沛然為宣傳部長,魏非然為財政部長,詹立波為武裝部長兼農軍總指揮。諸暨農民破天荒第一次有了自己的革命政權,個個雀躍歡呼。同日拂曉,中共諸暨縣委書記何達人等組織東區農民,分3路進攻楓橋鎮,攻下了國民黨楓橋警察分駐所、緝私營和區署,打死警察2人,繳槍10餘支,子彈2箱,燒了商會帳冊,打開幾家米店、南貨店和布店,分米、布、食品和銅錢給貧民。次日,東、北兩區農軍千餘人在包村會合,成立東北區農軍,由何達人陳伯清任正副指揮。
農軍燒掉豪紳地主的田契與借票等,還燒了虞村豪紳王育凡的繭行。這時,由楓橋大地主、商會會長陳仲默等請來的國民黨省防軍已占領楓橋,“民團”與警察也重新拿起武器。東北區農軍決定發動第2次進攻,把楓橋奪回。由於國民黨縣政府派基幹隊同省防軍一起,在諸暨大肆逮捕和鎮壓,許多參加過起義的骨幹和農民,被迫轉移外地。5月底至6月初,領導起義的何達人、金樹望、金樹東和陳伯清等陸續到了上海。他們找到卓蘭芳後,在新閘路池浜橋3號裁縫師傅邊春霆家,召開縣委會,總結了經驗教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