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寺

諸天寺

位於雲南蒙自新安所鎮南屯街西北隅。據寺中現存《常住田碑》載,始建於明嘉靖初年,寺內現存銅鐘的年款是嘉靖四十二年( 1563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諸天寺
  • 地理位置:雲南蒙自新安所鎮南屯街西北隅
  • 景點級別:無
  • 門票價格:無
諸天寺,歷史,布局,附錄,

諸天寺

諸天寺始建於唐朝,是九華山最古老的寺廟之一。它坐落在獅子峰南側一平坦之地,海拔1100餘米。諸天寺背靠獅子峰頂,右邊緊依翠峰,左邊天華峰將其環峙。
諸天寺

歷史

其後,清嘉慶八年( 1803 ),道光二十二年( 1842 )重修。原有山門、觀音殿、大雄寶殿、左右聖母、伽藍殿、後殿(斗神殿)、兩廂等建築。占地面積 2000 平方米。現存建築有山門、中殿、後殿及兩廂。山門屋面為單檐歇山頂,五架梁木構架,施角科及平身科斗拱,坐斗小巧,昂枋透雕精細,座山門玲瓏剔透。
門頭橫額上書“諸天古剎”四個楷書大字。中殿為單檐歇山頂,九架梁,抬梁與穿斗式木構架,通廊式建築。三開間、三進間,通高 6 米,面闊 16 米,進深 12 米,斗拱質樸,少裝飾,用材粗大,施平身科斗拱。兩廂位於中、後殿之間,為單檐硬山頂,七架梁,前廊式建築。之間有一石井,四棵古柏蒼翠依然。後殿為單檐歇山頂,九架梁,抬梁與穿斗式木構架,前廊式建築。三開間、三進間,通高約 8 米,面闊 15 米,進深 9 米,台基高 1.2 米。坐斗小巧,不起承重作用,昂枋均為精美的透雕,層層疊疊,圖案為鹿、如意、卷草等,匠心獨到。角科昂、翹雕刻龍鳳,龍在上、鳳在下,栩栩如生,直衝雲霄。後殿兩邊山牆正面上下均為須彌座,台基為垂帶踏道,前廊柱礎為燈籠形。
諸天寺建築雄偉高大而風格各異,山門與後殿做工精緻,為清代建築。中殿風格古樸用材粗大,斗拱起承重作用,為宋式做法。寺記憶體一銅鐘,為國家三級文物。據《續蒙自縣誌·藝文志》載:“新安所城南諸天寺內有一巨鐘,嘉靖四十二年,臨安衛指揮官李逢亨,百戶曾倫土官祿祈等鑄”。
1983 年,蒙自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布局

諸天寺分前後兩大殿。左右旁開 兩間寮房,為生活居住處,合成四合院狀。兩大殿前低後高,中有石階相連。寺院周圍土地平曠,可種地、養花。大殿在文革期間被毀,現存前殿和寮房三間,高僧一人。每天自己種菜、砍柴、生火做飯。念佛參禪,晨鐘墓鼓。時有香客居士慕名而來,旅居其間,祛病消災,異常靈驗。
諸天寺
諸天寺地處林海深處,環境幽靜,靜如處子,沒有電,沒有路,隱秘在茂密的叢林山峰之間交通不便,遠離現代商業氣息,香火寂寥。終日與山林野徑為伍,出入與煙霞為伴。幽靜、冷清、完全是自然的生存狀態,是一處絕佳的修身養性之地。
諸天寺背靠獅子頂峰,視野千里,它又是登高遠望的絕佳之處。四周的天華峰、天蟾峰、翠峰、天柱峰等幾大高峰。群峰拱衛,比肩而立,巉岩峭拔,壁立千仞,雄險俊秀。
每至山雨初停,斜陽夕照。諸天寺方圓百十里境內,其山巒起伏,雲捲雲舒,吐納萬象之狀,盡收眼底。更可見佛光、山峰疊影、藍雲、海市蜃樓等奇幻異景。諸天寺四周有飛龍洞、百象洞、文殊院、石洞等禪林寺廟。還有“獅峰夕照”、“天蟾望月”、“豬八戒背媳婦”等著名景點組成。
相傳,唐朝詩人劉禹錫於會昌年間,長安革新失敗後,又值身患頑疾。尋仙訪道來到獅子峰下的諸天寺,吃了高僧所賜的蘿蔔,病即痊癒。後又被獅子峰美景所吸引,遂不願離去,故至今留下“劉禹錫不歸處”,“劉禹錫後悔處”等。

附錄

唐朝劉禹錫
《九華山歌·並序》。序雲“九華山,在池州青陽縣西南。九峰競秀,神采奇異。昔余仰太華,以為此外無奇;愛女兒荊山,以為此外無秀。及今見九華,始悔前言之容易也。惜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故歌以大之。”
奇峰一見驚魂魄,意想洪爐始開闢。疑是九龍夭矯欲攀天,忽逢霹靂一聲化為石。不然何至今,悠悠億萬年,氣勢不死如騰仙。雲含幽兮月添冷,日凝暉兮江漾影。結根不得要路津。迥秀長在無人境。軒皇封禪登雲亭,大禹會稽臨東溟。乘木累不來廣樂絕,獨與猿鳥愁青熒。君不見敬亭之山廣索寞,兀如斷岸無稜角。宣城謝守一首詩,遂使聲名齊五嶽。九華山,九華山,自是造化一尤物,焉能籍甚乎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