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經典,出土文物,
佛教經典
諸佛要集經(二卷),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游柰叢樹間,與五千比丘,二萬菩薩俱。因諸四部弟子,不能專心聽法。乃囑阿難宣傳法教,於石室中。布芻草坐,晏坐三月。變身往詣東方普光世界天王佛所辨頌估,與諸如來說要集法。文殊勸諸菩薩同往,諸菩薩皆不往,文殊獨往。天王如來移置鐵圍山頂,文殊即于山頂修四意止。四萬二千天子來覲聽法,各證無生法忍。直俟諸佛說要集竟,各還本土。天王如來放右掌光,入文殊頂。文殊與諸天子同到佛所,見離意女在佛前坐,入於普月離垢光明三昧。因問何故移我而不移女?並問此女本末?佛言,待女出定,汝自問之。文殊盡其神力,不能令女出定。因問誰能令出定者。佛言,唯有如來,及棄諸陰蓋菩薩,能令出定。說此語已,世界六種震動,文殊求佛,請此菩薩從下方來,敕令出女子定。菩薩謙讓於佛,佛乃令女出定,與文殊酬唱法要。佛遂發明文殊本從此女發心,此女又從棄諸陰蓋菩薩發心。假使滿世界文殊,不及此女所得三昧。假使滿世界此女整院頁,不及棄諸陰蓋所得三昧。假使滿世界棄諸陰蓋,不及如來舉足下足事。然而天王如來,亦此菩薩之所開化。十方無量諸佛,從其開化。已滅度者不可計,現成佛者不可計。說此法時,普光世界,獲益無量。此土遙聞,亦獲大益。釋迦佛敕章嘗彌勒受持流通。
出土文物
(歷經三年連綴而成的佛經殘片)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5年10月14日在大連召開,來自北京、大連和佛經殘片出土地新疆等地以及日本、德國共40餘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會上透露,歷時三年時間,旅順博物館與日本龍谷大學合作開展的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殘片整理和研究工作已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迄今世界上最早紀年漢文佛經元康六年《諸佛要集經》寫本殘片驚現其中。 “元康”為晉惠帝年號,“元康六年”即為公元296年。在這一年書寫的《諸佛要集經》寫本,距今已有1709年的歷史,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漢文佛經。旅順博物館館長劉廣堂介紹說,“《諸佛要集經》是全世界文化的瑰寶,曾被稱為‘佛經至寶’。但在數年前,這部佛經的下落還是縈繞在考古學者們心中的一個不解之謎。”近一個世紀以來,海內外學者對這一佛經殘卷的認識,僅限於《西域考古圖譜》上刊載的黑白照片和簡要文字介紹,這件佛經殘卷實物的下落一直是個謎。20世紀初,日本京都西本願寺第22代住持大谷光瑞派遣的“中亞探險隊”,三次赴新疆等地,以各種手段獲取了大量珍貴文物。西晉元康六年的《諸佛要集經》殘卷就在其中。經西方歷史學家考證,這些文物應該分散保存在中國旅順博物館、韓國中央國立博物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龍谷大學等處。上世紀80年代,旅順博物館專家整理館藏文物時發現元重嫌翻,這部傳說中的“佛經至寶”碎片就保存在該館。《諸佛要集經》殘片共有14片,紙本,殘片外觀呈黃褐色,有墨線界欄,經文書體自然,墨色濃郁,帶有明顯的隸書韻味,經綴合後連為11片。通過與《大藏經》收錄的《諸佛要集經》原文內容對照,加之對佛經用紙和書寫風格等方面的綜合研究,現已確認這些佛經殘片與《西域考古圖譜》所收錄的元康六年《諸佛要集經》為同一寫本。而除了最為珍貴的《諸佛要集經》外,本次殘片中還發現了署有“承陽三年”款(初步考證為公元427年)的《菩薩懺悔文》等一批有重要學術價值的佛經寫本。 據介紹,這些由旅順博物館收藏的佛經殘片基本上都是在新疆吐魯番地區出土的,而佛經出土時就已成為一堆沾著泥土的紙屑,佛經的整理破譯工作相當困難。在整理過程中,專業人員要將佛經殘片上的文字逐一輸入計算機進行檢索,與酷應拜道此同時,還要對佛經殘片上的文字進行仔細研究比較,遇有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或請教專家。在經過綜合整理研究的基礎上,可以初步確認,在整理出的23832片漢文佛經殘片中,有13000片佛經殘片內容分別出自502部佛教經典。通過此次合作整理和研究,不僅掌握了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殘片的基本內容,而且在佛經殘烏罪捆片數量上,旅順博物館已是世界上收藏同類藏品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元康六年《諸佛要集經》寫本的發現,使人們對這件世界最早紀年漢文佛經卷的實物有了真實的了解,也為研究古代絲綢之路佛教傳播的年代提供了重要依據。除疊船牛此以外,在漢字經文書寫風格演變和造紙術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 據了解,此次會議在旅順博物館與龍谷大學合作開展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整理研究基礎上,通過中外學者深入研討,進一步探究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和重要歷史學術價值,推動這一學術領域研究不斷深入,為今後整理研究提供借鑑和方法。劉廣堂表示,旅順博物館將不斷加強國際間學術交流與合作,把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殘片整理研究作為一項長期的研究任務,以期待有更多的學術成果和新的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