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3年6月9日,撤銷諫壁區改為諫壁鎮。7月,實行政社分設,諫壁公社改稱諫壁鄉人民政府。8月17日,市屬的諫壁鎮劃歸郊區領導。1984年10月,經
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原城區更名為
京口區,郊區更名為
潤州區。1984年12月,
諫壁鄉機關由諫壁鎮遷移諫黃公路
燕舞橋南新址辦公。諫壁鎮機關在越河街辦公。1997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
丹徒縣諫壁鄉,將其原轄區域劃歸京口區諫壁鎮管轄。調整後的鎮機關在燕舞橋北政府路新址辦公至今。2011年7月撤鎮改街道,區域不變。
經濟發展
著名商業區
諫壁鎮位於鎮江市東郊,向來是周圍鄉村農副產品的集散地,店鋪眾多,商業比較發達。1949年解放前夕,有大小雜貨店29家,飲食店25家,還有木行、糧行、蘆席行、藥店、銀樓、旅社等。1949年解放後,在原有基礎上逐步發展。1959年以後,在此建造
諫壁發電廠,城鎮人口增多。市百貨、五交化等公司在此設有關專業商店。
商品市場不斷擴大,由老街遷往新街,商業中心逐漸發展到越河街和雩山街一帶。1985年,有國營、集體商業網點43個,職工500人(不含
供銷社系統),年銷售總金額1650萬元。
工業發展
糧油加工:中盛集團(香港)有限公司依託諫壁鎮優越的長江岸線,於2001年初投資1140萬美元興建中盛糧油工業(鎮江)有限公司。2003年開始,公司分期投資總額達1億美元興建中盛科技產業基地。該基地以市場為導向,以油脂產業為龍頭,以油料配送、糧油行銷等為基礎,以糧油科技研發為支撐,逐步將其建設成油脂產業鏈配套齊全,上、中、下游產業群體集聚,融糧油研發、產品生產為一體的糧油產業示範基地。
鋼鐵製作:作為鎮江地區
鋼鐵行業的龍頭企業——江蘇鴻泰鋼鐵有限公司,公司現已形成煉鋼80萬噸、軋材100萬噸的年生產能力,成為全市生產同類產品規模最大的企業,並已通過
環境影響評價的測評和取得國家
工業生產許可證。2004實現銷售12.6億元,利稅2400萬元。目前,總投資8億元的“鴻泰”特種鋼項目正加緊推進,將為全鎮工業銷售超45億元挑大樑。
服裝生產:服裝生產加工業在諫壁鎮有著良好基礎,有數家現代專業針織服裝生產加工企業。中日合資鎮江吉聯時裝有限公司、中日合資鎮江渲宇服飾有限公司、中韓合資鎮江峨林服飾有限公司等企業年生產能力達到350萬單件,產品遠銷美國、日本、韓國、德國、中東等16個國家。
電子電器:電子、電器行業一直是諫壁鎮基礎產業,現有許多企業都是由原村辦企業發展起來的。鎮江市正愷電子有限公司、鎮江惠翔照明電器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都已順利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並具有自營進出口權。
農業發展
諫壁鎮定位於城郊型農業格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已發展林(苗)木生產基地300畝,名、特、優果品苗木基地50畝,高標準蔬菜基地500畝,精養魚基地200畝。大力發展綠化造林及四旁綠化,全力打造綠色諫壁。2005年,全鎮農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完成雩山山脈3000畝森林植被恢復工程,栽種
蜀檜1.7萬株,建成馬灣千頭豬場良種繁育基地。建設向日葵、玉米種植示範工程100畝。建成雩北、蔡家糧改菜500畝,培植養殖大戶75個。全年實現農業產值3336萬元,
第三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農業的強勢發展和一批規模工商企業的落戶,諫壁鎮商品流通領域更加順暢,形成國有、集體、個體經營和集市貿易、農民聯合經銷等多種流通形式。2005年,房地產開發竣工面積1.4萬平方米,投資1500萬元的上海
農工商超市已對外營業,投資超3000萬元的白雲賓館已開工建設,全年實現三產營收8.85億元,利稅4500萬元。已初步形成以雩山街、越河街和中盛倉儲物流中心為主體的“二街一中心”。此外,充分發揮沿江的深水岸線優勢,正以投資1.5億美元的金海岸港口產業基地和總投資1億美元的中盛產業基地為中心建設
物流產業圈,重點發展一批集運輸、加工為一體的大型物流企業。
項目建設
2008年以來,京口區諫壁鎮把項目建設作為經濟提效增速的有力抓手,抓好要素配置,加快項目實施,實現一季度全鎮經濟“開門紅”。全鎮一季度完成註冊契約外資1200萬美元,占年計畫的27.3%;到位外資456.9萬美元,占年計畫26.9%;預計實現定報工業銷售12.6億元,同比增長68%。強化招商選資,最佳化產業結構。該鎮進一步濃厚招商氛圍,精心組織好各類招商活動。在招商過程中,突出
產業鏈招商,增強針對性,提高招商成效,更加注重以商引商和增資擴股,加快推進
中儲糧糧食倉儲項目、金河紙業重組項目和促進新型建材項目儘快開工投產,以期集聚發展。
發展後勁
諫壁鎮對鴻泰鋼鐵、
中儲糧、中盛小包裝油、華興造紙等龍頭規模企業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好服務工作,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發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力爭形成諫壁鎮
規模經濟梯次發展格局。積極破解難題,推進大項目建設。2008年以來,諫壁鎮對大項目實行黨政領導掛鈎責任制,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套班子,任務分解,責任到人,全力以赴推進項目建設,並成立專門的項目報批工作組,跟蹤報批流程。同時,充分利用現有
存量土地、軋石企業和“磚瓦窯”整治後
閒置土地以及與
京口工業園區、丹徒區
辛豐鎮實現資源共享,借力發展,化解“用地難”,促進金河紙業、中儲糧、電廠新增項目早建設、早竣工、早達產。增強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江蘇省以企業為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的主體,著力抓好鴻泰不鏽鋼二期的技改工程,新上全國一流的生產線,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升產品檔次,並且提高
中儲糧、中盛小包裝油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的技術層次,打造品牌效應,促進產業向上、下游延伸,加速配套產業集聚,儘快形成糧油加工、倉儲物流產業鏈。
文化
文化
:諫壁作為江蘇古鎮,文化底蘊十分深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諫壁鎮歷屆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文化事業。1982~2005年共投入文化經費近2000萬元,建成諫壁公園、諫壁鎮文化中心,開設十多項文化活動陣地。每年組織全鎮的文化演出、比賽十多次,舞龍燈、
跳馬燈、
盪湖船、
打腰鼓、扭秧歌等優秀傳統節目在參加市、區組織的文化活動中多次獲獎。1996年諫壁鎮跨入江蘇省先進文化鄉鎮行列。
教育:全鎮現有完中一所、國小三所、幼稚園一所。在校學生近5000人。鎮江市第十中學暨京口職教中心集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於一體,是一所現代化的完全中學,已有三十多年辦學歷史。於2003年8月在風光秀麗的月湖村完成易地重建。2005年通過省級示範國中驗收。諫壁中心國小現有教學班33個,下轄雩北、焦灣兩所村小,共有在編教師90人。總投資5000萬元的諫壁中心國小新校區已全面建設。諫壁中心幼稚園於1998年新建了1040平方米的教學樓並於2000年通過一類幼稚園驗收。現諫壁鎮成人教育中心2003年通過省級現代化成教中心校驗收諫壁鎮已有較完善的高、中、國小教育及成人職業教育體系。2005年,被評為“市教育工作先進鄉鎮”。
醫療衛生
:諫壁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原諫壁鎮醫院改建而成,是
江蘇大學附屬醫院分院。““中心”及其下屬的四個
社區衛生服務站,融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等為一體,為居民提供有效、經濟、便捷、連續的基層衛生服務。近年來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005年參保人員6680人,應保參保率達95%以上,鎮、村社區衛生中心相繼成立。
建設
2008年,京口區諫壁鎮將按照工業化致富農民、城市化帶動農村、產業化提升農業的思路,繼續全力推進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諫壁鎮將積極順應城市化進程,加快
城鄉一體化發展,編制城鎮空間布局規劃、村鎮布局規劃及村莊規劃,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治1-2個成片老小區。結合燕舞橋建設,大力整治翻水河兩側環境,建設完善文化一條街。同時,進一步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完成150畝“糧改菜”任務,建成千畝蔬菜基地,建設惠民觀光果園。全年力爭實現農業總產值3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00元。大力開展村莊綠化、道路綠化、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綠化以及成片林建設,完成1700畝綠化造林任務。
諫壁鎮在深入開展“學、做、建”活動示範鄉鎮過程中,積極引導農民科學種田,勤勞致富。該鎮科技、農技部門利用農閒季節開展了全鎮農民水稻種植培訓班,向廣大農民推介水稻新品種,介紹種植新技術。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該鎮農技部門精心組織,大力宣傳,集中提供了高產、優質、抗倒伏的水稻新品種
武粳15良種22000餘斤,良種覆蓋率達80%以上。江蘇省結合勞動技能培訓,開展了食用菌種植培訓班等活動,大大提高了全鎮農民的致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