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近世無公是非》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近世無公是非
- 作者:夏曾佑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種族之義,原於天性,親疏之辨,無俟告教,況至合數種族而組織以成一國,則有種種養生送死、興利除患之政,上下相保,而後得安,是天性之是非外,又有人事之利害存。宜乎國家與個人,聯為一體,凡遇國家與國家之爭,甲國之人,斷無反戈以為乙國之理,乙國之於甲國亦然,則千秋萬古,人類中永無賣國者可也。然而橫覽九州,販國之術,古今常有,微特我國政散民流,失其教養,人民竟不知此事之為恥,貿然行之者,時時有之;即西國立憲之國,亦未必無此事,即日本人愛國之心,號為卓絕,仇俄之念,下至婦人孺子而皆然,而此次日俄之戰,尚有日人親為俄人之間諜者,豈真天下有性惡者哉?全國之利害,有時不敵其切己之利害,利之所在,不顧一切而為之,雖大害在後,尚不足避,區區之是非,更無論也。吾思各國之謀國者,必各欲設法以減少此等人之數,使之必盡而後已,而苦於無其術,吾固不暇問各國之後事如何,但就吾國而觀之,則覺與各國不可同日而語。蓋各國此等人居其少數,而吾國此等人居其多數;各國此等人皆自知其得罪於社會,而又必為社會所不容,吾國此等人則不自知得罪於社會,而或為社會所默許。故在他國,若國家不幸而生此等人,固足為國家之玷,而國家不必因此而受其大害;而在我國,則國家未有不受其大害者。因操此術者既多,而通國之人又不以為大憝,而為之愈以無忌也。吾國與外國交涉亘六七十年,何事不大敗壞,雖曰師不武,臣不力,屢為城下之盟,積威之極,遂至如此。然而外人之於我國,言語不通,嗜欲不同,甚至與我從古未嘗相見,政教風俗無不相反,何從而能知我之隱微,制我之要害,如鬼如蜮,無事不知哉?則必有人焉慫恿其間,可知矣。而此等之人,以貴賤論,則上至將相,下至輿台;以智愚論,則上至通人,下至不肖,莫不有之。六十年來,歷歷有人。本報亦不欲誦言其事,所最怪者,此等之事,以理度之,在為之者必僅計其利,而不敢視此為至是之歸,而吾國則竟有怙終不變,齦齦然與人作切齒爭,若此一事,人幾貽誤而賴已存之者,論世者以為其像非小故矣。蓋學問之道不明,是非利害之所在,無一定之界說,有一新事於此,則各憑其愛憎而議之,旋各隨其性習而聽之,群言之淆亂,從不能集眾而一決其是非;而彼外人之持金相誘者,彼非獨以黃白相炫也,彼亦有其獎勸之說焉,躋莠於苗,夷朱於紫,若或有道焉。昧者聽之,既利其多金,復聽其言之大可恃,於是乎不惟躬為之,而且口道之,不惟微言之,而且廷爭之,觀聽者於此,亦几几乎辨其理之不暇,而於此受賂之案,有不及問者矣。
吾國數十年來,外交之大事無不如此,所以吾國之輿論,二十年前,尚時聞父老之說,斥某人曰“漢奸”,斥某事曰“媚外”;而二十年以來,則絕不聞此說。非此二十年來之無此等人與此等事也,黑白淆而名義亂,遇有外交之事,則皆付之無可如何,而不復討論其因應之得失,此日蹙百里,人情放恣之由來也。洎乎今日,則時勢已極,圖窮而匕首不能不見,吾國人之遇外交,多樂研究其因果之所在,其有得罪於社會者,其罪往往發見;既發見,則未有不詰責之,此實社會今日之進步,然吾恐今日以往,則此等人之面目,又將一變。前此之日,犧牲其國家,以徇一己之利祿,而尚欲靦然自立於無過之地,與一世爭口舌之長;後此之日,犧牲其名譽,而徇一己之利祿,至為舉世所不容,則鋌而走險,以圖反噬,是其害尤有甚於當日矣。他日者,社會愈進,則此輩愈無以容,而其毒亦愈甚,天下未有此輩不除而國能興者也。為國家任事者,其亦警備之哉!【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