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諸神的本性

論諸神的本性

《論諸神的本性》(拉丁語原名De natura deorum,英語譯名On the Nature of the Gods),作於公元前45年,三卷,是古羅馬作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的哲學著作。

目前,這部作品有(1)浙江工商大學石敏敏教授的中譯本(《論神性》,商務印書館2012),(2)崔延強、張鵬舉合作的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3),(3)顧枝鷹譯本。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諸神的本性
  • 外文名:De natura deorum  
  • 作品別名:On the Nature of the Gods
  • 作者西塞羅
  • 創作年代:前45年  
  • 文學體裁:散文體對話
  • 原文語言:古典拉丁語
  • 德語譯名:Vom Wesen der Götter
  • 法語譯名:La nature divine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該書是西塞羅寫於公元前45—前44年的對話體哲學著作。他在該書中堅持“新學園派”的懷疑主義立場,以“神存在與否”這一問題為起點,進一步闡釋了神的形象、家園或居所及生活方式等具體問題,分別考察了伊壁鳩魯派原子論的神學觀和斯多亞派的泛神論,揭露了前者思想的無神論實質和後者思想的命定論歸宿,從根本上研討了處在共和制到帝制劇變中的羅馬所亟待解決的時代課題,即公民的道德行為和幸福生活是否能夠奠定在神學乃至宗教之上。具體說來,他在書中設定了四位主要人物,即威萊烏斯(Velleius,伊壁鳩魯派)、巴爾布斯(Balbus,斯多亞派)、科塔(Cotta,新學園派)和西塞羅(中立者)本人,以他們之間的對話展現了從立論、駁論到“存疑”(epochē)的懷疑論思辨邏輯。因為他們的對話持續了三天,所以全書正好分為三卷。卷是威萊烏斯闡述伊壁鳩魯派的神學觀,既承認神的存在,又稱神對於人事“無所作為”;“新學園派”的科塔對其進行了嚴厲的斥責,指出否認“神意”無異於摧毀道德原則的根基。第二卷是巴爾布斯關於斯多亞派神性思想的論述:神統攝萬物,照料每一個人。第三卷有佚失,但從現存文稿可見,科塔重點駁斥了斯多亞派關於神存在的理性論證,強調了“自由”對於幸福生活的重要價值。總之,該書“論諸神的本性”可以從根本上被理解為“論公民的道德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附錄Ⅰ:《論諸神的本性》殘篇
附錄Ⅱ:《論命運》
附錄Ⅲ:西塞羅的哲學研究
索引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