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隨想

論語隨想

胡聲浩編著的《論語隨想(佳言妙語體悟人生智慧)》講述了:《論語》以其獨特的魅力仍然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孔子的思想,歷久彌堅,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仍然有著直接的幫助。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就讓我們走進《論語》,走近孔子,去感悟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探尋《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論語》作為中國文化經典“四書”之一,具有無限的生命力。它猶如世代相傳的火種,點亮了人類的智慧和情感。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隨想
  • 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
  • 頁數:258頁
  • 開本:16
  • 作者:胡聲浩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4479464
閱讀胡聲浩,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閱讀胡聲浩

編著的《論語隨想(佳言妙語體悟人生智慧)》,讓我們走進《論語》,走近孔子,去感悟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探尋《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圖書目錄

1.學而不厭,誨人不倦/1
2.孝悌是仁的根本/3
3.知己知彼,學會換位思考/9
4.要有懷疑精神/12
5.具備把握全局的能力/15
6.學和思的關係/18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21
8.朝聞道,夕死可矣/24
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29
10.見賢思齊/35
11.和而不同/39
12.滿招損,謙受益/45
13.言忠信,行篤敬/52
14.要守信用,也要懂得變通/55
15.不遷怒於人/59
16.做人要正直/63
17.興趣是最好的導師/66
18.中庸之道/69
19.己所不欲,勿施於人/74
20.嚴於律己,寬以待人/77
21.吾日三省吾身/83
22.多思己過,莫論人非/86
23.德行先於才能/89
24.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93
2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96
26.做事先做人/99
27.君子慎言慎行/104
28.因言致禍,得不償失/109
29.勇於改正錯誤/112
30.德不孤,必有鄰/116
31.擇諒友而交之/119
32.欲速則不達/124
33.小不忍則亂大謀/130
34.禮讓是一種胸懷/135
35.以誠相待/140
36.言而有信/144
37.受人之託,終人之事/148
38.最難得的是信任/152
39.正人先正己/158
40.管理要以尊重為基礎/165
41.觀其行而知其人/170
4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174
43.一念天堂,一念地獄/179
44.學道與學稼/182
45.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185
46.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187
47.貪小利辦不成大事/192
48.學禮知禮/196
49.完美君子的標準/200
50.安貧樂道是一種人生境界/204
51.以德報怨/210
52.距離產生美/214
53.孝就是要不違背禮節/218
54.川頁不等於孝/222
55.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227
56.不讓父母擔憂是為大孝/230
57.尊敬父母/234
58.禮之用,和為貴/238
59.做人做事要公平公正/242
60.給領導提意見要委婉/246
61.孔子的一生/253

文摘

孔子說:“學了又時常溫習和練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令人高興的嗎?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
三句話,一句一個意思,前後句子也沒有什麼連貫性。但也有人認為這樣解釋不符合原義,指出這裡的“學”不是指學習,而是指學說或主張;“時”不能解為時常,而是時代或社會的意思, “習”不是溫習,而是使用,引申為採用。而且,這三句話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後相互連貫的。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學說,要是被社會採用了,那就太高興了;退一步說,要是沒有被社會所採用,可是很多朋友贊同我的學說,紛紛到我這裡來討論問題,我也感到快樂;再退一步說,即使社會不採用,人們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這樣做,不也就是君子嗎?
這一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
在《論語·述而》中,子日:“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不覺得厭煩,教人不知道疲倦,這對我能有什麼因難呢?”
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也是一個需要靜下心來默默堅持的過程,所以要想學習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靜下心來。有的人學習,越學越有興趣;可是有的人學習,越學越感到厭倦。這是為什麼?其實原因很簡單,只要真正能靜下心來學得進去的人,都不會感到厭倦,反而會忘記了時間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學而不厭的關鍵,還是要培養起自己學習的興趣。比如打麻將,有些人一桌子可以連續打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個小時。如果一個人的學習興趣也能濃厚到像對待麻將的喜好一樣,還有什麼東西會學不好呢?
“誨人不倦”,是指我們在指導別人的時候不感到疲倦,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同樣離不開一個興趣。兩個喜歡打麻將的人,不管他們學問高低,只要談起麻將來,總是眉飛色舞、滔滔不絕,從來不會感到厭倦。當然,要做到誨人不倦還需要有愛心和耐心。
P1-2

序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通行本《論語》共20篇。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文學家。
孔子早年喪父,家境衰落。他曾說過:“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做過委吏(管理糧倉)與乘田(管理牲畜)。他雖然生活貧苦,但好學上進善於取法他人,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於他知識淵博,開始授徒講學,是私人講學之風的開創者,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傳統,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下移,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北宋政治家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它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此書在中國古代社會所發揮的作用與影響之大。
孔子的思想紛繁多樣,博大精深,富有極強的生命力和包容性。在人類的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之中,中華文明之所以會成為惟一沒有間斷的、五千年延續下來的文明,儒家思想功不可沒。不過,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論語》是不是已經成為過時的老古董,“中看不中用”呢?它還有怎樣的魅力呢?
《論語》,以其獨特的魅力仍然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孔子的思想,歷久彌堅,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它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安身立命仍然有著直接的幫助,帶給我們無限的思考。
人類歷史,思想文明成果,可謂汗牛充棟,分外妖嬈!然而那些動輒幾十萬字的著作,比比皆是,無論是民族的,還是世界的,無論是官方的,還是民間的,其影響力之大,其解讀角度之多,似乎都無法與一部總計不過萬餘言的《論語》,一個曾經碰壁屢屢的失意孔子相媲美!
一部《論語》,一個孔子,導引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思想,引發了哲人打破了時間、空間的視野局限。
《論語》中,多是一些簡短的文旬,但這些句子卻包含著不同的思想內容,闡述了不同的論題,諸如:論仁、論禮、論孝、論《詩》、論道、論德、論君臣、論儒、論智、論政、論喪、論義、論剛、論鬼神、論學、論藝、論祭、論《易》、論君子與小人、論樂、論天下、論我、論知、論思、論貧富、論刑、論教、論色、論志、論友、論忠信、論兵、論中庸、論性、論勇、論生死、論戒、論大人、論訟、論天、論命、論敬、論治、論名、論黨、論和同、論愚論、鄉愿、論女子與小人、論言等等。這些論題,基本沒有輕重之分,都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內容。這些論題雖然不是孔子思想的全部內容,但已經足以表明孔子思想的複雜性,從仁政理想,到人的品德修養、生活志趣、人際交往,乃至飲食文化作了精闢論述,其中不少成為後世的格言。
就讓我們走進《論語》,走近孔子,去感悟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探尋《論語》中所蘊藏的智慧及其對現代生活的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