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袁氏注

論語袁氏注胥袁喬(字彥叔)撰。一卷。此書亡佚已久,惟見皇侃《義疏》稱引,僅稱袁氏。《晉書》本傳明載喬注《論語》阮孝緒《七錄》載袁喬《論語釋》十卷,《隋書.經籍志》載,梁有益州刺史袁喬注《論語》十卷,亡。《唐書,藝文志》同。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亦云,袁喬注《論語》十卷,據皇侃《義疏序》稱,江照集《論語》十二家有晉江夏太守陳國袁弘,字叔度。馬國翰考證,袁弘亦見《晉書》,不言注《論語》。“彥”、“度”形似,後又倒作“叔度”。又弘字彥伯,喬字彥叔,同為陳郡人,又都居官江夏,傳者不察,因而誤“喬”為“弘”。吳承仕《經典釋文序來疏證》補考,引《為政篇》“人而無信”《疏》雲,“江熙稱彥升”等,認為“升”即“叔”字隸體之訛,彥叔為袁喬字,然則江氏《集注》所引正袁喬義也。可見袁弘乃袁喬之誤。皇侃《疏》所引凡-十九節。如注“傳不習乎”(《學而》),日:"常悉傳先師之言不能習也,以古人言必稱師也。”注“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述而》),日:“執鞭,君之御士,亦有祿位於朝也。”注:“其然?豈其然乎?"(《憲問》)日:“其然,然之也。此其善之書,恐其不能,故設疑辭。”注“見善如不及”(《季氏》),日:“恆恐失之,故馳而及之也。”其說簡明,概其要旨。有《玉西山房輯佚書》本。(洪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