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虞氏贊注》是晉朝虞喜(字仲寧)撰寫的集注類書籍,共一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語虞氏贊注
- 作者:虞喜
- 創作年代:晉朝
- 卷數:一卷
《論語虞氏贊注》是晉朝虞喜(字仲寧)撰寫的集注類書籍,共一卷。
《論語虞氏贊注》是晉朝虞喜(字仲寧)撰寫的集注類書籍,共一卷。《隋書.經籍志》雲,梁有《新書對張論》十卷,虞喜撰,亡。 《冊府元龜》作《新書討張論語》十卷。吳承仕《經典釋文序錄疏證》疑“對張”、“討張”,蓋為討論《張侯論...
據《三國志》及其注載,虞氏為《老子》、《論語》、《國語》作過訓注,並著《明揚釋宋》。考《隋書經籍志》:“梁有《古文論語》十卷,鄭玄注;又王肅、虞翻、譙周等注《論語》各十卷。”唐陸德明《經典釋文.敘錄》:“《論語》虞翻注十卷。”此即《論語》訓注。隋唐志著錄,有虞氏《春秋外傳國語注》...
附國語采及鐸氏虞氏鈔撮考 一四八 孔穿與公孫龍辨於平原君所考 附子思以下孔裔生卒年表 一四九 荀卿赴秦見昭王應侯考 一五〇 陳仲考 一五一 荀卿至趙見趙孝成王議兵考 一五二 鄒衍與公孫龍辨平原君家考 附綦母子 毛公 桓團 一五三 魯滅在楚考烈王七年非八年十四年辨 附武內義雄六國年表訂誤論魯譜之誤...
謂風聲如奏笙竽一般悅耳。笙,管樂器。相傳吹笙用吸氣,微吸作響,與風過林木相類。(57)“蕩漾”四句:謂微風吹來,草皆低伏;狂風驟至,則屋瓦欲飛。蕩漾,飄蕩。草皆成偃,即草皆倒伏。《論語·顏淵》:“草上之風,必偃。”偃,倒伏。(58)“未施”二句:謂風尚未施擊水騰空之威,江豚卻怕得時...
十二、建安虞氏家塾孝宗以後一一八九刻《老子道德經》十三、建安魏縣尉宅光宗以後一一九四刻《附釋文尚書�疏》十四、廖瑩中世�堂鹹淳間一二六五二一七四刻《昌黎先生集》、《河柬先生集》十五、宋佚名無年�刻《�萊先生詩武庫》坊刻 計十三家二十二�二十三幅 一、杭州開�紙�鋪�家建炎三年前刻...
黎君易注序 丁小疋鄭氏易注後定序 周易虞氏義序 易義別錄序 易解剩義自序 易解校異自序 易通釋自序 周易補疏敘 焦氏雕菰樓易學序 輯歸藏序 輯連山序 尚書逸文序 尚書大傳定本序 古文尚書馬鄭注序 書傳會選跋 校定尚書考異序 尚書古文疏證序 古文尚書考序 尚書後案序 古文尚書考序 尚書大傳考異補遺...
[4]二女峰:九疑山的九峰中,舜源峰為舜所據,鄰對的二峰為娥皇峰、女英峰,周圍的五峰稱為五臣山。五臣即舜帝的五個臣子。《論語·泰伯》:“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指禹、稷、契、陶、伯益五位臣子。班瑞:頒賜瑞玉(見前《尚書·堯典》注)。[5]英爽:即英姿颯爽。篁:竹林、竹的通稱。這裡指斑竹...
全稱為《四書章名集注》,南宋朱熹編注。包括《大學章名》一卷,《孟子集注》七卷,《中庸章名》一卷,《論語集注》十卷。“四書”從此定名。朱熹用理學的觀點注釋四書,明清統治者提倡理學,故定四書為學生的必讀課本。千字文 中國封建社會啟蒙教育的課本。南朝梁周興嗣撰。取王羲之遺 書中不同的字一千個,...
第四種,可以看成語錄體的現代試驗,和微博體也有所相似。語錄是很早很早的文體,《論語》由師生談學而形成。中國傳統的教學方法是精要處點到為止,並不主張長篇大論。今日流行一百四十字的微博,也有著極強的表現力。前一句話和後一句話可以有聯繫,也可以沒有聯繫,看似斷斷續續,卻說明了大問題。第五種,...
錢 穆《論語要略》王向榮《論語要義》趙貞信《論語辨》第四七冊:程樹德《論語集釋上》第四八冊:程樹德《論語集釋中》第四九冊:程樹德《論語集釋下》第五十冊:國學編輯社、杜天糜修訂《廣注論語讀》余家菊《論語通解》劉光宇《論語新考》上海中華書局函授學校《論語選讀》第五一冊:張 鼎《春暉樓論語說略》...
這套經典包括如下典籍:①《論語》②《老子·大學·中庸》③《詩經》④《孟子》⑤《唐詩三百首》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7)《千家詩》(9)《聲律啟蒙·笠翁對韻》⑨《孝經·弟子規·增廣賢文》⑩《孫子兵法·三十六計》⑩《易經》⑥《尚書》⑩《莊子》⑩《楚辭》⑩《六。祖壇經》⑩《宋詞三百首》...
《列子處世大智慧:《列子》今讀》是2009年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周兵。內容簡介 《列子處世大智慧:《列子》今讀》為點化先哲叢書之一。《列子處世大智慧:《列子》今讀》內容為:《列子》是中國古代一部著名的典籍,據考證,它是晉人時的作品,“好事之徒聚斂《管子》、《晏子》、《論語》、《...
《論語》馬融注與鄭玄注比較 論《論語義疏》中顏回形象之轉變 北宋經學構建“治體”理論的邏輯進程 《西銘》孝論:逆向時間性與自然血脈上的人文精神 從孟子到陽明:“良知”的超越與轉化 從知識到德性:陽明對“知識化”聖人觀的反思 論方孝孺的正統思想 受命與改制:張惠言《虞氏易禮》的經學歸旨 徐復觀論儒家...
清馬國翰輯有《周易荀氏注》三卷,孫堂輯有荀爽《周易注》一卷。(概述圖來源)人物生平 早有名稱 荀爽出身東漢望族“潁川荀氏”,為戰國思想家荀卿第十二世孫、東漢名士荀淑第六子。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當時被人稱為“荀氏八龍”。荀爽從小好學,十二歲時即讀懂《春秋》、《論語》。當時的名臣杜喬見到他...
續經解四書類彙編目錄 第 一 冊 01 論語說義十卷 清宋翔鳳撰 02 論語魯讀考一卷 清徐養原撰 03 論語孔注辨偽二卷 清沈 濤撰 04 論語古注集箋二十卷 清潘維城撰 05 論語正義二十四卷 清劉寶楠撰 06 論語鄭義一卷 清俞 樾撰 07 續論語駢枝一卷 清俞 樾撰 08 何休注訓論語述一卷 清劉恭冕撰 09 ...
觀光游,尋根游,修學游,游者擊轂摩肩;談《論語》,辯儒學,講諸子,學界俊彥鹹聚。明故城、魯故城、黃帝城,城城人氣旺盛;聖尼山、九龍山、九仙山,山山生機盎然。古之曲阜,祥瑞蔚集;今之曲阜,氣象萬千。沂泗放歌,群山起舞。今朝更勝往昔,明日燦爛可期!(註:該文發表於2008年2月21日《光明日報》第...
戰國中期以前的典籍中, 《論語》 、《墨子》 、 《左傳》 、 《國語》 、 《孟子》等對伏羲未置一詞。既便是記載神話人物、古帝王甚多的《山海經》中,仍未有太昊伏羲一席之地。最早記載太昊的是出於戰國中晚期的《莊子》 ,然莊子此公好古,“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所言太昊,亦虛亦實,亦神...
《論語·述而》記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史記·孔子世家》載:“子與齊太師語樂,聞《韶》音,學之,三月不知肉味,齊人稱之。” 《論語·述而》又載:“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孔子是一個大音樂家,《史記·孔子世家》稱...
【注釋】①學優:《論語》有“學而優則仕”之語。②攝(shè):代理。③甘棠:木名。即棠梨。《史記·燕召公世家》:“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
然而他苦於沒有一本合適的啟蒙讀物,流行的一些書籍如《尚書》、《左傳》、《論語》等對於初學者來說,程度較深,實為不便。起初他命文學侍從殷鐵石從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書碣碑石中揭下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每字一紙,一字一字地教授那些皇子,可是這種教法雜亂無章,不便記憶,收效甚微。梁武帝尋思,若是將這一千...
”孔傳:“舜為匹夫,能以義理下帝女之心於所居媯水之汭,使行婦道於虞氏 。”陸德明釋文:“汭,音如銳反,水之內也。杜預注《左傳》云:‘水之隈曲曰汭。’”孔穎達疏:“媯水在河東虞鄉縣歷山西,西流至蒲坂縣南入於河。舜居其旁。”一說“媯”“汭”皆水名。北魏人酈道元《水經注·河水四》:“...
周易虞氏略例一卷 (清)李銳撰 周易倚數錄二卷附圖一卷 (清)楊履泰撰 周禮補註六卷 (清)呂飛鵬撰 說文解字通正十四卷 (清)潘奕雋撰 說文管見三卷 (清)胡秉虔撰 小爾雅義證十三卷補遣一卷 (清)胡承珙撰 周公年表一卷 (清)牟庭撰 元耶律文正公西遊錄略注補一卷 (清)李文田注清)范壽金...
四明世家,莫古於虞氏,而史以為餘姚人。按虞氏世居慈谿之鳴鶴場,即所謂山北者。《水經·沔水注》云:“江水又東逕赭山南。”虞翻嘗登此山西望,誡子孫:“可居江北,世有祿位。居江南則不昌。”然住江北者,相繼代興;時在江南者,輒多淪替。仲翔之言為有徵矣。蓋仲翔所云江北,即今山北。其地虞氏古蹟...
西方又成了中原的主宰,東方勢力受到嚴重的打擊,西方以“君子”君臨天下,東方之人則成為“野人”,臣服於西方,所謂“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論語·先進》)。這種上古史上東西勢力對峙融合的大勢,也可從圖騰崇拜的孑遺中有所了解。蛇為西方夏部落聯盟的圖騰,後世遂演變為龍的崇拜;鳥為夷...
《漢書·王莽傳》載王莽在談及自己的族系時說:“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姚姓 ,其在陶唐曰媯,在周曰陳,在齊曰田,在濟南曰王。” 姚、媯、陳、田、王姓,凡五者皆舜帝嫡裔。王莽在這裡概述了舜帝一族姓氏變遷的歷程。舜帝後裔歷經數千年繁衍播遷,蔚為望族,並從中派生出60多姓,其中多為中華大姓,除姚、...
」 《論語》中,子夏向孔子請問什麼是孝。孔子說:晚輩長保恭敬和悅的神色是最難做到的(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孝」字在《論語》中,一共見於14章。其中為孔子所言,且與孝的定義有關者,共有5章。道家《莊子·天運》孝的觀念:「以敬孝易,以愛孝難;以愛孝易,以忘親難;忘親易,使親忘我難;使...
我國古籍如《尚書》《詩經》《禮記》《論語》《孟子》等,都記及禹的傳說。《尚書·禹貢》記載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是黃帝的玄孫,其父鯀受堯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為舜所殛。禹續鯀之業,乃興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終於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諸侯的朝服。被...
《論語》中記載舜“無為而治”“恭己正南面而已”。老子講“無為”、“無為而治”正是秉承了舜的思想;虞舜時代為小邦寡民,且陳又為小國,因而老子才有小邦寡民的理想社會;根據《漢書·地理志》的記載,陳國風俗是“婦人尊貴”。由此可以知道老子為什麼有“知其雄、守其雌”這樣奇特的命題。王葆玹先生的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