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的智慧經典集

論語的智慧經典集

《論語的智慧經典集(上下)》對《論語》全部二十篇原文進行了準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並匯集了胡適、錢穆、梁漱溟、辜鴻銘、章太炎、林語堂、蔡元培、陳寅恪、周作人、李澤厚,尤其是南懷瑾等國學大師對《論語》各自獨到的解讀,以大量生動的事例進行闡發,對《論語》中有關如何自我修養、為人處世、齊家立業等方面的思想作了全面深入的挖掘,把《論語》的智慧導入現代社會的生活情境中,幫助讀者更切身地領悟《論語》,用《論語》的智慧成就事業和人生。 《論語的智慧經典集(上下)》由任德山、邢群麟編著的。

基本介紹

  • 書名:論語的智慧經典集
  • 出版社:江蘇美術出版社
  • 頁數:555頁
  • 開本:16
  • 作者:任德山 邢群麟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4466415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任德山、邢群麟編著的《論語的智慧經典集(上下)》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智慧的理想讀本。全書按遞進關係分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精研《論語》的基礎上,對《論語》全部二十篇原文進行了準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中篇是在精讀《論語》原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帶領讀者聆聽胡適、錢穆、梁漱溟、辜鴻銘、章太炎、林語堂、蔡元培、陳寅恪、周作人、李澤厚等國學大師對《論語》的智慧進行解讀。下篇通過南懷瑾先生獨到的講解,對《論語》進行了再進一步的深讀。

圖書目錄

上:
上篇 精讀《論語》:經典常讀,經典常新
學而篇第一
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長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鄉黨篇第十
先進篇第十一
顏淵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憲問篇第十四
衛靈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陽貨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張篇第十九
堯曰篇第二十
下:
中篇 解讀《論語》:最適合中國人的智慧
緒論:片言之賜,皆我師也
走下聖壇的孔子
孔子其人
杏壇勤耕終成林
德配天地,堪為師表
幽默的個性,豐富的感情
積極入世:眾人皆醉我獨醒
聖人之所以為聖人
《論語》的智慧
大師的布道
第一講 胡適: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德行比才能更重要
好德如好色般自然流露
態度恭順未必是德
修養三寶
人該有所畏懼
寬容讓你的人生境界更開闊
擺正禮讓與競爭的天平
雖為良醫,願人無病
第二講 錢穆:感天動地的孝
孝是一種生存策略
能養只是一半的孝
大孝要做到表里如一
“遊必有方”:離家創業但孝心依舊
不讓父母擔憂即是孝
如何面對父母的過錯
對父母的孝要盡心盡力
第三講 朱熹:朋友之道,考察他的行為比聽他的言說更重要
交友的選擇
益者三友與損者三友
密友未必是真朋友
規勸朋友也有限度
說得好聽,未必做得漂亮
第四講 梁漱溟:以方圓之態享受人生
俯身比昂首怒目更有威嚴
將審視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
有實踐才會有所悟
信用是命運的底板
以“內訟”達到情感與理性的和諧
各司其職,各顯其能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琢磨別人的人是最愚蠢的
時不我待,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鐘
第五講 胡適:做人之道,從改變自己開始
自我約束以求上進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換位思考,將心比心
仁愛即是智慧
給他人機會是為“大仁”
“禮”是一種做人的需要
成人之美換得自身解脫
大愛無聲
第六講 辜鴻銘:充滿詩意與智慧的“心靈生活”
得意失意皆從容
在名利的漩渦中尋回自己的單純
以音樂陶冶性情
如瑚璉般深藏不露
無欲則品自高
如山水般充滿詩意與智慧的“心靈生活”
曠達灑脫的人生
健康養生:提高你的生命質量
第七講 章太炎:處世立身,知人識人
透過現象觀其本質
知人、識人,更要愛人
經驗是一條沒有“標準”的準繩
不要盲從別人的意見
第八講 林語堂:幽默是一種生活態度
幽默必定與合理的精神聯繫在一起
幽默是曠達人生的自我解讀
幽默體現人生智慧
玩笑是生活最好的調味劑
第九講 蔡元培:求學問既要好學又要善學
求得經世致用的學問
學與思結合才是真學問
舉一反三,方得學問
謙虛得識,自信護志
承受苦難的磨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知道自己“不知道”是最高的智慧
總有很多是你沒有學到的
學習是一件終生的事情
第十講 王夫之:義與利的多項選擇
只有“義”才能給你帶來長久的“利”
君子有時也“喻於利”
命里無時莫強求
靠自己的勞動獲取財富最踏實
金錢的光芒掩蓋不了內心的失落
勇敢是“義”的代名詞
以利交友不是真的朋友
私慾膨脹必引火燒身
第十一講 陳寅恪:人生道路的多重選擇
成為什麼樣的人是你自己的選擇
當理想遭遇現實的無情打擊
“安貧樂道”未必不思進取
第十二講 周作人:儘自己所能做到更好
寫下你要為之奮鬥的方向
朝著既定的目標全力而行
理想與現實的盡善盡美
做自己的救世主
盡心盡力就是勝利
第十三講 林語堂: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
言是百行之本
脫口而出的蠢話貽害終生
“訥者”是最傑出的談判家
“看”與“見”有天壤之別
把住嘴巴的“關”
只說該說的話
低調蓄勢,厚積薄發
第十四講 李澤厚:以理性的節制獲取幸福的體驗
享受至真至善的寫意人生
習慣讓你偏離正道
中庸並不等於圓滑世故
幸福源自內心的簡約
寬容是一種美德
三思而後行
下篇 深讀《論語》:南懷瑾的妙手別裁
第一講 真聰明與假糊塗
你距離完美還有多遠
尊重自己最好的方式是尊重他人
應該緩行的“特立獨行”
學會變通
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
“柔情似水”的處世哲學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真聰明與假糊塗
第二講 行走在“治世”與“亂世”的官場
當官的“料”
政治家的萬世師表
做官一陣子,做人一輩子
小不忍,則亂大謀
讓人懼不若讓人敬
君使臣以禮
對下屬不要吹毛求疵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要學會中和
燒好當官三把火
怎么做官才算合格
慎對下屬的忠告
騰出一隻手
第三講 “犯上”的關鍵是把握火候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官場“護身符”
功成身退數風流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身後有餘忘縮手
知人論事
當仁不讓於師
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下屬
學會把握火候
第四講 瀟灑行走於人世間
真善無跡
不遷怒
要有一顆謙虛的心
別碰他人的“禁區”
防人之心不可無
有些謊言不必拆穿
寬容並不是縱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老好人並不受歡迎
得理也饒人
不念舊惡
最難揣摩是人心
第五講 抱怨不如爭氣
“懷才不遇”與“懷才晚遇”
做好“前因”,不懼“後果”
不患無位,患所以立
畫地為限是一道看不見的陷阱
求人不如求己
學會推銷自己
匹夫不可奪志
用好你的“兩張照片”
兼聽則明
第六講 最高的知是無知
眼見未必是真
不怕你不懂,就怕你裝懂
謙虛是最高深的學問
只有成熟的稻穗才會彎腰
最高的知是無知
吃水不忘挖井人
第七講 知道“不善”方能“行善”
“小我”與“大我”的碰撞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君子取義,小人得利
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文摘

防人之心不可無
孔子說:“一個君子有不仁的時候,但是你要是告訴我說一個小人突然變得仁義,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結合自己的人生經驗來看,就會發現孔子說這句話是有深意的。南懷瑾先生指出,一個好人難免有時候會不那么仁慈,這就像上面所說的做好人容易,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人。但是我們什麼時候見過一個壞人發善心了呢?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強盜發善心是不可能的。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把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句話當做自己的行事原則——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千萬不可如春申君一樣無防人之心。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相國春申君為此甚為憂愁,尋求宜於生子的婦人進獻給考烈王,雖然進獻了許多婦人,卻始終沒人能生出兒子。
這時趙國李園想把自己的妹妹獻給考烈王,可是又聽人說自己的妹妹並無生子之相,又擔心自己將來得不到考烈王的寵信。李園就想了個辦法當上春申君的舍人,在當上舍人不久,他請假回家,又故意晚回。回來見到春申君,春申君問他為什麼晚回。李園回答說:“齊王派人來娶我的妹妹,我和使者喝酒,結果耽誤了回來的時間。”春申君說:“送過聘禮了嗎?”李園說:“還沒有。”春申君說:“可以讓我見一下令妹嗎?”李園說:“可以。”於是李園就把妹妹獻給了春申君,他妹妹很快得到春申君的寵幸。當李園知道妹妹有了身孕,就和妹妹商量了一個計謀。
李園的妹妹依計對春申君說:“君王寵信您,就連兄弟也不過如此。現在您當楚國相國已經二十多年,可是楚王還沒有兒子。等到楚王死後,必然立其兄弟為王。楚國王位更換,必然重用自己的親信,您能長久得到寵信嗎?不僅如此,您出任宰相的時間這么長,難免對大王的兄弟有失禮得罪之處。將來大王的兄弟如果登上王位,您定會身受大禍,又怎能保全相國的地釋,就是孔子說他是一個有帝王之才的人。
看過魯迅《阿Q正傳》的人都知道,阿Q有一頭癩瘡,他平時最忌恨別人這么說他。老百姓說“打人莫打臉,罵人不揭短”,因為誰都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你如果刻薄地非揪住他人的短處不放,那結果肯定是不歡而散。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自己不願意被人戳到痛處,就不要在和他人交往的時候毫不顧忌,更不能將這種不尊重視為一種心直口快,千萬不可像朱元璋的窮哥們兒那樣亂說話,否則會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寒,做了皇帝後自然少不了有昔日的窮哥們兒到京城找他。這些人滿以為朱元璋會念在昔日共患難的情分上,給他們封個一官半職,誰知朱元璋最忌諱別人揭他的老底,認為那樣會有損自己的威信,因此對來訪者大都拒而不見。
有位和朱元璋一起長大的好友,千里迢迢地從老家趕到南京,幾經周折總算進了皇宮。一見面,這位老兄便當著文武百官大叫大嚷起來:“哎呀,朱老四,你當了皇帝可真威風呀!還認得我嗎?當年咱倆可是一塊兒光著屁股玩耍,你幹了壞事總是讓我替你挨打。記得有一次咱倆一塊兒偷豆子吃,背著大人用破瓦罐煮,豆還沒煮熟你就先搶起來,結果把瓦罐都打爛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兒,還是我幫你弄出來的。怎么,不記得啦?”
這位老兄還在那嘮叨個沒完,寶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知趣,居然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揭我的短處,讓我這個皇帝的臉往哪兒擱?”
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這個窮哥們兒殺了,這就是戳人痛處的下場。
在為人處世中,場面話誰都能說,但並不是誰都會說,一不小心,也許你就踏進了言語的“雷區”,觸到了對方的隱私和痛處,犯了對方的忌,對聽話者造成一定的傷害。其實,每個人都有所長,亦有所短,待人處世的成功,’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於發現對方身上的優點,誇獎對方的長處,而不要抓住別人的隱私、痛處和缺點,大做文章。切記:揭人之短,傷人自尊!
揭短,有時是故意的,那是互相敵視的雙方用來作為攻擊對方的武器;揭短,有時又是無意的,那是因為某種原因一不小心犯了對方的忌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在待人處世中揭人之短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反目成仇。
應注意“揭短”和“批評”是兩回事,前者針對他人的缺陷,攻擊別人的軟肋,非君子所為;後者則就事論事,較為客觀。
掌握了這一項原則,比掌握許多別的技巧更有效,也更加體現出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為人處世時最好時刻銘記“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誨,若如此,便能做到“言寡尤,行寡悔”。
P505-507

序言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是我們傳統文化思想的源頭,也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思想與智慧寶庫。自西漢以來,《論語》所表述的孔子學說迅速擴展,其影響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倫理道德等各個領域,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標識。有關《論語》的章句註疏也累代不絕。
當下,讀《論語》在中華大地變成一種時尚,這種現象小而言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大而言之應該視作世界範圍內“人本”思潮對現代社會價值失范現象的撥亂反正。1988年,全球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舉行會議後發表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頭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然而,2500年前的言論能夠跨越時空差異與文字隔閡,顯示其中蘊藏的智慧光輝嗎?這些言論在今天還有多少可行性與正確性呢?如何在新的“文化重建”里使古老的典籍重新釋放出新的活力?作為讀慣了白話文的現代讀者,又如何才能正確地把握《論語》的真實含義?
本書即是現代讀者領悟《論語》智慧的理想讀本。全書按遞進關係分為上、中、下三篇。
上篇在精研《論語》的基礎上,對《論語》全部二十篇原文進行了準確細緻的注釋和翻譯。每章句分為原文、題解、注釋、譯文四個部分,注釋精準,譯文流暢明白,同時還配備了大量與《論語》內容緊密相關的圖片資料,不但給專業研究者提供了若干研究線索,更便於普通讀者正確理解《論語》的真實含義,實為雅俗共賞之佳作。尤其是“題解”部分,不僅有篇章結構、段落聯結上的提示,而且有對原文義旨以及歷史背景的點撥,內容新穎,蘊意深邃,可以幫助讀者把握每一句語錄在整部《論語》中的地位和意義,這在眾多注釋《論語》的書籍中是別具一格的。
中篇是在精讀《論語》原文的基礎上,進一步帶領讀者聆聽胡適、錢穆、梁漱溟、辜鴻銘、章太炎、林語堂、蔡元培、陳寅恪、周作人、李澤厚等國學大師對《論語》的智慧進行解讀。大師們憑藉淵博的學識對《論語》都作過深入的研習,他們以風趣、睿智的語言將《論語》中所蘊涵的人生哲理和處世方略闡釋得淋漓盡致,見解精闢、獨到。在諸位大師的深入淺出的講解中,孔子和他的《論語》撩開了神秘的面紗,正如2500年前一樣,給最多數的人以有益的啟示,使世人皆能從中擷取智慧。“大師之所以為大師,是因為他們把複雜的道理簡單化了,”通過大師的講解,孔子的形象與以往正宗儒者在經學中塑造的形象大相逕庭,沒有生硬刻板,沒有簡單說教,沒有不近人情,他只是一位循循善誘、學識淵博,又不失幽默風趣的長者。他和藹可親地在向你講述人生的道理,而這些都源於他自己對人生的深切體悟。大師本身就承載了太多的思想和智慧,聽他們解讀《論語》,會讓你仿佛置身於杏壇之下,如沐春風,輕鬆進入《論語》的豐饒世界,領悟《論語》的思想內涵,掌握其中的智慧精髓。細細體悟大師的哲思妙語,會讓你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
下篇通過南懷瑾先生獨到的講解,對《論語》進行了再進一步的深讀。南懷瑾先生在寶島台灣享有極高的聲譽,並有著很多的頭銜,如“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學家”、“國學大師”和“禪宗大師”等,他還曾一度名列“台灣十大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如果說傳統儒者把孔子推向了遠離普通人的神壇,那么,南懷瑾先生便是使孔子走下神壇的一座橋樑。在傳統意識中,人們對《論語》抱以“高山仰止”的敬畏之心,將孔子的思想推向了常人不可觸及的高處。但在南懷瑾先生的講解中,《論語》這本完成於2500年前、被很多人奉為圭臬的著作,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和人性關懷,與我們當今普通人的生活和精神息息相關,是一本立身、修身、處世的寶典。南懷瑾先生的解讀通俗易懂,所言之事都是人一生中必須面對的事情,在深入淺出的文字之間將人生道理演繹得幾近完美,於詼諧間見機智,於平易處見深邃。南懷瑾先生在《論語》的講解過程中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拋卻前人的思想束縛,用自我鮮活的心靈體味孔子真正的思想內涵。正如南懷瑾先生所說:“孔子學說與《論語》的價值,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區,對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是故加曲解,就能認識到其中的不朽價值,後起之秀篤學之,慎思之,明辨之,融會有得而見之於行事之間,必可得到自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