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西國研求道路治理》是郭嵩燾所著作品,出自於《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西國研求道路治理
- 作者:郭嵩燾
- 作品出處:郭嵩燾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光緒四年六月)初九日。嚴又陵自大會廠回寓,帶示亞維林修路汽機圖說,內引一千八百七十一年修理道路諸會所論事宜。西洋考求政治民俗事宜,皆設立公會,互相討論。自十餘年,考求益精,公會亦益多。即平治道路一節,周曆英、法、德、荷、比五國數千里之地,並平鋪沙石,明淨無塵。廣或數丈,狹或三四尺,雨水泄之兩旁低處,行者張蓋而已,無著屐之煩也。火輪車、馬車道路互動上下,不相悖害。城鎮行者如織,並出車路兩旁,鋪石高寸許以示別。長途因火輪車之利,無擔負者。《國語》言:“司空以時平易道路。”《月令》亦有“循行國邑,周視原野,道達溝瀆,開通道路”之文。是三代盛時尤修此政,而未一詳其法。羅馬初興,兼併諸國,所至必開通道路,言凡道路一遵羅馬之式修治,方得為羅馬屬地。西洋道路之平廣,由羅馬開之基也。迨今千餘年,火輪車行,而通山越澗,窮極工力。城村道路歲一修治,規模闊大。而猶設立公會,相與考求其實,期於利國便民,而益以彌縫其缺。天下之大寶三:天時也,地利也,人情也。西洋於此窮極推求,而國家不敢擅其威福,百官有司亦不敢求便其身家。即平治道途一節觀之,而知天維地絡,縱橫疆理,中國任其壞亂者,由周以來二千餘年無知討論,此亦天地之無如何者也。【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大變動時代容易產生大思想家。郭嵩燾生活在清代道鹹同光之際,中國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由“天朝帝國”變為列國之一,由閉關自守變為被動開放,由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開始啟動工業化進程。郭嵩燾敏銳地感受到時代變動的脈搏,走在了時代思想的前列。他努力了解西方,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與良善的制度,反對因循守舊。他不畏人言,勇於擔當,出任中國第一任駐英公使,盡力介紹西學西制,呼籲中國走向世界,雖備受攻擊而百折不撓,無怨無悔。他學養深厚,博古通今,對中國社會諸多問題的批評,對中外諸多交涉得失的分析,均鞭辟入裡,見識超群。編者簡介熊月之,1949年生,江蘇淮陰人,1981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碩士學位。現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市歷史學會會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專著有《中國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學東漸與晚清社會》、《馮桂芬評傳》、《異質文化交織下的上海都市生活》等;主編《上海通史》;論文有《論郭嵩燾》(1981)、《郭嵩燾出使述略》(1983)、《論郭嵩燾與劉錫鴻的紛爭》(1983)等百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