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渾藎軒宣諸天得失

《論渾藎軒宣諸天得失》是唐代邱光庭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渾藎軒宣諸天得失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邱光庭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渾藎軒宣諸天得失
漁翁問曰:“如子所謂,是用渾天為說也。蓋天、軒天、宣夜之是否,可得聞乎?”答曰:“此三者之說皆非(自古說天地之形者,都有七家:一曰渾天,二曰宣夜,三曰蓋天,四曰軒天,五曰穹天,六曰安天,七曰方天。諸說既繁,難以備舉。今略舉四者也)。蓋天者,言天形如車蓋也。軒天者,言天勢南低北軒也。宣夜者,言天唯空碧無形質也。唯渾天言天地之形如雞卵,北聲而南下(南小北大,故終日旋運而不離其所)。故北極常不沒,南極常不見。其轉如車軸(以車軸喻雞卵之轉,非真如車軸也),日月星辰皆不回。故先儒皆以渾天為得也。”問曰:“何知渾天為得乎?”答曰:“按《周易》‘乾下坤上為泰。 三三’,其彖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又‘震下坤上為復。三三’,其彖曰:‘復其見天地之心,陽氣在下。’推此則見渾天之形也。昔張衡作渾天儀(儀者,狀貌之稱,鑄銅為之雕鏤,日月星辰於上),於密室之中,以儀浮於水上,滴水而轉之,以視日月出月沒,昏中曉中(正月之節昏昴中曉心中),於室內唱之,與室外觀之,天不差晷刻。由是論,故知渾天為得也。”問曰:“何知蓋軒之屬非乎?”答曰:“彼蓋軒者,皆言天轉如磨盤,日月星俱北回。如人把火,夜行遠則不見。故先儒鹹以其說為非也。凡把火夜行,漸遠漸小,然後不見。今日落之時尢大,故知非遠不見也。又以破鏡之狀,辯其日落之時,益見北回之謬。何以言之?若日落之時,如豎破鏡,即是日回於北。今日落之時,如橫破鏡,故知日入於下也。且月之生明,向日為始。若月從北明,即日回於北。今月從下起,得非日居其下乎(看月之初明,即日之所在)?是知蓋軒之論,無所取裁。在易卦,坤下幹上為否。三三”問“宣夜之說,其理如何?”答曰:“亦非也。《易》曰:‘天行健(《周易》乾卦象辭)。’既稱行健,則有形矣。《道經》云:‘天無以清,將恐裂(老子五千言之文也)。’又史書每稱天開天裂(史書者,《史記》以下之通稱。漢孝惠二年天開東北二十餘丈),天若無形,將何開裂?宣夜言天無形質,謬矣。”問曰:“天必有形,其形之外,可得聞乎?”答曰:“列子云:‘天地者,空中之一細物,有中之最巨者也。’然則天形之外,但空而無物。”漁翁問窮,作而喜曰:“問少得多,問潮聞汐,又聞天地之元理也,昭昭乎若夜之且曉,夢之醒矣。非奧學精識,其孰能臻此哉!”

作者簡介

邱光庭,吳興(今江蘇吳興)人,吳越時(893—978)曾任國子博士。他著有《海潮論》一文,提出了關於潮汐生成的理論,其理論是建立在新的天地結構模式基礎上的,其天地結構模式對張衡渾天說的天地結構模式作了重大的修正,具有相當重要的理論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