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深港經濟合作的尋優選擇

論深港經濟合作的尋優選擇是湯山文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湯山文著
導師
杜肯堂指導
學科專業
政治經濟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四川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地區經濟 經濟合作 經濟一體化 深圳 香港
館藏號
F127.65
館藏目錄
2009\F127.65\1

中文摘要

本論文通過對區域差異與區域趨同、區域分工與合作、區域一體化等基本概念界定,在對區域經濟發展相關理論述評的基礎上,採用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分析方法,對區域合作的基礎、條件、評價體系,區域合作的路徑與機制等問題進行研究。論文對深圳、香港——一個是我國經濟總量與規模最大的經濟特區,一個是我國最大的特別行政區,這兩個毗鄰都市經濟體之間的經濟合作(economic integration),進行實證分析,論證深港在各自比較優勢基礎上如何互補合作,實現深度一體化。 論文首先界定區域差異與區域趨同、區域分工與區域合作、區域經濟一體化與區域化等基本概念。在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對區域分工理論、區域發展理論和區域經濟合作理論、區域合作的必要性,以及我國區域經濟合作的實踐進行回顧與分析。在回顧與評述的基礎上,提出本論文的研究內容與基本思路:區域分工與區域合作,區域發展與經濟一體化等均是區域經濟研究的基本範疇,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應當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專業化分工基礎上推動經濟一體化,實現區域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 在評述基本理論基礎上,論文分析我國區域經濟統籌協調發展格局下的深港經濟合作,分析了深港經濟合作的背景與趨勢、深港區情以及深港經濟合作的歷史進程、重大意義,以及合作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目標定位與巨觀指導等進行分析。 論文在區域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等相關理論基礎上,通過分析深港區情,根據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運行規律、基本特徵,探討深港經濟尋優合作這一重要理論課題。論文認為,深港經濟尋優合作須從要素尋優合作、產業尋優合作、區域空間創新與空間尋優合作三方面來充分展開。在合作過程中,制度安排與合作機制建立也處於關鍵地位。經濟深度一體化,是深港經濟合作與發展的客觀需要與終極目標。 論文認為,深港分別作為經濟成長極之一,經濟發展背景、水平及要素生產模式存在較大差異。20多年來,兩大都市圈經濟體在“自下而上經濟一體化模式”的推動下進行了廣泛整合,但經濟一體化程度仍然偏低。從未來發展上看,深港經濟區經濟體必須以全球市場為坐標,成為一個擁有巨大經濟規模、集聚創新要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世界級都市圈。論文認為,在國家“十一五規劃”首次將香港納入五年計畫之內後,毗鄰而居的深港兩地必然走向要素的更自由流通,產業結構更高層次的互補與最佳化,走向更深入的經濟融合。深港經濟區作為我國處於萌芽期的知識型區域,兩地合作更有利於優要素集聚與組合,有利於優質資源的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提高,有利於帕累托更優(Pareto efficiency)的形成。 論文認為,香港是一個獨立的小型經濟單元,其經濟發展既有與其他地區所共有的普遍規律性,又有著自身特殊規律性。運用區域經濟學及經濟地理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及方法來研究香港經濟,是客觀認識香港經濟及其發展規律性的根本途徑。深圳作為我國經濟總量與規模最大的經濟特區,其經濟發展和運營有自身特色。深港經濟合作,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在制度安排與合作機制方面,深港須以現有制度安排為基本點,適度超前,將政府主導“自上而下一體化”模式,與市場導向的“自下而上一體化”模式充分結合,力避“非合作博弈”(noncooperative equilibrium),促成區域創新空間的形成。雙方以高科技合作、知識與智慧共享為核心,整合各類創新要素,形成創新資源、知識型資源集中、創新活動活躍的區域合作共同體,力爭成為亞太區內“知識與技術、智力與智慧的集聚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