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政府搜括之用意

《論政府搜括之用意》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政府搜括之用意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 創作年代:近代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今之持刻核之論者,以為庚子年政府以數人身家之私計,不惜以吾四百兆人為孤注之一擲,貿然為野蠻排外之局,舉事之時,並未得吾東南民族之認可,但知拂乎己意者即殺之,及至聯軍入京,乘輿西狩,往返之際,大進苞苴,而所得者乃過於所棄焉。前此為圖私利,開罪外人之大罰五百餘兆金,乃皆惟吾民是問,此我政府數年之大罪極惡也。天下之人,方謂自此之後,政府所為,其亦可以稍改,不謂數年以來,此風日甚,凡有耳目,無不見聞,為歷來政體之所無。及入今年,日俄之戰爭益烈,而政府搜括之宗旨亦益堅,凡百設施,無不以此事為目的,屢見不一見之上諭,既人人知其意之所在矣。而近來又有一事,尤足為證,則趙次山中丞之任戶部尚書是也。夫次帥,名臣也;戶部,重任也。以次帥之望而任戶部之重,誰曰不宜?然歷驗政府近來之舉動,則每遇最有名譽之人,無不授之以言利之職,是其意若曰,天下至要之事,其效莫大於聚財,故天下至美之人材,其功莫大乎為我聚財,而其他一切外交內治,皆可委之應酬買賣而得之人也。由此觀之,即知政府之亟亟於理財,非以為公,實以為私。因如其為公,則一國之政,其要者不一端,斷不能舉國中號稱第一等之人材,悉舉而聚之財政機關之地,而今若此者,則其視財政機關以外無有餘事,可知矣。本館嘗為之深求其故而得其說焉。
國家者,儻來之物也,其得失本無足繫念,惟此物有時而不能自有,則其中一切所有皆將隨之而去。故幸一日名位未去、權籍未落時,急獵其中之精粹,而後以糟粕遺之他人。如是,則不啻國家為人身,而己握其血脈,幸而天下無事,可以臥而帖席,不幸有風聲鶴唳之警,則褰裳而去之,絕無所用其徘徊。其上者,旅遊外國,窮宮室車馬飲食歌舞之樂,而終身不失其富貴;其次者,亦得有恃無恐,即臨大變,而彼可以無溝洫之慮,非謀身之上策哉。以此之故,故國家之勢愈危,而搜括之念愈熾,圖治之心愈衰,摸金校尉、搜粟中郎所由來也。徒以政治廢弛,機關不靈,其取之民也,不能用精細微密之法鉤深致遠,匯百脈於一區,不能不竭意求材,以修整其機關,其果有人材,感此不世之遇合,盡力為之修整機關,以使政府為所欲為耶?未可知也。竊謂若輩之行囊一日未飽,則尚有與國相連之故,不敢輕易有所舉動,倘其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之金錢,忽焉盡舉吾國之所有歸之一處,則敝屣萬乘之事,當再見於今耳。持刻核之論者,其言若此,政府而欲洗此謗,其道必自注意民政始。
【注】:以上為原文部分內容。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編者簡介楊琥,1965年生,甘肅通渭人。歷史學博士,先後就讀於西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現為北京大學校史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選編有《憲政救國之夢:張耀曾先生文存》(2004)、《歷史記憶與歷史解釋:民國名人談五四》(2011)、《夏曾佑集》(2011)等書;參與編注《李大釗全集》(2006、2013)。另在《歷史研究》、《中國學術》、《北京大學學報》、《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