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平等》是法國思想家皮埃爾·勒魯創作的政治學著作,首次發表於1838年,收錄於《新百科全書》中。
在這部著作中,作者對平等的歷史發展進行了系統的考察和論述。認為自由是人的生存權利,平等是兄弟般的相親、相愛和互助,博愛則是人類本性中所包含和充滿的對同類的感情。它們是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包含、不可分割的三位統一體,其中的任何一個概念中都包含有另兩個的內容,只有它們結合和統一,才是一個完整的學說。他特彆強調平等在其中占有主導地位,是人類社會的基礎,認為只有實現了平等,才能有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以及人與人之可的博愛。這部著作還無情地揭露和批判了資產階級自由平等的虛偽性與欺騙性,指出在大革命勝利以後的法國社會裡,存在著作為事實的平等和作為原則的平等之間的天壤之別,要使人類過渡到道德而幸福的理想社會,就必須首先實現平等,消滅專制和特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平等
- 外文名稱:De L'égaté
- 作品出處:《新百科全書》
- 作者:【法】皮埃爾·勒魯
- 類別:社會學
- 發表時間:1838年
- 字數:約150000
內容簡介
創作背景
作品目錄
致讀者 |
序言 |
第一部分現在 |
第一章 法國革命恰當地把政治歸結為這三個詞:自由、平等、博愛 |
第二章 平等是一種原則,一種信條 |
第三章 這項原則今天已被公認為司法準則 |
第四章 當今社會,從某方面觀察,除此原則外,別無其他基礎 |
第五章現在社會的罪惡來自這個原則與其對立面的鬥爭 |
第六章 對第一部分的結論 |
第二部分 過去 |
第一章 要確立政治權利的基礎,必須達到人類平等,在此以前則沒有權利可言 |
第二章 一切政治學家,從亞里士多德直至孟德斯鳩,都只懂得把事實上升為權利 |
第三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所作的論證 |
第四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的新論證。柏拉圖的《理想國》 |
第五章 在平等觀念上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進行的比較 |
第六章 在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之後,人類需要取得的進步能使哲學產生新的發展成為可能。這是從柏拉圖直到耶穌基督這段歷史時期內,人類在缺乏新思想的光芒和其他理想的條件下跨出的一步 |
第七章 耶穌是社會等級的摧毀人 |
第八章 連線耶穌和先於他的西方立法者的紐帶。耶穌繼承了古代立法者的精神,但賦予他們的思想以新的適用範圍 |
第九章 基督教從古代城邦遍及到每一個人 |
第十章 平等之餐,雖只局限於社會等級,卻是西方所有古代立法的精神基礎和時間基礎。對於這種真理的闡述:一、通過拉西第蒙的斐迪西;二、通過克里特島的安德里;三、通過義大利古代人民多列安族的小亞細亞部分人民以及迦太基海泰里人的公共用膳;四、通過畢達哥拉斯的修士院;五、通過埃及士兵和傳教士的共同生活 |
第十一章 通過摩西立法來證明同一條真理。反映在摩西法律中的逾越節與反映在米諾王和萊庫古法律中的斐迪西具有相同的意義 |
第十二章 埃塞尼人的聖體逾越節證實了同樣的真理 |
第十三章 對第二部分的結論或過去的普通規律 |
第一章 不平等的三種可能或等級階層 |
第二章 對社會等級一詞的釋義 |
第三章 等級階層的人 |
第四章 新一代人 |
附錄 關於人類的學說(警言) |
致讀者 |
序 |
第一部分 信條——團結 |
第二部分 組織——三段式 |
第三部分 存在——運行規則 |
人名譯名對照表 |
人種、教派譯名對照表 |
譯者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