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家將以學堂為書院》是夏曾佑所著作品,出自於《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國家將以學堂為書院
- 作者:夏曾佑
- 作品出處: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某公之入覲也,竭力主持廢科舉,而某相又竭力反對之,科舉卒不可廢,吾黨輒咨嗟於某公之志之未行也。雖然,使果如某公之整頓京師大學堂,則學堂者,亦一廣雅書院、兩湖書院而已,有廢科舉之名,無廢科舉之實也。非直不廢,所存者乃八股之科舉,尚不及策論之科舉也。某督之欲保存科舉也若是,是與某相為同志,又何為以科舉之廢不廢與某相為廷諍哉?吾有以窺其微焉。
某公於增入之課程:一曰經史;刪除之課程,一曰政治。夫者,通國學術之標準也,觀其課程之法,即能知主權者欲造就何等之國民。今於全國取法之地,公然而言曰,宗教不可不迷信,憲法不可不遏絕,非主權者欲造就奴隸國民之據哉!夫誠欲造就奴隸之民,則八股科舉之法業已盡善盡美,何必廢科舉而設學堂,為此驚世駭俗之舉?而某公必為之者,得毋謂廢科舉之名甚美,可以博外人之稱,一若中國惟已能開風氣也者。惟科舉廢則學堂盛,學堂盛則民智開,民智開則君權減,是大不便。惟重宗教,杜政論,則學堂雖有如無,外人於學堂之功課未必深思,而朝廷則以為忠矣。今日之勢,維新則外人願而朝廷不願,守舊則朝廷願而外人不願,雖巧人無兩得之計,惟此則一舉而使朝廷、外人之信皆鐘於己,誠黠矣哉!然而某相者也,尤黠者也,其平昔持論,以為有地位而無人材,有閱歷而無學問,案此二語,乃論本朝之歷史、中國之人材至精之言,閱者毋忽之也。與某公平日之議論本自相反,況此次某公外結外援,內結主知,以令名歸己,以不學予人,其陰謀已為窺見,此某相所必不能容者也,而某公之謀敗矣。某公之請廢科舉也,非為新政也,欲自表其才之出於執政之上也;某相之力保科舉也,非為國粹也,不許某公之有所建白也,非一時之瑜亮哉?嗟乎!二公個人之利害,亦可以無論矣。所可恨者,挾國家至大之事以為私人排擠之具,而置本事之是非於不問,此吾輩所以不能不嘵嘵矣。
【注】:以上是原文的部分內容。
出處
此文出自《夏曾佑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者簡介
夏曾佑(1863—1924),字穗卿,號碎佛,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近代學者、詩人、政論家和思想家。1890年考中進士,旋授禮部主事。1894年前後,結識梁啓超、康有為、譚嗣同等維新人士,積極參與維新變法活動。1897年與嚴復、王修植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1899年,任安徽祁門知縣。1902年卸任後寓居上海,1903年至1905年,任《中外日報》主筆,並致力於編撰《最新中學教科書中國歷史》一書。1906年,隨出洋五大臣赴日本考察憲政,歸國後發表《刊印憲政初綱緣起》,後任學部二等諮議官。中華民國成立後,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司長和京師圖書館館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