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式政治1

論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式政治1

《論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式政治1》主要內容: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屈辱和沒落之後,中國人再次走上了民族復興之路,中國作為大國的形象越來越清晰。“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在中國崛起的進程中,我們應有怎樣的大戰略、大視野、大謀略,選擇怎樣的發展道路,政治改革如何推進,民主的動力在哪裡,軟實力如何增強,民生問題如何有效解決? 數百位高層領導和權威專家,直面中國崛起進程中的重大戰略問題和熱點、焦點、前沿問題,通過熱點探討、焦點解讀、高端對話,從不同角度進行深入分析與解讀,在思考中明確戰略,在論劍中展示智慧,在對話中尋找思路。

基本介紹

  • 書名:論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式政治1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頁數:371頁
  • 開本:16
  • 定價:60.00
  • 作者:唐晉
  • 出版日期:2008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086661, 780208666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

內容簡介

《論劍:崛起進程中的中國式政治》分析了構建服務型政府對中國崛起的重要意義與具體的舉措,從實踐角度對幹部選拔機制和反腐敗提出了完善措施。尤為難能可貴的是,書中敢於正面分析民主的條件,對民主的分析銳意大膽而不隨聲附和,指出了傳統的西方理論根本無法滿足我國的民主訴求,中國的政治進程必須依賴於中國實情,從學理和實踐的角度告誡我們,改革開放才是中國崛起的“發動機”,只有堅定不移的依靠改革開放才能解決中國面臨的問題。

圖書目錄

政治是永恆的主題
時代主題的轉換與中國發展戰略的轉變
社會主義不是成衣,而必須度身定做
政治因素是中國最重要的成功經驗
從政治軟實力看中國的強盛
把加強戰略思維擺到重要位置

行政體制改革:有限?有效?
行政體制改革應有“兩個聯動”
關於“省直管縣”的法律制度思考
行政體制改革與政府績效評估研究
服務型政府的基本內涵
“補位”與“退位”
從“領導重視”到“制度安排”
向“服務”轉變讓人民滿意
政府的承諾何止千金
政府做“減法”的多贏效應
“紅頭檔案”不能給民生添麻煩
建設一個高效能的服務型政府
最佳化執政文化環境
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公共權力不能向“金錢”低頭

大部制:走向法治政府的清晰足音
對“大部門體制”改革的期待
如何看待大部制改革
政府“大部制”面面觀
“大部制”尚需“大作為”
大部制推動新階段政府轉型
如何把準大部制改革的實質,

要想做好官,先要做好人
“仇和現象”引起熱議是件好事
選任幹部應以德為重
德不孤必有鄰
品行是領導幹部的“命門”門
……
為官為政,衣帶漸寬終不悔
反腐敗要“治”,更要“防”
解放思想不“退休”
改革開放:中國崛起的“發動機”
創新也是一場革命
民主的身份
民生工程:不能“共享”,靠誰來“共建”
後記

文摘

政治是永恆的主題
時代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高層次的戰略判斷問題。對時代的科學認識,以及對本國社會發展階段的準確定位,歷來是共產黨人明確使命、提出理論、制定戰略策略的基本依據。
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20世紀上半葉被稱為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由於這個階段的時代主題或基本特徵是戰爭與革命,所以通常又稱為戰爭與革命時代。列寧認為,帝國主義戰爭是不可避免的,帝國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更直截了當地說,“現在的世界,是處在革命和戰爭的新時代。”20世紀上半葉短短的幾十年間,世界就發生了兩次大戰和兩次大革命(俄國革命與中國革命)。二戰之後,東亞和東歐地區建立了一批人民民主國家,使世界上的社會主義國家由一國發展到多國,形成了領土面積占世界陸地面積1/4、人口約占世界總人口1/3的社會主義陣營。與此同時,亞非拉地區的民族解放運動如火如荼,世界殖民體系在60年代相繼崩潰,隨之“第三世界”迅速崛起。當時的世界,的確是以“戰爭與革命”為顯著特徵的世界。
然而20世紀後半期,特別是80年代之後,世界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一是60年代殖民體系崩潰之後,新獨立國家第一位的任務是發展民族經濟;二是70年代美國從越南敗退,後來亞非拉急風暴雨式的鬥爭轉入“沉寂”階段;三是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由於通過“體制改革”緩解了“制度危機”,社會階級矛盾有所緩和,已不具革命形勢;四是社會主義國家要改變落後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狀況,急需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和平與發展”成了世界潮流。在這種情況下,深刻洞察國際形勢的鄧小平於1985年高屋建瓴地提出:“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展問題。”

後記

近期來,人民網刊發了一系列關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問題的文章,在廣
大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為了更加方便廣大幹部民眾的進一步閱讀和研究,
我們將這些文章再加精選,編成本書出版。書中文章的大部分作者我們已經
取得聯繫,但由於各種原因,其中還有個別作者聯繫不上,特此表示歉意,
希望有關作者給予諒解,並速與我們聯繫。聯繫電話見本書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