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們不僅僅富裕了,我們的自由也在逐步擴大。富裕為自由提供了物質基礎,共同富裕為共同自由提供了保障,同時自由也對富裕提供了引擎,社會主義本質應該是共同富裕基礎上的共同自由。共同自由問題不僅僅是現實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理論問題,本書試圖從理論上論證共同自由的正當性和可實現性,提出不同於密爾的新自由觀——科斯式自由觀。
基本介紹
- 書名:論共同自由
- 作者:柯華慶、劉榮
- ISBN:978-7-5426-4921-8
- 頁數:103
- 定價:20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13年8月
- 開本:640*960 1/16
引言,第一章自由:能力、權利與內心,第二章自由的主體性與社會性,第三章科斯式自由觀,第四章共同自由原理,第五章實現共同自由之路,
題詞:
1、羅爾斯:自由只能為了自由的緣故而被限制。
2、孔子: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3、柯華慶:每個人的基本自由權利不容許其他任何主體的侵犯,同時每個人的基本自由能力應該得到共同體成員的保障。
本書試圖從理論上論證共同自由作為社會自由的正當性和可實現性。我們區分個體的自由能力、自由權利和自由內心,三者之間的關係是解決社會自由的基礎。現實中不同主體的自由能力可以簡化為:弱者、強者和更強者,國家可以說是最強者,三者之間的強弱關係是制度設計的基礎。一般來說,強者希望擺脫更強者的束縛,而弱者渴望更強者的保護,強者追求消極自由,弱者追求積極自由。強者與弱者的合作是實現共同自由的前提,以“得大於失”的標準來建構自由權利體系是現代社會共同自由觀的必然選擇。以共同自由觀所建構的是這樣一個社會共同體:每個人的基本自由權利不容許其他任何主體的侵犯,同時每個人的基本自由能力應該得到共同體成員的保障。
作者簡介:
柯華慶,江西彭澤縣人,現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和康奈爾大學法學院博士後,史丹福大學法學院訪問學者。以“理性之思想,自主之精神”為座右銘,探索有趣的理論問題,偶有所得。著有專著《論共同自由》、《第三次變革》、《實效主義》和《契約法基本原則的博弈分析》,《直覺主義邏輯的語義基礎》;論文《中國學者:從經學到科學》,《理性之思想 自主之精神》等。譯有《法律的經濟分析》、《美國實用工具主義法學》和《博弈論導引及其套用》。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柯華慶的《論共同自由》一書於2014年8月19日下午在上海書展召開了新書首發暨簽售儀式,由新華傳媒與上海三聯書店聯合舉辦。
引言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二者皆可拋。
裴多菲的這首詩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通常我們會認為詩中反映了作者對自由的無比珍視,自由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價值,甚至高於生命和愛情,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不自由,毋寧死”。然而,如果深究下去我們會發現,詩中的自由並非作者的自由或者說並非僅僅是他個人的自由,而是他人的自由或者說是整個社會的自由。因為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已經失去,自由也就不復存在,對於個體而言,生命和自由是並存的,對於他人和社會整體而言,自由才是有可能用生命去換取的。也許我們一直以來都狹義的理解了裴多菲,詩中所要表達的更有可能是:為了全人類的自由,我們不惜犧牲生命和愛情,作者其實是站在全人類的立場寫下了這首詩。歷史上,幾乎所有的革命都源於一部分人群對另一部分人群的壓迫,為了自由,被壓迫的人群奮起反抗,一次又一次地革命推動歷史走到了今天。可以說人類是將自由視為了最高價值,流血犧牲都在所不惜,這也正是裴多菲詩中所表達的。
與之相呼應,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這樣描述自由:“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可以說馬克思和恩格斯對於人類發展的終極假想就是要建立一個“共同自由”的人類聯合體。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把《共產黨宣言》視為最高“法典”,而現實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常常被批判為極權式的、反自由的。在中國,毛澤東主張“反對自由主義”,鄧小平則一直提醒要“警惕資產階級自由化”,在西方這些說法被廣為詬病,被視為中國缺乏自由的力證。到底什麼是自由?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對待自由?這些都是今天的中國甚至全人類要回答的問題。
尤其是今天的中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奮鬥目標有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等等,唯獨沒有自由,那么是不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向何處去的問題答案中沒有自由這一人類最高價值呢?在中國的發展方向上,鄧小平曾經給出的答案是:“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也就是說,我們社會主義的奮鬥目標是“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經歷了三十年共同貧窮之後,鄧小平提出“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解放了生產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無疑是歷史上的巨大進步。但“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所造成的兩極分化已經成為中國的現實。當下的中國人好像是歷史上最不滿意現狀的一代中國人,認為當前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中國人素以是否公平作為社會好壞的評價標準,“不患寡而患不均”和“均貧富”是中國的傳統,在這種背景下,鄧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無疑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然而,共同富裕之後呢?
細究鄧小平所確立的社會主義本質,我們發現,經濟標準是其中的唯一維度。馬克思所講的“人的全面發展”僅僅變成了經濟上的“共同富裕”,這顯然有失偏頗,人的全面發展絕不僅僅是經濟上的。
社會是人的聯合體,一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必須是全方位的,僅僅有經濟的發展不僅僅是不可能發生的,即使發生了也一定是畸形的,正如今天的中國。前三十年的改革集中在經濟領域,今天的狀況大家有目共睹,除了經濟上的共同富裕,我們還應該追求社會公平和政治正義。我們的改革不僅僅應該有經濟領域的改革,還應該有社會領域的改革和政治領域的改革。儘管某一階段的改革應該以經濟領域的改革為重,但是相應的社會改革和政治改革也應該跟上。否則會出現頭重腳輕的不協調狀態,共同富裕難以實現,或者即使實現了,人們仍然“心不平,氣不順”。歸根結底,人是多維的,不僅僅有物質生活,而且有精神生活,不僅僅需要吃飯穿衣,還有求真、向善和審美等精神追求。今天的中國,深入全面的改革需要有更基本、更全面的價值追求,我們認為,那就是以共同富裕為基礎的共同自由。
事實上,經過三十多年的改革,我們不僅僅富裕了,我們的自由也在逐步擴大。富裕為自由提供了物質基礎,共同富裕為共同自由提供了保障,同時自由也為富裕提供了引擎,甚至可以說富裕是自由的市場經濟所創造的,是自由的產物。資本主義作為一個社會形態創造了人類前所未有的極大財富,但它還是被人們所詬病,資本主義國家本身也在尋找著新生之道,其主要原因是資本主義關注更多的是資產階級的富裕和資產階級的自由,兩極分化是資本主義國家不可避免的結局。而社會主義最終必將戰勝資本主義就因為我們將在經濟上實現共同富裕而在社會和政治領域實現共同自由。
共同自由問題不僅僅是現實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理論問題,本書試圖從理論上論證共同自由的正當性和可實現性,提出不同於密爾《論自由》的一種新自由觀,稱為科斯式自由觀。我們需要解決下列問題:自由是什麼?誰的自由?何種自由?共同自由如何可能?共同自由如何實現?
第一章自由:能力、權利與內心
1.1.有限自由意志論
1.2.自由的三重含義
1.2.1.自由能力
1.2.2.自由權利
1.2.3.自由內心
1.2.4.自由能力與自由權利的關係
1.3.積極自由權利與消極自由權利
1.3.1.哲學探討
1.3.2.現實實現
1.4.共同自由權利
第二章自由的主體性與社會性
2.1.社會問題的主體思維
2.2.自由能力的三主體模型
2.3.誰的積極自由權利?誰的消極自由權利?
2.4.合作的社會
第三章科斯式自由觀
3.1.三個時代的自由觀
3.2.社會性即外部性
3.3.科斯式自由觀與庇古式自由觀
第四章共同自由原理
4.1.共同富裕是共同自由的基礎
4.2.自由能力制衡原理
4.3.制度侵權理論和偶然性
4.4.自然與社會平衡原理
4.5.中庸原理
第五章實現共同自由之路
5.1.共同自由是一種價值
5.2.知行合於效
5.3.民主與自由權利
5.4.憲治與自由權利
5.5.法治與共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