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令狐滈不宜為左拾遺疏

《論令狐滈不宜為左拾遺疏》是唐代劉蛻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論令狐滈不宜為左拾遺疏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者:劉蛻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論令狐滈不宜為左拾遺疏
臣伏見今月十五日敕,除長安縣尉集賢校理令狐滈充左拾遺者,滈頃籍父威,不修子道,乾權黷貨,有口皆知。據其輿論之所咨嗟,宜於霜憲之所破碎。豈可令捧近日月,飛翔雲天。此則有罪而反榮,是乃無辜而可警也。伏惟陛下以獻文繼代,孝德承祧,臨天下以至明,示天下以至信,有善必勸,有惡必懲,分別昭彰,使人不惑也。今滈為諫官,是惡人得位,善人必疑矣。陛下何以執信行令,使萬方從化乎?滈麻衣如雪,乾弄末光。穿緣穴鼠之墉,以欺其父。出入吞舟之網,不畏於人。至於朝廷命官,公然請託。不封殿最,無取賢愚,但擁富貲,即為高第。遂使堯官三載,黜陟有繫於金錢。孔教四科,取捨或由於聲色。且令狐進用李琢,首亂南方,贓罪流聞,遠近昭著,使天下兵戈征斂,未有已時,而南安舉城,化為凝血矣,陛下每臨朝聽政,語及南安事,或至掩泣,未嘗離心,上欲收復土疆,次欲誡勵臣下,琢頃以典郡贓穢,廷臣曾有論封,令狐比竟用之,由滈有納賄故也。李琢之罪,既正刑書,則舉以致戎者,是誰之故,此乃目前可驗,天下皆知。臣豈苟緣愛憎,妄有論列!滈為人子,陷父為惡,豈堪鳴玉曳組,為陛下諫臣乎?陛下必欲推寧僭之恩,以寵於滈,豈不念南方赤子,流離死亡?豈不念州郡征斂,生人受弊?豈不念蔡襲酷沒?豈不念國計空虛?凡此數條,盡滈之由也。臣頃事先朝,任太常博士,以滈專恣威福,勢傾朝廷,大中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已進密疏,直啟九重。先帝且務苞含,微臣亦蒙全宥。幸得要領,獲事聖朝。臣今若顧惜微疆,寢而不奏,是臣不以事先帝之心事陛下也。生則罪重,死有餘辜。但獲上聞聖聰,一悟睿旨。雖當鼎鑊,亦所甘心。伏望改授滈一官,以息群議。

作者簡介

劉蛻(生卒年不詳),字復愚,號文泉子,長沙(今湖南長沙)人。唐宣宗大中四年(850)進士及第。宋孫光憲《北夢瑣言》記載,荊州每年解送舉人,多不成名,劉蛻及第,號為“破天荒”。曾任左拾遺,官至中書舍人。懿宗鹹通年間,因上書觸怒權貴,貶為華陰令。其文章取法揚雄,以復古自任,多奇奧險絕,憤世嫉俗,自成一家。後人輯有《文泉子集》。選文依據四部叢刊本,校以《全唐文》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