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請把快樂還給孩子(捍衛快樂的童年)/親子成長系列》編著者石娟。
本書作者用通俗而生動的語言,將斯賓塞“快樂教育法”的精髓,與現實生活中的教育案例結合起來進行解讀,用故事來闡釋“如何讓孩子快樂”,“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如何快樂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品德”,“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如何讓孩子的綜合能力得到快樂提升”等諸多問題。相信家長一定能夠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快樂教育府挨嬸法”。
作者簡介
女,
教育心理學碩士,出版科普著作數十種,在兒童智慧型開發、兒童心理研究、親子家教等方面深有研究,目前主要致力於中國式親職教育方面的理論研究及普及類圖書的寫作,現任某兒童智慧型研究中心的智慧型開發指導教師。已參與策劃、指導、編著出版的圖書有《
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天才》《
不嬌不慣把孩子送進清華北大》《童心解碼:0~3歲幼兒常見行為心理解讀》等。
圖書目錄
PAR 1 了解是教育的基礎:走進孩子的心裡,挖掘不快樂的根源
好家長應該是孩子肚子裡的“蛔蟲” 2
看透孩子的“怪異”行為 6
“小大人”真的很快樂嗎 10
你希望的重擔不該由孩子來挑,14
別做孤獨孩子的製造者 18
忠言也可不逆耳,良藥也能不苦口 22
快樂就像小草自由成長那么簡單 26
PAR 2 教育講究技巧:讓孩子快樂成長的教育才是合格的積極與快樂是孿生兄弟 32
快樂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36
做孩子的“夥伴”而不是孩子的“管理者” 40
鼓勵和讚美,任何時候都不要吝惜 43
讓巧妙的暗示產生積極的效果 47
別讓你的意圖代替孩子的想法,5 1
多摸、多看、多用,讓孩子自己動手 55
最成功的教育技巧:教朽端一少教一不教 59
PAR 3 發展著眼於全面:心智與身體的成長缺一不可
相信孩子的心智潛力 64
“發現”永遠比“學習”重要,68
孩子想了解的知識,你懂嗎,72
好身體是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76
多與孩子進行一些戶外遊戲 80
大自然是孩子的“活課堂” 83
PAR 4 學習不應該辨燥良枯燥:讓孩子快樂、主動地學習才會有好效果
不是孩子不愛學,是學習的方式有問題 88
給孩子選擇學什麼的自由 9l
把學習時間交給孩子自主安排 95
學習有規律,孩子有快樂 99
死記硬背換不來孩子的好成績 103
扔掉皮鞭,擦掉分數 107
把知識帶到實踐中,別只停留在書本上 11 1
疲勞戰術的回報就是疲勞的心靈 115
PAR 5 決定一生的教育: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習慣和自覺的紀律
培養孩子,你是最具體的榜樣 120
懲罰是有副作用的,要小心使用 124
做錯事如果不用承擔後果,以後會錯上加錯 128
孩子不是聖賢,對他們要求別苛刻 132
品德再促樂教育像小雨,無聲才能更潤物 136
良好的習慣源於重複與快樂的記憶 140
身體力行更易養好習慣 144
PAR 6 快樂地長大成人:獨立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與愛的感情
把選擇權和快樂一起交給孩子 150
多陪孩子做家務,潛移默化學自主 154
愛是你能夠留給孩子的畢生財寶 158
孩子的愛值得我們用心去交換 162
懂得寬容,孩子便收穫了快樂 167
感恩的心,擁有了才知道多么重要 171
走出家門,孩子才會享受快樂的交際 176
PAR 7 能力還是全方轎芝廈糊位的好: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容忽視
讓孩子的觀察力在日記中成長 182
遊戲是開闊孩子的想像力的最靈“法寶” 186
多想多看,孩子的記憶力才會“多長” 190
今天的“嘮叨”天使,明天的語言大師 194
寫作的快樂在於孩子的回憶與傾訴 202
孩子的思維能力與你回答“為什麼”的次數成正比 206
運動既是技能更是孩子的歡樂 210
PAR 8 斯賓塞的最後忠告:讓孩子快樂是父母的責任
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完美、最合適的環享提才境 216
再忙,也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220
要把屬於孩子的權利還給他們 224
永遠不要辜負孩子的信任 228
文摘
社會、學校過於注重應試教育,輕視素質教育。學習往往成為孩子競爭或者攀比的工具。周圍人的影響和看法,會加速孩子變成“小大人”的進程。
這時,如果周圍人加以鼓勵,孩子就會進一步把“小大人”的形象當為自己“取寵’’的腿頁霉多工具。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越來越“小大人”了。孩子就是孩子,家長應該讓孩子端正態度,別為“更優秀”而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避免孩子“父母化”_
所謂“父母化的孩子”,即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的角色缺失,比如離婚、疾病、死亡等原因,導致其失去應有的角色功能,而孩子則因此被迫扮演原本父母所應當扮演的角色。
因此,家庭中產生了“角色錯位”的現象,即孩子承擔了家長的角色與責任,親子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或倒置。
倩倩11歲了,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年前父母離婚了,倩倩選擇了跟父親生活。母親改嫁後,父親從此一蹶不振,整天以酗酒度日,根本照顧不上倩倩的生活了。
倩倩這時競突然像家裡的女主人一樣,成了一個“小大人”,開始照顧起父親的生活。她說,媽媽離開了,她一定要照顧好父親。父親也因此獲得了生活的唯一慰藉,慶幸自己還有這么一個好女兒。
鄰里對倩倩也是贊關有加,在人們心目中,倩倩是個十分懂事的好孩子。
事實上,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這些“小大人”在人格、認知和情緒等方面均存在著潛在的問題。作為孩子,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學會理解父母、照顧父母是值得提倡的,對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獨立性、社會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好處。
然而,一旦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孩子要充當父母的角色,那就成問題了。
因為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完成許多成長的任務,這些認知、情感、社會化等多方面的素質,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滋養才能夠形成。
然而這些被“父母化”了的孩子過早地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不懂得如何索取和表達自己的需要。這樣會造成他們大多沒有安全感,喜歡發號施令的心理和行為。因此以後他的身心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不能夠健康正常地成長。避免過早“世故化”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穩重懂事,但如果以犧牲孩子的童心童趣為代價是得不償失的。”一位父親曾這樣說。
很顯然,他是反對孩子過早“成人化”、“世故化”的。然而現在很多孩子過早老成穩重,有的甚至已經熟知成人世界的複雜與功利,實在令人擔心。
上國小二年級的宇文,有天放學回家後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教師節快到了,你得給我去學校公關公關!”
“公關?”媽媽很疑惑。宇文接著說:“爸爸不是經常給叔叔們打電話,讓幫忙公關嘛,吃飯啦,送卡什麼的。今天我看到有同學家長給老師送手機,你們也得給我去公關一下!”
孩子這么小,就如此世故,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啊。
無獨有偶,有老師透露說,現在校園裡的“小大人”越來越多,幾乎每個班都有。一些孩子反映,在每學期改選班委時,想當班幹部的同學都會想方設法地拉票,小貼紙、零食是他們給同學的饋贈,而最豪華的則是請同學去吃肯德基。
有家長說世界很現實,過於幼稚,容易吃虧上當。孩子“早熟”一些,對他們將來走上社會是有益的,“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融人社會”。
然而斯賓塞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成人化的過程有一定規律,過早的成人化會使孩子吸收成人世界中不真、不善、不美的東西。久而久之,對孩子的成長嚴重不利。”
童年,本該就是天真和快樂的。或許,只有童年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想到“雪融化了,會變成春天”這樣充滿想像力的句子。
孩子的童年越長,他的想像力也許就越豐富,生活也就越美麗和快樂。因此,希望我們都能給孩子一個快樂和美麗的童年,而不“催促”孩子長成負累的“小大人”!
P12-P13
序言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很多父母費盡心思,付出千辛萬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結果卻發現孩子離自己期望的目標越來越遠。有的孩子甚至越來越叛逆,對父母有很多的不滿和怨氣。而父母對此也感到痛苦、困惑和茫然。
面對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沒有找到教育孩子最合適的方式。那么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接受教育?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這些問題的答案究竟在哪呢?想必這是每個家長心中的困惑。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對小斯賓塞的親身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出獨一無二的教育法則——“快樂教育法”,並整理成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偉大著作《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是繼盧梭《愛彌爾》之後最實用最深刻的教育著作。因其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上個世紀在歐美許多國家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歡迎和推崇,很多父母從中找到了自己教育中各種問題的答案。
斯賓塞在書中這樣寫道:“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更加有效。經過數年來對小斯賓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學的研究,我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是最有效的。”他認為“陝樂是孩子成長的最好‘溫度’”。因為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們接受任何教育都比較容易;相反,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的狀態下,他們的信心會減弱,即使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面對他們,也不會有任何辦法。
斯賓塞在著作中還這樣強調:“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葦管,你從這頭輸進去的如果是枯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這無疑是斯賓塞“快樂教育法”的核心,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秘訣所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法”的確值得每一個家長學習,這對改善親子關係和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一定有很大的作用。
近些年各種版本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魚龍混雜,有的枯燥無味,有的晦澀難懂,甚至有的看起來一頭霧水。家長看了這樣的書,仍對自己教育孩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本書作者用通俗而生動的語言,將斯賓塞“快樂教育法”的精髓,與現實生活中的教育案例結合起來進行解讀,用故事來闡釋“如何讓孩子快樂”,“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如何快樂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品德”,“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如何讓孩子的綜合能力得到快樂提升”等諸多問題。相信家長一定能夠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快樂教育法”。
給孩子創造快樂的成長環境,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家長也會因此而感到更加快樂。正如斯賓塞曾經這樣說:“我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上,的確得到的快樂比苦惱多得多,我一直認為快樂的方法和氣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祝願每一位家長能夠快樂教育,祝願每一個孩子能夠快樂成長!
把知識帶到實踐中,別只停留在書本上 11 1
疲勞戰術的回報就是疲勞的心靈 115
PAR 5 決定一生的教育:高尚的品德、良好的習慣和自覺的紀律
培養孩子,你是最具體的榜樣 120
懲罰是有副作用的,要小心使用 124
做錯事如果不用承擔後果,以後會錯上加錯 128
孩子不是聖賢,對他們要求別苛刻 132
品德教育像小雨,無聲才能更潤物 136
良好的習慣源於重複與快樂的記憶 140
身體力行更易養好習慣 144
PAR 6 快樂地長大成人:獨立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與愛的感情
把選擇權和快樂一起交給孩子 150
多陪孩子做家務,潛移默化學自主 154
愛是你能夠留給孩子的畢生財寶 158
孩子的愛值得我們用心去交換 162
懂得寬容,孩子便收穫了快樂 167
感恩的心,擁有了才知道多么重要 171
走出家門,孩子才會享受快樂的交際 176
PAR 7 能力還是全方位的好:綜合能力的提升不容忽視
讓孩子的觀察力在日記中成長 182
遊戲是開闊孩子的想像力的最靈“法寶” 186
多想多看,孩子的記憶力才會“多長” 190
今天的“嘮叨”天使,明天的語言大師 194
寫作的快樂在於孩子的回憶與傾訴 202
孩子的思維能力與你回答“為什麼”的次數成正比 206
運動既是技能更是孩子的歡樂 210
PAR 8 斯賓塞的最後忠告:讓孩子快樂是父母的責任
為孩子的成長創造最完美、最合適的環境 216
再忙,也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長 220
要把屬於孩子的權利還給他們 224
永遠不要辜負孩子的信任 228
社會、學校過於注重應試教育,輕視素質教育。學習往往成為孩子競爭或者攀比的工具。周圍人的影響和看法,會加速孩子變成“小大人”的進程。
這時,如果周圍人加以鼓勵,孩子就會進一步把“小大人”的形象當為自己“取寵’’的工具。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越來越“小大人”了。孩子就是孩子,家長應該讓孩子端正態度,別為“更優秀”而讓孩子背上沉重的包袱。避免孩子“父母化”_
所謂“父母化的孩子”,即由於父母雙方或一方的角色缺失,比如離婚、疾病、死亡等原因,導致其失去應有的角色功能,而孩子則因此被迫扮演原本父母所應當扮演的角色。
因此,家庭中產生了“角色錯位”的現象,即孩子承擔了家長的角色與責任,親子間的界線變得模糊或倒置。
倩倩11歲了,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一年前父母離婚了,倩倩選擇了跟父親生活。母親改嫁後,父親從此一蹶不振,整天以酗酒度日,根本照顧不上倩倩的生活了。
倩倩這時競突然像家裡的女主人一樣,成了一個“小大人”,開始照顧起父親的生活。她說,媽媽離開了,她一定要照顧好父親。父親也因此獲得了生活的唯一慰藉,慶幸自己還有這么一個好女兒。
鄰里對倩倩也是贊關有加,在人們心目中,倩倩是個十分懂事的好孩子。
事實上,心理學的研究已經表明,這些“小大人”在人格、認知和情緒等方面均存在著潛在的問題。作為孩子,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務,學會理解父母、照顧父母是值得提倡的,對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獨立性、社會化等方面有一定的好處。
然而,一旦孩子和父母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孩子要充當父母的角色,那就成問題了。
因為未成年的孩子需要完成許多成長的任務,這些認知、情感、社會化等多方面的素質,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得滋養才能夠形成。
然而這些被“父母化”了的孩子過早地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不懂得如何索取和表達自己的需要。這樣會造成他們大多沒有安全感,喜歡發號施令的心理和行為。因此以後他的身心發展會受到很大影響,從而不能夠健康正常地成長。避免過早“世故化”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穩重懂事,但如果以犧牲孩子的童心童趣為代價是得不償失的。”一位父親曾這樣說。
很顯然,他是反對孩子過早“成人化”、“世故化”的。然而現在很多孩子過早老成穩重,有的甚至已經熟知成人世界的複雜與功利,實在令人擔心。
上國小二年級的宇文,有天放學回家後突然對媽媽說:“媽媽,教師節快到了,你得給我去學校公關公關!”
“公關?”媽媽很疑惑。宇文接著說:“爸爸不是經常給叔叔們打電話,讓幫忙公關嘛,吃飯啦,送卡什麼的。今天我看到有同學家長給老師送手機,你們也得給我去公關一下!”
孩子這么小,就如此世故,真是讓人不可思議啊。
無獨有偶,有老師透露說,現在校園裡的“小大人”越來越多,幾乎每個班都有。一些孩子反映,在每學期改選班委時,想當班幹部的同學都會想方設法地拉票,小貼紙、零食是他們給同學的饋贈,而最豪華的則是請同學去吃肯德基。
有家長說世界很現實,過於幼稚,容易吃虧上當。孩子“早熟”一些,對他們將來走上社會是有益的,“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融人社會”。
然而斯賓塞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到:“成人化的過程有一定規律,過早的成人化會使孩子吸收成人世界中不真、不善、不美的東西。久而久之,對孩子的成長嚴重不利。”
童年,本該就是天真和快樂的。或許,只有童年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想到“雪融化了,會變成春天”這樣充滿想像力的句子。
孩子的童年越長,他的想像力也許就越豐富,生活也就越美麗和快樂。因此,希望我們都能給孩子一個快樂和美麗的童年,而不“催促”孩子長成負累的“小大人”!
P12-P13
序言
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些現象:很多父母費盡心思,付出千辛萬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結果卻發現孩子離自己期望的目標越來越遠。有的孩子甚至越來越叛逆,對父母有很多的不滿和怨氣。而父母對此也感到痛苦、困惑和茫然。
面對這種情況,究其原因,是因為父母沒有找到教育孩子最合適的方式。那么孩子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容易接受教育?家長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家長應該從哪些方面對孩子進行教育?……這些問題的答案究竟在哪呢?想必這是每個家長心中的困惑。
英國教育家赫伯特‘斯賓塞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對小斯賓塞的親身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出獨一無二的教育法則——“快樂教育法”,並整理成一本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偉大著作《
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是繼盧梭《愛彌爾》之後最實用最深刻的教育著作。因其符合孩子天性的教育理念,上個世紀在歐美許多國家都受到很大程度的歡迎和推崇,很多父母從中找到了自己教育中各種問題的答案。
斯賓塞在書中這樣寫道:“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更加有效。經過數年來對小斯賓塞的教育和大量心理學的研究,我認為,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是最有效的。”他認為“陝樂是孩子成長的最好‘溫度’”。因為孩子在快樂的時候,他們接受任何教育都比較容易;相反,在情緒低落、精神緊張的狀態下,他們的信心會減弱,即使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面對他們,也不會有任何辦法。
斯賓塞在著作中還這樣強調:“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就像一根細小的蘆葦管,你從這頭輸進去的如果是枯澀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絕不會是甘甜的蜜汁。”“讓孩子在快樂的狀態下接受教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應該是快樂的。”這無疑是斯賓塞“快樂教育法”的核心,也是父母教育孩子的秘訣所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法”的確值得每一個家長學習,這對改善親子關係和對孩子的教育效果一定有很大的作用。
近些年各種版本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魚龍混雜,有的枯燥無味,有的晦澀難懂,甚至有的看起來一頭霧水。家長看了這樣的書,仍對自己教育孩子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本書作者用通俗而生動的語言,將斯賓塞“快樂教育法”的精髓,與現實生活中的教育案例結合起來進行解讀,用故事來闡釋“如何讓孩子快樂”,“如何讓孩子快樂學習”,“如何快樂地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品德”,“如何讓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如何讓孩子的綜合能力得到快樂提升”等諸多問題。相信家長一定能夠從中得到很大的啟發,找到最適合自己和孩子的“快樂教育法”。
給孩子創造快樂的成長環境,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家長也會因此而感到更加快樂。正如斯賓塞曾經這樣說:“我在教育孩子的這件事上,的確得到的快樂比苦惱多得多,我一直認為快樂的方法和氣氛比其他方法更有效。”
祝願每一位家長能夠快樂教育,祝願每一個孩子能夠快樂成長!